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第361章 【人物篇】古德里安13

第361章 【人物篇】古德里安13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人物篇】古德里安13:基辅战役如此辉煌,他为何高兴不起来?

    1941年8月18日,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向希特勒递交了一份备忘录,内容是反对南北分兵,继续向莫斯科进军。bikongme

    8月21日,希特勒以命令的形式做出回应:“我不赞同陆军当局在8月18日所提出的建议,因此我发布命令:冬季到来前最重要的目标不是莫斯科,而是克里米亚和顿涅茨盆地工业区,并切断俄国通往高加索的供应线……”

    当古德里安于8月23日抵达拉斯滕堡时,这份命令正在办理繁琐的程序,前线的博克和古德里安等人并没有看到。所以古德里安被众人推举到拉斯滕堡,劝说希特勒“回心转意”时,其实这场耗时2个月的纷争已经尘埃落定。

    不过古德里安在与希特勒会面时当场表态支持南北分兵,还是让哈尔德、博克等人恼怒异常,认为古德里安的行为与背叛无异。

    古德里安向希特勒提出不要拆解他的第2装甲集群,希特勒当场表示同意。但二人之间还隔着陆军总部和中央集团军群两级指挥机构。古德里安刚一回到自己的司令部,博克就下达了一项命令,将第2装甲集群所属的第46装甲军编入集团军群预备队。之前为实施罗斯拉夫尔战役和戈姆利战役划归古德里安的2个步兵军也被抽走了。不仅如此,古德里安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处处遭到同僚的针对,他指挥的第2装甲集群获得的补充也始终少于其他几个集群。

    很显然博克在发泄不满,古德里安心里十分苦闷——难道执行命令也有错吗?

    没错吗?

    从德军统帅部下的命令看,第2装甲集群南下配合南方集团军群的行动目标有两个,首要任务是夺地,包括整个乌克兰以及前出到顿河流域,切断高加索和苏联内陆的联系;其次是歼灭苏军重兵集团——西南方面军。

    被希特勒盯上的西南方面军的确是个难啃的骨头。在乌克兰北面的基辅方向,苏军第26、第37集团军依托筑垒地域的坚固工事节节抵抗德军第6集团军的进攻;基辅西北的第5集团军则坚守科斯坚科,并不断向德军第6集团军的侧翼实施反击。这里的战斗一直十分焦灼。

    在乌克兰中部,德军的进展相对顺利。第1装甲集团军和第17集团军发动钳形攻势,于8月初在乌曼地区将苏军第6、第12集团军合围,俘虏苏军10万余人。

    第1装甲集团军继续东进,在第聂伯河两岸与苏军第18、第38集团军陷入苦战。德军想在河东岸建立稳固的桥头堡,苏军则以持续的反击,试图将德军赶回河对岸去。

    单单从乌克兰局部战场看,让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南下的确是精妙的一笔。中央集团军群的进展比南方集团军群更快,只要从已经夺取的戈姆利——乌涅恰南下推进200公里夺取第聂伯河东岸的罗姆内,并与北上的第1装甲集群回合,就可以切断苏军西南方面军的退路。即便那时苏军西南方面军已经跳出合围圈,德军也能够夺取基辅,并渡过苏军在乌克兰最倚重的天然屏障——第聂伯河。在此后东进夺取整个乌克兰的路线上,苏军将无险可守。

    苏联人没有意识到这个危险吗?当然有,而且很早就有人提出了担忧。

    自7月中旬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在奥尔沙、莫吉廖夫渡过第聂伯河后,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就感觉到了自己的侧翼威胁。随着德军第2装甲集群持续东进,西南方面军的侧翼出现了一个缺口,而且越来越大。

    苏军统帅部采取的措施算不上有力,临时成立的中央方面军兵力有限,他们依托乌克兰、白俄罗斯之间的沼泽不断向北袭扰德军,虽然干扰了德军的后方补给线,但敌人一旦掉过头来,他们是无论如何都抵挡不住的。

    7月底,基尔波诺斯向苏军总参谋部递交了一份报告,在列举了上述情况后,提出两项建议,其一是加强自己的侧翼安全,其二是必要时准许西南方面军放弃基辅,撤到第聂伯河东岸。

