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第103章 【苏德战场】沃罗涅日进攻战役

第103章 【苏德战场】沃罗涅日进攻战役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苏德战场】沃罗涅日进攻战役:b集团军群的崩溃

    1943年1月,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失败已成定局,不仅是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和意大利的第8集团军也已经或正在被苏军全部歼灭。haifengme同时解救第6集团军的霍利德集群和霍特集群也遭受了重大损失,不得不向西撤退。

    在苏德战场中段和南段的连接处、顿河上游的沃罗涅日地区至顿河大弯曲部,德军在1942年7月实施的蓝色1号和2号行动中,夺取了顿河以西地区,并攻占了顿河东岸的沃罗涅日。苏军布良斯克方面军左翼和沃罗涅日方面军与德军第2集团军和匈牙利第2集团军形成对峙,苏军在随后的几个月发动了几次反攻,但没能改变战场态势。

    1942年11月,苏军自斯大林格勒地区开始反攻,顿河中游的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渡过顿河,向当面德军发动进攻,德军则不断向西败退。按照苏军统帅部的统一部署,沃罗涅日地区苏军也奉命实施反攻,以扩大1942年冬季反攻的战果。

    德军的第2集团军和匈牙利第2集团军是德军b集团军群仅剩的部队,这两支部队部署在顿河上游,一方面承担斯大林格勒进攻部队的掩护任务,另一方面则负责保护德军中央集团军军群和南方集群的衔接部,特别是库尔斯克和哈尔科夫方向的安全。

    苏军统帅部急于在沃罗涅日进攻,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改善苏军的运输补给线。在斯大林格勒,还没有被消灭的德军第6集团军,仍然切断着苏军的铁路线。导致参加反攻的苏军西南方面军、顿河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缺少补给,进攻已经难以为继。而苏军另一条从莫斯科经沃罗涅日再南下的铁路线,则在利斯基至坎捷米罗夫卡之间被德军第2集团军和匈牙利第2集团军切断。所以,苏军的反攻第一个要达成的目的就是打通铁路运输线。

    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在瓦杜丁调任西南方面军后,再次任命戈利科夫担任方面军司令员。方面军下辖第38、第60和第40集团军,第3坦克集团军,独立第18步兵军和空军第2集团军,总兵力347万人。拥有坦克909辆,飞机208架。在沃罗涅日方面军的北面,是布良斯克方面军左翼,指挥方面军的是列伊捷尔,方面军在这个方向部署的是第13集团军;在沃罗涅日方面军的南面,是瓦杜丁的西南方面军右翼第6集团军。

    苏军发起反攻的部队总计502万人。

    德军b集团军群部署在这里的兵力有30个师、40万人。其中,北面的是德军第2集团军;中段是匈牙利第2集团军和划归匈军指挥的德军第24装甲军;南面是意大第8集团军残部。

    苏军要进攻的利斯基至卡捷米罗夫卡的铁路线地段,位于匈牙利和意大利军队负责防御的中段和南段。包括匈军7个师,兵力10万人;意大利阿尔卑斯军的3个师,兵力3~4万人,以及德军第24装甲军和意大利第2军。相比于以前的建制完整,德军和仆从国的战斗序列越来越混乱,很多部队都在此前的战斗中消耗巨大,或者建制残缺,没有来得及补充兵员。

    更可怕的是,此时的轴心国军队已成惊弓之鸟,特别是匈牙利和意大利军队,作战意志完全丧失。匈牙利执政霍尔蒂已经暗示自己的部队,他将尽快让匈牙利第2集团军返回国内。墨索里尼则直接向希特勒建议在东线停战,联合苏联对付英美。

    戈利科夫曾经在1941年苏军冬季反攻阶段有出色的表现,他也因此从第10集团军司令员晋升为方面军司令员。但在1942年德军的夏季攻势期间,他指挥的沃罗涅日方面军损失了统帅部划拨给他们的大量坦克部队,还让德军轻易地渡过顿河,攻占沃罗涅日。为此,斯大林一度撤销了戈利科夫的职务,改任方面军副司令员。

    苏军为了准备此次进攻,提前进行了充分的侦察和准备。他们发现相比于北面德军第2集团军,中段的匈牙利第2集团军所属部队兵力薄弱。守军阵地共有两道防线,第一道纵深6公里,第二道纵深16~20公里,防线内没有坚固工事。南段意大利第8集团军因为是刚从顿河中游败退下来,还没有来得及构筑工事。而且在冰天雪地中构筑工事,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为此,戈利科夫决定将主要突击方向定在南段,雷巴尔科指挥的第3坦克集团军将从坎捷米罗夫卡至塔雷地区发起攻击,然后向北急进,与北面和中段苏军达成对轴心国军队的合围。该集团军包括第12、第15坦克军、第7骑兵军、4个步兵师和几个独立坦克旅,共有坦克371辆。

    苏军在准备期间,为了达成战役的突然性,所有调动都在夜间进行,可能暴露意图的战斗侦察全被禁止。所以,直到苏军发起进攻,轴心国军队还被蒙在鼓里。

    此外,为了确保战役能够顺利实施,统帅部委派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多次前往戈利科夫的指挥部,一方面协调几个方面军的配合,另一方面是为了检查苏军进攻的准备情况。

