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第111章 【苏德战场】第聂伯河会战(上)

第111章 【苏德战场】第聂伯河会战(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苏德战场】第聂伯河会战(上):主场的优势

    第聂伯河,苏联的母亲河,罗斯人起源的地方。yishuangme第聂伯河全长2200多公里,发源于苏联斯摩棱斯克州瓦尔代丘陵,大体呈由北至南流向。上游支流主要有德鲁季河、别列津纳河、杰斯纳河和索日河。

    从瓦尔代丘陵至基辅为上游地区,全长1300多公里;中游自基辅经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全长600多公里;下游自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流向黑海,全长300多公里。河流整条流向呈s形,2个大的拐点正处在基辅和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1943年夏秋之际,德军整个南方集团军群计划后撤至第聂伯河一线。

    库尔斯克会战后,苏军正在展开追击,从苏联中部的奥廖尔至亚速海之滨的塔甘罗格,苏军展开了5个方面军,分别是罗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军、瓦杜丁的沃罗涅日方面军、科涅夫的草原方面军、马利诺夫斯基的西南方面军和托尔布欣的南方方面军。截至1943年8月底,苏军5个方面军总兵力2633万人,火炮和迫击炮512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2400余辆,作战飞机2850架。

    对于下一步的进攻计划,苏军统帅部是存在分歧的,1943年8月底,苏军副统帅朱可夫为此专程从前线赶回莫斯科。他提出在第聂伯河左岸(面向下游)、顿巴斯西部地区实施一次迂回,将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的右翼包围并歼灭。

    斯大林不同意这种颇有些冒险的计划,而且这个计划要花费大量时间准备,能否合围成功也存在不确定性。他希望苏军能够尽快收复整个顿巴斯地区,所以苏军5个方面军应该全部展开攻势,让德军各个地段自顾不暇,逼迫德军撤退。朱可夫没有坚持自己的意见,因为斯大林的计划更稳妥,苏军在已经确定能够取得战争胜利的情况下,不能给德军任何喘息的机会。

    同样在库尔斯克会战结束后不久,希特勒也将目光投向了第聂伯河。8月12日,希特勒下令构筑一条“东方堡垒”防线。该防线将贯穿整个东线,从北部爱沙尼亚的纳尔瓦河向南,经维捷布斯克、奥尔沙、索日河、第聂伯河,一直到莫洛奇纳亚河。这条防线预计在10月底完工,所以德军还需要在现有阵地坚守2个月。

    在德军的南段、计划退守第聂伯河一线的南方集团军群名义上有52个师,算上计划一同防守第聂伯河上游的第2集团军的10个师,兵力约100万。从北至南部署的是中央集团军群所属的第2集团军,以及南方集团军群所属的第4装甲集团军、第8集团军(原肯百夫集群)、第1装甲集团军和第6集团军(原霍利德集群)。

    为了给修筑“东方堡垒”争取时间,曼施坦因在8月底构筑了一条临时防线,这条防线从库尔斯克西南的苏梅,一直延伸到亚速海,当面是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草原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由于曼施坦因判断苏军经过2个月的连续作战,部队已经相当疲惫,所以他自认为德军在这里坚守到10月底是有把握的。

    事实也同样如此,在德军左翼,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虽然还有百万之众,可一线作战部队损耗严重,坦克也只剩下不到800辆,一时间无法发动有效的进攻。右翼当面的苏军两个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攻势正猛,曼施坦因计划一旦顿巴斯有失,他就命令部队提前退到莫洛奇纳亚河。

    曼施坦因的部署可谓周全,但问题出在了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的结合部,德军第2集团军的防御地段。在那里,罗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军率先发难。

    罗科索夫斯基的部队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同样消耗严重,方面军下辖第12、第48、第60、第65和第70集团军,以及第2坦克集团军,兵力尚有579万人。虽然部队需要休整,弹药和油料也需要补充,但统帅部交给他们的任务让中央方面军上上下下都非常兴奋。

    按照统帅部下达的任务,中央方面军将会同沃罗涅日方面军一同解放基辅。这对于极为看重荣誉的苏军将领来说,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况且方面军当面的德军第2集团军还是一个“软柿子”,罗科索夫斯基希望趁他们还没有得到加强之前,尽快突破德军的防线,冲向第聂伯河右岸的基辅。