    时任苏军总长的朱可夫仔细研究了南线的局势,认为基尔波诺斯的主张完全正确。但朱可夫在7月29日向斯大林陈述上述意见时,当即遭到斯大林的训斥,朱可夫还因此丢掉了总长的职务,被派到前线指挥预备队方面军。

    基辅战役的结果已经众所周知,德军宣布俘虏苏军66万人,不过这个数字苏联方面并不认可,战后苏方两度公布被俘数字,一个说法是30万人,另一个是45万人,之所以和德国的数字有巨大差异,是因为德国人把相当数量的平民计算在内。

    从战役结果看,希特勒达成了南北分兵的所有目的,即围歼苏军的重兵集团,以及扫清了夺取顿涅茨的所有障碍。

    但我们也要注意到,若不是斯大林固执地命令西南方面军务必坚守基辅,德国人的胜利绝不会那么辉煌。假如西南方面军能够撤到第聂伯河东岸,德国人在后续的东进过程中,至少还要面对70万训练有素的苏军。

    古德里安一下子还够不到西南方面军,在他的当面苏军已经重新集结了一支部队——布良斯克方面军。

    前面提到,苏军在古德里安的右侧翼临时组建了中央方面军。统帅部赋予他们的任务是保护西南方面军的侧翼,阻止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南下。由于其作战地区处于多沼泽地带,苏军统帅部给方面军专门配属了几个骑兵师,用于向德军的后方补给线实施袭扰。

    1941年8月18日,被贬到叶利尼亚实施反击战的朱可夫致电统帅部:“敌人获悉我已在通往莫斯科的道路上集结大批兵力……所以暂时放弃了对莫斯科的进攻,转入对我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的积极防御,而把所有的快速突击力量和坦克用来对中央方面军、西南方面军……从后方实施突击以粉碎西南方面军。”

    朱可夫在电报中建议:在布良斯克地区集结一支强大的部队,用以对敌之侧翼实施突击。

    当天晚上,朱可夫接到统帅部复电:“你关于德军可能向切尔尼戈夫、科诺托普、普里卢基方向挺进的意见,我们认为是正确的。为了预防和制止这种复杂情况的发生,已组成叶廖缅科为首的布良斯克方面军,并正在采取其他措施……”电报落款署名是斯大林、沙波什尼科夫(苏军总参谋长)。

    对苏德战争有一定了解的人肯定知道叶廖缅科。此人在战争的前半段十分活跃,虽然指挥能力不算出众,但身上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仅凭这一点,叶廖缅科得到了斯大林的赏识。尽管他指挥的战斗输多赢少,可斯大林还是愿意给他机会。

    刚刚组建的布良斯克方面军实力并不强,只有第13和第40两个集团军,他们却要负责230公里宽的河流沼泽纵横的正面。为了加强布良斯克方面军的实力,苏军统帅部又立即给叶廖缅科派去了更多的部队,还将中央方面军解散,所属部队也一并编入布良斯克方面军。这样一来叶廖缅科不仅增强了原来的两个集团军,还新得到第3和第21集团军。得到这些部队后,他当即向斯大林表态:“古德里安这个流氓,我绝对保证把他粉碎!”

    自8月23日返回前线后,古德里安的情绪一直非常烦闷。同僚们斥责他背叛,希特勒承诺不拆散第2装甲集群,结果博克硬是把他的第46装甲军扣在斯摩棱斯克充作集团军群预备队。博克给上峰的理由也很充分——偌大的中央集团军群留下一个装甲军应对突发情况完全合情合理。

    古德里安犯了难,他的另外两个装甲军在过去2个月损失惊人,战前第3、第4、第17、第18装甲师配备的坦克数量分别是215辆、166辆、202辆和218辆。到了8月底,各装甲师的可用坦克(刨除彻底毁坏和维修数量)为54辆、83辆、52辆和93辆。

    古德里安清楚自己南下的兵力不足,他一次次请求将第46装甲军归还建制,但博克始终不同意。待行动开始后,博克才像挤牙膏一样把第46装甲军所属部队还给古德里安,先是“大德意志”步兵团(旅级),然后是第1骑兵师和帝国师。

    进攻发起前,古德里安跑到第17装甲师那里。沿途道路破败不堪,崎岖难行。车开了一上午也没有抵达目的地,而且半途还抛了锚。古德里安走下车,踢了一脚指挥车,嘟囔了一句“这样的装备怎么打仗!”