    1943年1月12日,苏军首先在战线北面发起试探性进攻,以吸引敌军注意力。第40集团军的几个先遣营从顿河西岸、苏军的登陆场出发,进攻匈牙利第7轻装师和德军第429步兵团。经过激战,苏军击溃匈牙利军一个团,挺进到匈军防线3公里。

    出乎意料的顺利让戈利科夫决定调整计划,继续在已经打开的突破口扩大战果。1月13日,第40集团军继续进攻,战斗还是异常顺利,苏军的炮火击毁了匈军的炮兵观察所,所以步兵和坦克的冲锋中没有遭到匈军的炮火阻击,几乎没有损失的冲入守军阵地,匈军第7轻装师则被打得溃不成军。

    为了稳住防线,匈军第3军投入了4个营的预备队,以及德军第700装甲支队向苏军反击。但反击失败,而且自身损失惨重。苏军则将突破口扩大到10公里宽、12公里纵深。

    在战线中段,苏军独立第18步兵军于1月14日在顿河西岸的登陆场出发,击溃匈军第12轻装师,突向匈军第7军纵深。雷巴尔科指挥的第3坦克集团军则从南面顿河大弯曲部出发,打击德军第24装甲军和意大利第8集团军残部。

    由于匈军指挥已经陷入混乱,苏军的进攻非常顺利。在北部和中部,他们击退了匈牙利第4、7军;在南面进攻的第3坦克集团军,所属第12坦克军第一天前进了18公里,第15坦克军前进了20公里,并捣毁了日林地域的德第24装甲军军部,该装甲军军长也在当天丧命。德军虽然在1月15日投入了预备队第168步兵师,也只能暂时减缓一下红军的推进速度。

    至1月15日,北面第40集团军和南段第3突击集团军已经完全突破了守军防御,击溃4个师;中段的独立第18步兵军则受阻于匈军第二道防线。轴心国军队的反击一直持续不断,但还是无法阻止苏军从南北两翼的推进。

    在此期间,德军第700坦克支队装备的t-38轻型坦克和少量的4号坦克与苏军第150坦克旅的t-34坦克进行了一场遭遇战。结果苏军的坦克完胜,德军第700坦克支队几乎全军覆没。一同参战的匈军第1装甲师也遭遇重创。此战,也标志着苏军坦克部队正在战争中迅速成长。

    1月16日,苏军第3突击集团军主力第12和第15坦克军冲进铁路枢纽罗索什,中段的独立第18步兵军也将匈军赶到了铁路以西,逐渐将这一地区的轴心国军队包围。从前线溃退下来的匈军乱作一团,甚至一些军、师一级的指挥部也成了苏军穿插坦克随意打击的目标。

    1月17日,北面第40集团军与中段独立第18步兵军会师。1月18日,苏军第3坦克集团军和第40集团军会师。至此,苏军将轴心国13个师包围在阿列克谢耶夫卡以东地区。在包围圈内,匈牙利第2集团军的3个师和德军的2个师被合围在北面的阿列克谢耶夫卡地区;另有2个匈牙利师、3个德国师和3个意大利师被合围在南面的罗索什地区。这次成功的合围,是苏军首次使用坦克部队快速突击,并在大纵深地区将敌军重兵集团合围。此后,苏军使用坦克集群建立合围圈的能力也越来越娴熟。

    1月18~19日,苏军迅速建立了包围圈的对外正面:北面的第40集团军右翼兵团在距离被围德匈各师40-50公里处占领了阵地;南面的则由索科洛夫指挥的第3坦克集团军所属骑兵第7军负责。其所属第11骑兵师在坦克部队协同下,于1月19日晨占领了重要的铁路枢纽瓦卢伊基,并俘获了3000多名德军和意军。

    由于苏联游击队事先破坏了这一线的铁路路基,德国人储备在瓦卢伊基的大量物资,包括一些大型粮仓都落入了苏军手中,这对于严重缺少粮食的苏军来说难能可贵。而负责保障沃罗涅日方面军南翼的西南方面军第6集团军也向西推进到艾达尔河。

    在狂风暴雪中,没有预设防御阵地,且被分割包围的部队已经无力长久支撑,很快就开始大批放下武器。截至1月19日,就有52万名轴心国军人沦为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的俘虏。该方面军同期缴获了170辆坦克,1700门火炮,2800挺机枪,4000门迫击炮,6000支冲锋枪,55000支步枪,1500匹马,60万发炮弹和150座仓库。

    包围圈内不愿意放下武器的轴心国军队开始向西突围,其中德军第24装甲军新任军长于1月21日被击毙。1月22日,匈牙利第2集团军下令停止抵抗,一些匈牙利军队随即被编入德军的战斗序列,继续向西突围。至1月31日,包围圈内的战斗基本结束,除少数人逃出包围圈,苏军共俘获86万人。自1月12日发起进攻至1月31日,苏军共击毙击伤俘虏轴心国军队14万人。

