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第370章 【人物篇】山本五十六6

第370章 【人物篇】山本五十六6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人物篇】山本五十六6:鲜为人知的马来海战,联合舰队最漂亮的一场歼灭战

    谈到太平洋战场发生的海上大战时,我们自然地会想到日本联合舰队和美国太平洋舰队之间进行的一次次航母交战。qingroume日本海军高开低走,直至全军覆没;美国海军则触底反弹,一步步走向胜利。其实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联合舰队的对手主要有两个,除了我们熟悉的美军太平洋舰队,还有英国海军驻扎在新加坡的远东舰队,代号“z舰队”。

    二战爆发时,“日不落帝国”的海军仍然号称世界第一。他们拥有15艘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7艘航母、64艘巡洋舰、119艘驱逐舰以及为数众多的护卫舰、潜艇、扫雷舰等辅助舰船。皇家海军装备的舰船总吨位达到130万吨,虽然不及美国的143万吨,但英国的辅助舰船和商船数量远超美国,尤其是商船的总吨位达到2000万吨,占世界商船总数的1/3。

    不仅如此,英国造船厂还有在建的5艘航母、5艘战列舰、23艘巡洋舰、52艘驱逐舰以及其他辅助船只。如果这些新舰顺利下水,足以震慑任何对手。

    1941年8月,英国首相丘吉尔乘坐新下水的“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离开英国,前往加拿大金夏湾与美国总统罗斯福举行会晤。8月13日,两国共同签署《大西洋宪章》,标志着英美正式走到了一起。

    这次会晤还达成了另一项成果。面对日本在东南亚越来越咄咄逼人的态势,丘吉尔向罗斯福承诺,派出一支“令人生畏的舰队”前往远东,以震慑不断发起挑衅行为的日本。

    而他所指的“令人生畏”的舰队核心,就是他这次乘坐的“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

    返回英国的丘吉尔于8月29日向英国海军提议,派出一艘“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外加一艘战列巡洋舰、一艘航母以及必要的护航舰船组成一支远洋舰队,前往新加坡。

    丘吉尔后来在所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一书中阐述了自己的初衷:“我认为日本对付不了英美俄三国现在联合起来反对它(丘吉尔一直试图劝说苏联对日本宣战,但斯大林出于远东安全考虑拒绝了。在1945年8月9日前,苏联和日本一直保持着外交关系)……只要我提到的舰队一到,尤其是看到一艘‘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日本会更加迟疑,这可能真正地起到威慑作用。”

    英国海军部强烈反对丘吉尔的提议,但出于加强盟国之间的合作,以及维护英国在东南亚的利益,丘吉尔还是力排众议,组建“新远东舰队”出航,并任命素有“小拿破仑”之称的海军中将汤姆·菲尔普斯担任舰队司令。

    新远东舰队又称“z舰队”,其核心军舰除了“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之外,还有“反击”号战列巡洋舰和“不挠”号航空母舰。其他舰船则包括3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

    其中“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是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的2号舰。于1937年1月开工建造,1941年3月底下水服役。舰身全长227米,宽31米,吃水85米,标准排水量35490吨,满载排水量40580吨。舰上主炮为10门14英寸(356毫米)口径火炮,副炮为16门525英寸(133毫米)口径火炮。防空火力包括32门40毫米高射炮和18门20毫米高射炮。舰载飞机2架,最大设计航速29节。

    “反击”号战列巡洋舰是一艘一战时期建造的“声望”级战列巡洋舰,于1916年下水服役。该舰标准排水量27740吨,满载排水量30800吨。30年代后期,“反击”号接受现代化改造,标准排水量提升到32000吨,满载排水量提升到38000吨,最大航速285节。

    “反击”号的主炮是6门15英寸(381毫米)火炮,副炮为17门4英寸(100毫米)火炮。防空火力包括16门40毫米高射炮、16门20毫米高射炮。

    “不挠”号是光辉级改进型航母,于1937年开工建造,1941年10月初刚刚下水服役,可搭载舰载机43架。

    1941年10月中旬,z舰队奉命启航,驶向新加坡。

    11月初,z舰队抵达百慕大时发生意外——“不挠”号航母在这里不幸触礁,无法跟随舰队继续前行。有人建议返回英国,理由则十分充分——失去空中掩护,舰队即便抵达新加坡也会凶多吉少。

    汤姆·菲利普斯则坚持按原计划前往新加坡。抛开军人荣誉,“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都拥有强大的防空火力,舰队抵达新加坡后还可以得到当地陆基战斗机的空中掩护,所以完全不必担心防空问题。就这样,z舰队继续前行,于12月初抵达目的地——新加坡。