    按照罗科索夫斯基的计划,苏军将在两个方向实施突击,右翼巴托夫指挥的第65集团军和第2坦克集团军实施主要突击,他们从谢夫斯克以东出击,然后一路向西,撕破德军的防线;左翼切尔尼亚霍夫斯基指挥的第60集团军和第48集团军担任辅助进攻,目标是先拿下科诺托普,为下一步推进到第聂伯河做准备。为了加强主攻方向的突击力量,罗科索夫斯基还把第4突破炮兵军交给了巴托夫。

    1943年8月26日,经过10天的短暂准备,苏军中央方面军开始了新的攻势,也拉开了第聂伯河会战的序幕。

    在第一天的进攻中,战场上的局势让罗科索夫斯基有些意外,德军的防御很顽强,不断地反击给进攻中的苏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原来,德军已经预判苏军将在谢夫斯克发动攻势。在巴托夫的进攻方向,德军第2集团军司令魏斯集中了5个师,他们在空军和坦克的支援下,让苏军寸步难行。

    8月27日,罗科索夫斯基投入了进攻第二梯队-第2坦克集团军。由于还没有得到有效补充,这个集团军只有第3坦克军和近卫第7机械化军可以作战。在得到突击力量加强后,巴托夫于当天攻占了谢夫斯克,但直到8月31日,苏军也没有突破德军的核心阵地。

    在辅助突击方向,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第60集团军在8月27日转入进攻。这位卫国战争后期最耀眼的一颗将星善于高强度运动战,心思缜密却敢于冒险。由于手中的兵力不足,他决定打破常规,放弃集团军右翼,将集团军主力,以及方面军加强给他的第9坦克军全部集中在左翼,实施单箭头突击,对德军的防线实施突破。幸运的是,德军在谢夫斯克集结了重兵,在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进攻的方向只留了少量部队。

    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很快在谢夫斯克以南取得突破。第9坦克军还发动了一次突袭,于8月30日晨夺取了德军纵深内的格卢霍夫。战斗中,第9坦克军军长卢德钦柯不幸阵亡,他的职务由巴哈罗夫接替。8月30日,第60集团军已经推进了60公里,将当面德军第13军击溃。

    鉴于此情况,罗科索夫斯基决定将方面军的主攻方向调整到左翼,并将第13集团军、近卫第7机械化军、第4突破炮兵军以及空军主力都投入到了第60集团军的突破口中。苏军的突破口迅速扩大,至8月31日,德军的防线出现了一个100公里宽、70公里纵深的缺口。

    由于南翼的突破,罗科索夫斯基的整个战线都开始向前推进。中部的第65集团军,穿越了布良斯克森林和希涅利斯克森林,至9月5日前推进了125公里。尽管德军又追加了第56装甲军直属部队、2个装甲师、3个步兵师的援兵,但失去了坚固防御工事的德军已经无法阻挡中央方面军的推进。9月3日,罗科索夫斯基的左翼前出杰斯纳河,随后沿河左岸向西南推进。苏军从行进间强渡谢伊姆河后,第60集团军于9月6日夺取了重要铁路枢纽科诺托普,9月9日又占领了巴赫马奇,并在巴赫马奇以南合围了4个德国师,经两天激战歼灭之。德第13军屡遭重创,几乎名存实亡。

    通过这一系列行动,罗科索夫斯基切断了中央和南方集团军群在谢伊姆河的联系,打开了通向第聂伯河中游的通道。9月7日,苏军已在150公里正面进抵杰斯纳河。9月15日,近卫第7机械化军和第77步兵军先头攻占涅任。这是德军在第聂伯河上游右岸掩护基辅方向最后一个堡垒,距离第聂伯河只有100公里。

    瓦杜丁的沃罗涅日方面军和科涅夫的草原方面军当面对手,仍然是从库尔斯克会战到哈尔科夫战役期间的老对手,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和第8集团军,这里也是南方集团军群的左翼。在从哈尔科夫撤出来之后,德军在苏梅至伊久姆构筑了一条新防线,得益于从哈尔科夫撤退时的有序和统帅部给南方集团军群的增援部队,这两个集团军仍然保持了相当强的战斗力。