    在歼灭b集团军群中段和南段的杂牌军队后,苏军决定趁势向北面的德军第2集团军防御的地段进攻。此时担任第2集团军司令的是曾担任第11集团军第30军军长的扎尔穆特。集团军共辖第13、第7和第55步兵军,总计11个师,其中德国师9个,匈牙利师2个,总兵力125万人。

    德军第2集团军驻守的地区主要在顿河上游西岸,并在顿河东岸占据着沃罗涅日城。此前,第2集团军和匈军第2集团军在顿河上游建立了一条比较完整的防线,德军居北,匈军和意大利军居中、南段。由于匈牙利第2集团军等部队被歼灭,德军第2集团军在南翼被苏军打开了一个150~200公里宽的大缺口,而且苏军已经推进到纵深100多公里。第2集团军北翼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苏军布良斯克方面军第13集团军威胁着德军防线的左翼;扎尔穆特当面则是戈利科夫指挥的沃罗涅日方面军的第38和60集团军。

    鉴于战场态势对德军极为不利,苏军统帅部决定趁势向德军第2集团军进攻,具体部署是:布良斯克方面军第13集团军从北面、沃罗涅日方面军从南面实施夹击,预计在卡斯托尔诺耶会合,将德军第2集团军合围。在合围圈完成后,正面的第38和第60集团军向德军防线实施穿插,达到对德军分割、包围、歼灭的目的,然后苏军继续向库尔斯克进军。

    1月24日,南线围歼匈牙利第2集团军还在进行时,苏军第40集团军已经调转方向开始向北突击。曾几何时,这种作战还只属于德军。

    经过炮火准备,第40集团军所属第4坦克军的200多辆坦克开始突击,进攻的第一天就向北推进了16公里。第二天,苏军第4坦克军因油料不足暂缓了进攻,只推进了10公里,德军则利用这一天修补了一下已经被冲破的防线,可作用几乎为零。

    无奈之下,德军第2集团军司令决定放弃顿河东岸的沃罗涅日,以收缩兵力。但德军放火焚城的举动立即引起了苏军的第60集团军的警觉,所以苏军第38和第60集团军也提前行动,从正面向德军发起进攻。

    1月26日,苏军南北两路第13和第40集团军全部恢复进攻。1月28日,2个集团军在预定的卡斯托尔诺耶会师,完成了对德军的包围。在合围圈内,有德军7个师和匈牙利军2个师,共10万人,几乎是德军第2集团军的全部,只有第55军的2个师得以逃脱。

    在苏军的计划中,歼灭合围圈内德军的任务,应由沃罗涅日方面军参战的第38、第40和第60集团军完成。但苏军显然对近期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从统帅部到方面军将领,他们觉得包围圈内的残敌已经是囊中之物,苏军更大的胜利是向西推进,到库尔斯克、到哈尔科夫,甚至是第聂伯河。

    所以,沃罗涅日方面军的3个集团军都只留下少数部队用来围困德军,而将主力部队投入到向西的突击中,绝望中的扎尔穆特迎来的生机。

    2月2日,德军冲出了苏军的包围圈,并在接下来的半个月内,连续突破苏军第38集团军的封堵,向西后撤180公里,返回德军的防线。整个突围过程中,德军大部分部队得以逃脱,重型武器则全部损失。

    至此,苏军在沃罗涅日方向的反攻告一段落。苏军本可以全歼德军b集团军群残部,但因指挥失当,贪功轻敌,导致被围德军6个师逃脱。即便如此,苏军在沃罗涅日方向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战果。

    德军b集团军群经斯大林格勒和沃罗涅日两轮打击,部队已经伤亡殆尽。匈牙利第2集团军全军覆没,意大利阿尔卑斯军只剩下少量部队,编入上述两个仆从国集团军的德军部队也所剩无几,第24装甲军在短短半个月内损失了两位军长。德军第2集团军虽然逃出包围圈,所剩的部队除没有被围的第55军外,其余的6个师疲惫不堪,而且丢失了全部重武器。不久第2集团军迎来了新任司令魏斯,这支在东线最不起眼的集团军也因此得到了庇护,他们是东线少有的几个没有在苏联境内遭到严重损失的集团军。

    2月14日,b集团军群司令魏克斯被解职,b集团军群也随即解散,所属部队划归曼施坦因的顿河集团军群指挥。自1942年7月9日正式成立,至1943年2月13日解散,b集团军群存在仅7个月,先后经历两任指挥官(冯·博克、魏克斯),它成为东线德军最早撤销的集团军群级战斗序列。

    除了部队的严重损失外,德军更大的问题是防线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缺口。由于b集团军群的后撤,苏军得以突入德军防线纵深,北面中央集团军群和南面顿河集团军群的侧翼都受到了严重威胁。特别是曼施坦因指挥的顿河集群,他们据守着顿巴斯和罗斯托夫,掩护a集团军群的退路,而兵力则非常空虚。

    苏军不想给德军以喘息的时间,他们的兵锋指向了罗斯托夫、斯大林诺和哈尔科夫。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