    英军在远东地区的防御核心是马来半岛,并将一部分兵力向西延伸到泰国境内,远征军司令部则设在新加坡。英军的守备兵力为88万人,158架飞机,以及刚刚抵达这里的z舰队。

    英国人判断,一旦日军南下,进攻的重点是马来亚,尤其是扼守马六甲海峡咽喉的新加坡,所以海军在马来半岛东南海域布防,防止日军从这里登陆。

    日军方面,为夺取马来亚,陆军组建第25军,由山下奉文指挥,所辖部队包括近卫师团、第5、第18和第56师团,兵力11万人。海军登陆编队是小泽治三郎指挥的南洋先遣舰队。空军方面包括陆军第3飞行团和海军第22航空队,共有飞机799架。

    1941年12月4日,南洋先遣舰队队搭载登陆部队从海南三亚启航。6日抵达越南南部海域后突然转向,分两路驶向泰国南部的宋卡和马来亚北部的哥打巴鲁。根据战前制定的计划,日军企图先在泰国南部登陆,然后从北面进攻马来亚。

    12月6日下午3时,英军值班飞机发现日军舰队。此时日军还没有发动对珍珠港的偷袭,所以消息返回英国远东司令部后,指挥官帕西瓦尔中将不敢贸然采取行动,他向伦敦发出请示电却迟迟得不到答复,结果错失了最佳战机。

    12月8日零时,日军第5师团在泰国南部登陆,泰国当局没有抵抗,致使日军迅速扑向泰马边境。与此同时,日军5300人在哥打巴鲁强行登陆,与英军激战4小时后,突破英军防御。

    登陆战役开始后,日军第3飞行团出动飞机,开始对马来半岛的英军机场和新加坡海军基地实施大规模轰炸,迫使英军将空军退缩到马来亚南部和新加坡地区。9日,日军对关丹机场实施空袭。两天的行动共击毁英军飞机50架,基本掌握了马来半岛的制空权。

    我们将时间稍稍回拨一下。

    12月8日,z舰队司令菲利普斯中将接到命令,要求其率领舰队到公海上拦截并摧毁日军南下入侵的舰队。

    此时英国空军已经乱作一团,海军出航后将无法得到空军的护航掩护,而且自己并不知道日本海军的具体位置。菲利普斯决定率舰队向西北航行,如果没有捕捉到战机,就立即向西驶往宋卡,拦截日军的登陆行动。菲利普斯很清楚,舰队将在大部分时间没有空军的掩护,所以行动必须“快速结束”,不给日军作出反应的时间。

    如果说菲利普斯考虑得还算谨慎,那么舰队官兵在面对困难和危局时则普遍乐观。据“反击”号一名船员后来回忆说:“船员谈论的主要话题是我们花多长时间就可以击沉在新加坡海岸线附近碰到的日本战列舰。我仍然记得当时整艘战列舰上的人都有一种绝对的自信,认为只要与敌人接触,结果就是不言而喻的。”

    12月8日,z舰队司令菲利普斯下达了作战命令——舰队主力于黄昏启航,前往泰国南部宋卡地区抗击日军登陆。

    17时30分,“威尔士亲王”号缓缓收起锚链,与“反击”号和4艘驱逐舰悄悄驶出柔佛海峡。

    12月9日,天空下起了小雨,舰队冒雨行进。下午3时,他们的行动被日军第2舰队所属的潜艇发现,舰队司令近藤信竹立即将情况汇报给山本五十六,后者命令第2舰队出动7艘巡洋舰、2艘战列舰迎击英军舰队。

    与此同时,菲利普斯接到新加坡总部发来的电报,称“敌军正在马来亚中北部的关丹地区登陆”。z舰队此时已经驶过关丹,正前往目的地宋卡以东海域。但菲利普斯认为这是一个绝好的战机。通过航程计算,舰队可以在次日黎明抵达关丹海域,在那里还能得到关丹机场上的空军战斗机的掩护。于是菲利普斯下令舰队掉头,驶往关丹港。

    菲利普斯并不知道自己的行踪已经暴露,自舰队出航后,他就保持着无线电静默,也正因为此他没有把舰队改变航向的决定通报给总部——他认为既然是总部提供的新情报,那么他们也应当做出相应的动作。但事实上,留守在新加坡的海军少将帕利泽很快就发现自己的情报有误,所以并没有向关丹机场派出战斗机,也没有把这个情况告知菲利普斯。

    当天下午,一架英国巡逻机发现了南下的日军舰队。随舰同行的美国cbs记者塞西尔·布朗询问舰上的军官会采取哪些措施,他得到的答复是:“哦,但那些是日本人,没什么好担心的。”

    当晚在军官们的餐厅里吃饭的时候,布朗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考虑到珍珠港发生的一切,英国人是不是太自信了?