    曼施坦因非常苦恼,自己好不容易打造了一个新防线,可中央集团军的第2集团军却丢掉了阵地,自己防线的最左翼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如果苏军中央方面军南下,自己的后方就将面临重大的危险。

    右翼顿巴斯一线也不容乐观,自从8月初马利诺夫斯基和托尔布欣恢复进攻后,那里的局势逐渐恶化。所以,曼施坦因一面请求德军统帅部给他调来援兵,还希望希特勒允许他提前后撤。

    现在的顿河集团军群就是一个无底洞,希特勒不断地从a集团军群、中央集团军群和其他地区给曼施坦因调派新的部队。可防线上出现的新漏洞,让曼施坦因不得不把新调来的部队用于堵住漏洞,所以手中一直没有反击的力量。

    苏军方面,罗科索夫斯基率先发动进攻起到了“鲶鱼效应”,南面的瓦杜丁和科涅夫自然不甘落后,他们也紧随其后恢复了攻势。在沃罗涅日方面军方向,瓦杜丁手上的兵力有66万人。由于准备不充分,沃罗涅日方面军的进展不顺,当面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的抵抗非常猛烈。为了加快进攻,苏军统帅部又给已经非常臃肿的沃罗涅日方面军调来了第52集团军、近卫第5坦克军和第10坦克军。

    瓦杜丁则将这些部队加强到了临近中央方面军的右翼,并在进攻不久取得了进展。9月2日,苏军攻占苏梅;9月10日,抵近罗姆内。由于防线已经被突破,曼施坦因命令霍特的集团军后撤,瓦杜丁的中路和左翼也得以取得进展。

    科涅夫的草原方面军实力最弱,在哈尔科夫战役期间,他就因为没有坦克部队只能与德军展开一场传统的阵地战,部队的损耗非常大。至8月底,草原方面军的兵力还有33万人。8月29日,罗特米斯特罗夫的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攻克了柳博京,近卫第7集团军血战5天,攻克了梅列法,至此也打开了通往第聂伯河的通道。

    1943年9月上旬,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各个地段都在被迫后撤,他们已经距离第聂伯河不远了。9月3日,曼施坦因和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克鲁格返回德军大本营,他向希特勒提了两点请求,首先是改组统帅部指挥机构,确定总参谋长统一指挥全军的机制,换句话说就是希特勒不要直接插手军事指挥,改由新成立的指挥机构统一调动、指挥东线的部队;第二点是将西线的部队全部调到东线来,在基辅地区集结一支足够强大的军队,与苏军展开一场决战。

    此时的欧洲,盟军已经攻入意大利本土,随时都可能在巴尔干、法国南部或者任何一个地方登陆。所以,希特勒当场就斥责曼施坦因的言论不负责任。二人争吵了一顿,不欢而散。

    但事情没有得到解决,前线还在频频告急。曼施坦因清楚,依靠现有兵力是无法改变战局的,既然西线不能放弃,那就只能在东线想办法了。几天后,有了新想法的曼施坦因再一次要求面见希特勒。9月8日,希特勒抵达前线、南方集团军群的指挥部扎波罗热。

    这次没有了克鲁格作陪,多了a集团军群的克莱斯特。在会上,曼施坦因首先表达了对战局的悲观。他对希特勒说,德军必须尽早退往第聂伯河一线,即便那里的“东方堡垒”防线还没有完工,否则南方集团军群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不仅如此,驻守在克里米亚的a集团军群也难逃厄运。

    然后,曼施坦因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全部后撤,南方集团军群撤往第聂伯河,中央集团军群撤往第聂伯河上游支流,以缩短战线,然后把中央集团军群节省下来的部队调给南方集团军群,他将用这些部队对前出到第聂伯河右岸的苏军发起反击。

    希特勒清楚这是曼施坦因惯用的拖刀计,他的这个方法在战场上已经成功运用了多次,而且屡试不爽。但这一次希特勒只同意了南方集团军群南翼实施有限的撤退,其他地段则必须坚守阵地。之所以反对曼施坦因的后撤、反击计划,因为它的代价太大了,而且他不认为这样会扭转整个东线战局。相反,这可能会加速苏军的进攻速度。希特勒对于东线已经丧失了信心,他只是希望德军在这里能够拖延时间,以待美英苏之间走向决裂,德国就可以与美英媾和。