    8月25日,第2装甲集群和第2集团军完成展开,第24装甲军居中负责中央突破;第47装甲军居左,负责掩护第24装甲军的左侧翼;第2集团军居右,负责掩护第24装甲军右侧翼,并尽快与南方集团军群第6集团军在第聂伯河右岸打通联系。

    清晨5时,战场上打破平静,古德里安也暂时把烦恼抛在脑后。他来到前沿的一个炮兵观察所,打算亲眼看看空军的轰炸效果。德军飞机投下的炸弹杀伤力并不大,但弹着点很精准,这给对面的苏军造成了很大的震慑力。空袭和炮火准备完毕后,部队开始一批一批过河,苏军一开始还能保持一定强度的炮火力度,但渐渐地也哑了火。

    突然一发炮弹落在观察所附近,很显然这里已经被苏军发现了。大家还没有来得及做出反应,另一发炮弹落了下来。观察所里5名德军军官不同程度负伤,其中包括古德里安的副官比辛中校。古德里安本人虽然被气浪掀翻在地,但没有皮肉伤。

    相比于部队主官遇险,德军的伤亡倒不大,不远处由莫德尔指挥的第3装甲师进展最大,他们意外地夺取了杰斯纳河上的一座长达686米的大桥。

    同样在这一天,第2集团军也开始南下,而且魏克斯一下子就投入了3个军八个师,颇有一点跟古德里安竞赛的架势。

    叶廖缅科可是当着斯大林的面做出保证的。他将第21、第40集团军部署在杰斯纳河正面,依托有利地形阻挡德军南下。第3、第13集团军则部署在侧翼。自8月26日起,第3集团军在空军的配合下开始从侧翼发起反击。在此情况下,古德里安的第47装甲军不敢轻易南下,而是将精力放在了东面。第24装甲军失去侧翼屏障后,进攻势头开始减弱。

    苏军在正面的反击同时进行,但第21、第40集团军以及西南方面军所属的第5集团军之间缺乏协同,反击的效果不仅不佳,还屡屡被德军发现漏洞。第24装甲军组建了若干个由坦克、摩托化步兵、工兵组成的快速战斗群,从苏军的薄弱地带发动猛烈突击,逐渐渗透到杰斯纳河对岸。

    接下来几天的战斗始终焦灼,第3装甲师虽然已经在对岸建立了3个登陆场,但全师仅剩下34辆坦克可用。第4装甲师也在快速消耗自己的战车,战至8月31日,他们的可用坦克还剩下52辆。第24装甲军所属第10摩托化师情况更糟,战斗兵损失殆尽,不得不把炊事班投入战场。

    残酷的战斗对双方都不好过。苏军统帅部要求叶廖缅科“应该彻底粉碎古德里安和他的整个集群。目前这点尚未做到,您要获得成功的一切保证还没有任何价值。我们等待您粉碎古德里安集群的捷报”。为了兑现承诺,叶廖缅科于9月1日投入2个坦克旅向第47装甲军猛攻。战斗持续了几天,苏军的坦克集群败下阵来,他们取得成果是把第17装甲师打得只剩下38辆坦克。

    叶廖缅科的力量固然不足以像斯大林要求的那样“彻底粉碎古德里安和他的整个集群”,但凭着一股子不要命的劲头,叶廖缅科还是给古德里安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哈尔德大将在自己的日记中对此评价如下:“第2装甲集群在横渡杰斯纳河的进攻过程中,左翼与敌人纠缠得那么紧,以致连向南进攻也停顿了。该集群甚至还被迫放弃了已经夺占的一些地段。”

    古德里安认为,要想摆脱现在的困境就必须给他调来新的部队,但一次次请求都被拒绝。9月3日,负责陆军总部和第2装甲集群联络的纳格尔中校返回拉斯滕堡开会,临行前古德里安叮嘱纳格尔:务必把第2装甲集群的困境向总部讲清楚,同意把整个第46装甲军归还给第2装甲集群。

    纳格尔如实地反映了情况,但是他讲完后遭到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的严厉训斥,称其为“扬声器和传话筒”,并不能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公正地讲话。他当场将纳格尔免职,让远在前线的古德里安极为难堪。