    英国军官们思考了一下这个问题,一位军官承认低估对手是错误的。但是另一位军官道出了大部分军官的真实看法:“我们并不是过于自信,我们只是认为敌人没有那么厉害。他们花了五年时间还没打败中国,再看看他们在这里是怎么做的——满地图跳来跳去,而不是集中攻击一两个地方。这么做表明他们不是太聪明。”

    当天深夜,行进中的z舰队遇到一支日军补给舰队。菲利普斯不想耽误行程,命令舰队继续前进。12月10日黎明,舰队赶到关丹,却发现那里根本没有登陆的日军。

    这个时候z舰队还有逃生的机会,如果他们决定返回新加坡至少不会遭遇灭顶之灾。但菲利普斯认为舰队一炮未放就撤回基地太窝囊。于是他决定让燃料不足的一艘驱逐舰返航,其余军舰再次掉头北上,寻找昨晚错过的那支日军补给舰队。

    但舰队出发后不久,菲利普斯再次接到情报,称日军正在关丹登陆。于是菲利普斯第二次返回关丹。就这样,舰队来来回回转圈,再也没有找到回家的路。

    12月10日6时25分。日本海军第22航空队的9架侦察机从越南西贡出动。随后51架鱼雷机和34架俯冲轰炸机也起飞升空,扑向z舰队。

    11时10分,“威尔士亲王”号的雷达发现了日本机群。几分钟后,舰上的瞭望哨也看到了日本机群。菲利普斯立即下令迎敌。半小时后,日机发现了z舰队,所有战机疯狂地扑了过来。

    由壹岐春大尉率领的9架攻击机率先向“反击”号战列巡洋舰发动了攻击。“威尔士亲王”号、“反击”号和其他战舰的防空高炮一齐开火,日军的几架陆基攻击机被炮弹击中后坠海。但余下的日机不闪不避,继续向“反击”号猛扑过来。

    “反击号”急速转弯扭动,突然右转舵,然后再左转舵。它躲过了几乎所有的炸弹,但还是有一颗炸弹击中了水上飞机的甲板,炸死了20多人,所幸船只的机动性和防御能力未受损。

    日军第二波攻击机群有17架攻击机,此时他们的燃料已经所剩不多,队形也很混乱。他们没有时间在空中重新编队,而是自发地分为两组,8架攻击机飞向“反击”号,另外9架则把“威尔士亲王”号当作攻击目标。

    12时33分,被4条鱼雷、数枚重磅炸弹击中的“反击”号舰艏上翘,舰尾迅速下沉。5分钟后舰长威廉·坦南特意识到军舰已无法幸存,在军舰倾斜40度的情况下,他一手抓住栏杆,一手将麦克风举到嘴边,强忍着悲痛用颤抖的声音说:“舰员们,你们都表现得十分出色,我由衷地感谢你们。现在就请你们各人照看自己吧!上帝保佑你们!”8分钟后“反击”号沉没。

    菲利普斯和“威尔士亲王”号的舰长约翰·里奇上校,一直在舰桥上指挥作战。13时20分,在日军30多架轰炸机的攻击下,“威尔士亲王”号共中了8枚鱼雷和数不清的重磅炸弹。菲利普斯终于有所醒悟,发出了最后的命令:“全体舰员给救生衣吹气。”14时20分,在连续发出数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后,号称“不沉战舰”的“威尔士亲王”号和舰上800多名官兵一起沉入了大海。

    当天,丘吉尔在伦敦寓所接到了第一海军大臣语无伦次、声音怆然的电话:“首相,我不得不向您报告,‘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都被日本人炸沉了。汤姆·菲利普斯中将已经殉难。”

    确认消息无误后,丘吉尔痛苦地放下了话筒。他后来写道:“在整个战争过程中,我从没有受到过比这次更为直接的打击……我在床上翻来覆去,这一消息使我不寒而栗,毛骨悚然。”

    日军大获全胜的消息传到国内,“长门”号战列舰舰上一片欢腾。马来海战创造了一个海空作战的奇迹,日本陆、海军的85架飞机在2个小时左右就把2艘大型军舰干净利落地彻底消灭了。这足以表明航空兵在海战中的威力,大型战列舰主宰海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山本五十六在“长门”号上的宴请用了10打啤酒,显然他是十分得意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