    两次进谏都被否决,曼施坦因只能耍横了。9月14日,他电告德军统帅部,战线中段的波尔塔瓦受不住了,他的左翼将会后撤到第聂伯河。希特勒连忙将曼施坦因召回到统帅部大本营,二人为第聂伯河做了最后一次交谈。这一次,希特勒终于同意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撤退到梅利托波尔一扎波罗热一第聂伯河一杰斯纳河一奥尔沙一维捷布斯克一线。并且同意克鲁格将一部分兵力调给曼施坦因。至此,曼施坦因的愿望几乎全部得到了实现,德军开始全面撤向第聂伯河和莫洛奇纳亚河!

    伴随着德军撤退的脚步,德军统帅部和高级将领们结束了一场争论。“获胜”的曼施坦因将所属第6集团军撤到了莫洛奇纳亚河一线,掩护第聂伯河下游地区;第1装甲集团军主力撤到第聂伯河西岸,第17军固守第聂伯河东岸的桥头堡扎波罗热;两个集团军一南一北,固守第聂伯河防线的南段。第8集团军退守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至切尔卡瑟,负责防守第聂伯河中游的大半段地区。第4装甲集团军撤至基辅一线,负责防守第聂伯河中游一部分地段和上游靠近基辅的地段。第聂伯河上游的其他地段交给克鲁格的中央集团军群右翼。

    由于德军还没有来得及完成“东方堡垒”防线的工事,撤退到这里的曼施坦因和克鲁格只能依托一些支撑点实施防御。这对于苏军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时机。

    在曼施坦因与希特勒讨价还价期间,苏军的高层也在进行着一场争名夺利的较量。9月初,德军全线撤退的迹象已经非常明显。由于形势危急,德军甚至会在白天就选择撤退,而且上千辆汽车组成的庞大车队完全不避讳苏军的侦察机,一些铁路车站停靠着几十列火车,装卸着物资和士兵。

    9月7日,苏军统帅部向前线各方面军通报了敌情,要求部队向第聂伯河加速推进,尽快渡过第聂伯河追击撤退中的德军。

    在战线上,托尔布欣的南方方面军指向霍利所属第6集团军防守的莫洛奇纳亚河;马利诺夫斯基的西南方面军指向马肯森所属第1装甲集团军防守的扎波罗热;科涅夫的草原方面军指向肯百夫所属第8集团军防守的第聂伯河中游;瓦杜丁的沃罗涅日方面军和罗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军则一同指向霍特所属第4装甲集团军防守的基辅。其中,苏军最重要的目标就是乌克兰首府-基辅。

    苏军的5个方面军中,除了南方方面军被阻挡在莫洛奇纳亚河,北面其他四个方面军距离第聂伯河的距离相差不大,但德军的撤退路线决定了战场上的态势。在第聂伯河上,适合大部队后撤的渡口集中在中游,从北至南是基辅、卡涅夫、切尔卡瑟、克列缅丘格和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其他地区德军可以利用可载重12吨的渡轮过河,而修建新桥梁则需要耗费太多的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德军第4、第1装甲集团军和第8集团军纷纷涌向这5个渡口,尾随追击的沃罗涅日方面军、草原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在推进时,遭到了更多的德军阻击,平均每天只能推进5公里。而处于上游的罗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军地段,德军的抵抗比较弱,中央方面军平均每天可以推进15公里。渐渐的苏军的几个方面军进展差距开始拉大,罗科索夫斯基的部队越来越接近第聂伯河,不出意外,他们将是第一个解放基辅的部队。但是……

    罗科索夫斯基于9月中下旬寻接到统帅部的指示,斯大林取消了中央方面军攻取基辅的命令,转而让其夺取基辅以北、第聂伯河东岸40公里处的切尔尼戈夫。统帅部给出的理由是仅凭中央方面军是不足以夺取基辅的,他们左翼的沃罗涅日方面军由于进展缓慢,原定的两个方面军协同夺取基辅的作战计划实际上已经无法实现。所以,统帅部将夺取基辅的任务将交给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的部队。