    9月7日,第24装甲军已经把杰斯纳河甩在身后,逼近最后一条天然屏障——谢伊姆河。古德里安这段时间更多地待在第24装甲军进攻地段。他的部队中第24装甲军最辛苦,自开战以来就没有休整过。第46和第47装甲军在8月初还获得了一点喘息的时间,而那段时间第24装甲军连续打了罗斯拉夫尔战役和戈姆利战役。部队缺乏弹药和油料,战斗力早已经大不如前。

    即便如此,第24装甲军还是给古德里安带来了惊喜。9月9日黄昏,他接到报告,第3装甲师用仅剩的21辆坦克不顾一切地猛冲,已经打开了南下的突破口。次日,该师奇袭夺取罗姆内。兴奋的古德里安还得到一个好消息,9月初答应调给他的帝国师抵达前线。

    第3装甲师夺取罗姆内的当天,南方集团军群所属第48装甲军第16装甲师开始从第聂伯河克列缅丘格渡口北上。此时南北德军相距还有200公里。在战场的另一端,苏军西南方向总指挥布琼尼、西南方面军基尔波诺斯、参谋长图皮科夫等人不止一次请求允许方面军后撤,都遭到斯大林的严词拒绝,甚至于有人一提到后撤,就会招致斯大林的训斥。

    9月11日,斯大林下令解除布琼尼的职务,并致电西南方面军司令部:“未经许可不得放弃基辅,不得炸桥。”次日,他又向方面军所属的各集团军、各师发布命令,除了要求他们“鼓起勇气作战”,还让每个师成立一个营的拦截队,授权他们可以用武器对付逃跑的官兵。

    古德里安自然不知道苏军的这些情况,他只是希望尽快与北上的第1装甲集群会合。于是古德里安命令战斗力只剩下20的第3装甲师继续南下,夺取100公里外的洛赫维察。

    9月14日,莫德尔的第3装甲师先头部队刚刚抵达洛赫维察,就看见几辆涂着“k”字母(第1装甲集群司令克莱斯特名字首字母)的德军坦克开过来,他们是胡贝指挥的第16装甲师。至此,德军在第聂伯河东岸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口袋,里面装着苏军5个集团军。

    直到9月17日,也就是德军的包围圈形成三天后,斯大林仍在下达“死守基辅”的命令。

    包围圈形成后的最初几天,战斗的激烈程度丝毫没有减弱。白天大群的红军士兵发疯一般端着步枪冲向德军阵地,拿着燃烧瓶和手榴弹迎击德军坦克,然后在对方猛烈的射击下,成批成批地倒在阵地前,但仍然不断有新的苏军步兵班、连和营,以及炮兵、辎重部队和骑兵出现,他们越过倒下的尸体继续冲击。黑夜里红军官兵继续为生存而战。猛烈射击的机枪、迫击炮和火炮的火光,以及划破夜空的照明弹把黑夜变成了白昼。

    9月18日清晨,第21集团军在司令员库兹涅佐夫的率领下实施突围。为了策应他们,包围圈外的第2骑兵军在统帅部预备队的坦克支援下,向占领罗姆内的德军第10摩托化师发动了猛烈进攻。古德里安本人此时恰好正在此地视察。在残酷的激战中,苏军骑兵冲入罗姆内城内,甚至一度推进到离古德里安本人待的那座大楼只有800米的地方,大为吃惊的古德里安下令把“帝国”师和第4装甲师的部队调来增援,这些部队原本被用来歼灭包围圈内的苏军。

    自9月19日起,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失去了对部队的掌控,各部队从此陷入混乱。至9月22日,被俘的苏军已经超过29万人,基尔波诺斯和参谋长图皮科夫军在突围中阵亡。方面军中表现最好的第5集团军司令员波塔波夫则重伤被俘。

    9月26日,基辅战役结束。

    古德里安在战后专门找到波塔波夫,试图解开心中的疑问。

    “你在什么时候才知道我部的装甲部队已经深入你们防线后面的?”

    波塔波夫回答说:“差不多在9月8日的时候。”

    “那为什么你们不立即撤出基辅?”

    “我部本来已经接到方面军总部的命令,让我们撤出这个地区,然后向东组织撤退。但是在撤退行动开始后,又接到了相反的命令——死守基辅地区,不准移动。”

    听到波塔波夫的一席话,古德里安内心五味杂陈。德军的胜利原来如此侥幸,而自己付出的代价是两个装甲军已经打成了空壳。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