    摆在眼前的建功立业机会被剥夺,罗科索夫斯基愤愤不平,但也无可奈何。他手下的猛将切尔尼亚霍夫斯基也不甘沦为配角,继续向基辅方向进攻,随即遭到了斯大林的严厉警告,只好停下了进攻步伐。

    不仅如此,斯大林还在这段时间撤走了前线绝大部分突击力量。他希望这些钢铁洪流停下来养精蓄锐,以便于在下一场决战时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追击有序撤退的德军,就交给步兵来处理。苏军统帅部的这两项举措,让曼施坦因渡过了眼下的危机,尤其是罗科索夫斯基调转方向,让他最担心的防线北段安全无虞。

    据有关记载,苏军这样决定还有另外一个说法,深受斯大林信任的沃罗涅日方面军军事委员赫鲁晓夫和苏军副统帅朱可夫都不希望罗科索夫斯基的部队解放基辅。因为他们想把这份荣誉赋予朱可夫负责协调指挥的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这个说法无法证实,不过苏军将领素有争夺功绩的传统,这种说法有一定的可信度。

    当然,朱可夫和罗科索夫斯基二人此后的合作并无嫌隙,在半年之后,也就是1944年的春季,就是朱可夫力主将苏军的主攻方向放在罗科索夫斯基所处的白俄罗斯方向,成就了罗科索夫斯基最漂亮的一次进攻。

    我们还是回到1943年的秋季,罗科索夫斯基失去了进攻基辅的机会,转而把打击魏斯指挥的德军第2集团军作为目标。9月20日,其左翼第13集团军已经渡过第聂伯河支流杰斯纳河,从南面逼近切尔尼戈夫,这里有德军第2集团军3个师的残部,共计16万人。根据罗科索夫斯基的命令,普霍夫的集团军分出一部分兵力负责攻占该城,并歼灭这股德军。为此,普霍夫将集团军第28步兵军以及集团军所属的重型武器组成一个攻击集群,于9月21日攻入切尔尼戈夫,夺取了德军在第聂伯河东岸最后一个重要支撑点。

    与此同时,普霍夫的第13集团军继续向第聂伯河进军。在缺少渡河工具的情况下,先遣部队用圆木和木桶做成木筏,并征集了附近的渔船42艘、驳船2艘和专用船9艘。他们冒着德军飞机的轰炸,成功强渡第聂伯河,并在对岸建立了一个25公里宽、纵深2~10公里的登陆场。第13集团军是第一支渡过第聂伯河的部队。

    随后,中央方面军中路的第60、第61集团军也渡过第聂伯河,在对岸建立了登陆场。德军则于9月24日集结3个建制不全的装甲师,对苏军的登陆场实施反击。在库尔斯克会战防御阶段表现出色的苏军第13集团军沉着应战,不仅经受住了德军的冲击,还将苏军的登陆场扩大到了普里皮亚季河。至9月底,苏军中央方面军牢牢占据了第聂伯河上游右岸地区,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的结合部遭到严重威胁,德军也不得不从这里后撤。

    沃罗涅日方面军争取到了进攻基辅的任务,这对于瓦杜丁来说既是建功立业的机会,也是对自己的一次严峻考验。统帅部对沃罗涅日方面军的进攻非常重视,特意将刚刚完成补充的近卫第3坦克集团军交给了瓦杜丁。该集团军自从8月转入预备队以来,坦克数量已经补充至700多辆,在持续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放在哪里都是一支令人生畏的攻坚力量。

    南方集团军群此时正忙于撤退,由于缺少渡口,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需要闪出第聂伯河东岸的防御地区,向基辅、卡涅夫渡口集结,渡河后再向第聂伯河各地段展开。按照曼施坦因的话讲:“苏军可以在此期间为所欲为!”

    曼施坦因担心兑现了,雷巴尔科的近卫第3坦克集团军利用德军的这个空当,一路尾随德军后撤的路线,集团军先遣部队绕过德军还保留着了东岸各处支撑点,以急行军速度向第聂伯河突进。9月21日,先遣部队抵达第聂伯河河岸。

    与德军不同,苏军可以得到当地居民的帮助,在先遣部队到达河岸时,苏联百姓给部队提供了几艘急需的渔船,这对于没有制式渡船工具的苏军来说太重要了(苏军舟桥部队被远远地落在后面)。凭借着这几艘渔船和苏军自制的木筏,1个营的苏军于当晚渡过第聂伯河,渗透到了西岸,与那里的游击队取得了联系。幸运的苏军还在当地人的指引下,从河底打捞上一艘渡船,先遣部队用这艘渡船运送了几门76毫米火炮到达对岸。

    闻讯赶来的德军第167步兵师向这个加强了火炮的苏军步兵营发起反击,这个德军步兵师虽然不满员(实际上德军已经少有满员的师),但也有6000之众。激战中,苏军先遣营营长阵亡,但所部官兵一直坚守西岸,直到更多的部队渡过河,将德军击退。

    9月22日,越来越多的苏军自行解决渡船工具,渡过了第聂伯河。当晚,苏军舟桥部队终于抵达,经过一夜的紧张施工,雷巴尔科的坦克集团军通过舟桥抵达了河对岸。至此,沃罗涅日方面军也在第聂伯河站稳了脚跟。

    战斗进行到此,沃罗涅日方面军的进展足以让统帅部满意,但瓦杜丁又一次犯了急功近利的毛病。他于9月24日在德军后方实施了一次空降,在各方面准备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苏军第1空降军所属2个旅共4000余人降落后就遭到德军的围剿。至9月27日,连同后续派出的联络小组,精锐的空降兵与指挥部失去了联系。

    进展最慢的是科涅夫的草原方面军,统帅部也没有给他们加强突击力量,斯大林对“爱耍滑头”的科涅夫一直有些偏见,只是将第37集团军调给了科涅夫。所以,草原方面军的坦克少得可怜。不仅如此,曼施坦因声称已经不保的波尔塔瓦还在德军手里,成了草原方面军向第聂伯河突进的重要障碍。

    夺取波尔塔瓦的任务交给了扎多夫的近卫第5集团军。9月22日,苏军攻入该城。空降部队也提前渗透到城中,破坏德军的通讯系统。当苏军冲进城时,德军已经在城内燃起大火,相当数量的市民被困在大火中。赶来的苏军既要与德军作战,还腾出一部分兵力负责解救大火中的同胞。

    德军第8集团军凭借波尔塔瓦的支撑,所部13个师在切尔卡瑟和克列缅丘格渡口抓紧过河。与德军一道撤到对岸的,还有他们掳走的3万辆民用车辆、64万匹马、8万头牲畜和几万名劳工。波尔塔瓦丢失后,德军第8集团军的局势开始紧张。党卫军骷髅师和大日耳曼师在东岸地区匆忙建立了阻击阵地,保障主力部队渡河。9月25日,最后一批德军从克列缅丘格渡口渡过了第聂伯河,苏军则尾随而至。当然,德军的后撤也付出了相当代价,负责殿后的大日耳曼师只有1个坦克撤到了西岸,其余装备全部在阻击战中被苏军击毁或缴获。

    9月24日,近卫第7集团军悄悄渡过第聂伯河,由于德军还没有来得及展开部署,近卫第7集团军第25军持续将部队输送到对岸,至9月26日,在对岸建立了一个5公里宽、4公里纵深的登陆场。当德军发现这里后,马上调集第23装甲师向苏军发起反击。

    在德军的狂攻下,集团军司令员舒米洛夫请求后撤,这位活捉保卢斯、库尔斯克会战防御阶段的功臣提出如此不堪的请求,可想而知当时苏军第25军面临的困境。科涅夫当然不能放弃这个登陆场,他命令重炮部队为对岸提供火力支援,并且要求空军倾全力对德军实施打击,至9月29日,德军败退,草原方面军在第聂伯河站稳了脚跟。

    为了获得更多的登陆场,9月27日深夜,第37集团军近卫第62步兵师也成功偷渡,该部在对岸建立了2处不大的登陆场,掩护后续部队渡河。至9月29日,苏军第37集团军第57军主力渡过了第聂伯河。至10月初,草原方面军在第聂伯河建立了5处较大的登陆场。

    至此,苏军在第聂伯河取得了全面突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