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第11章 二战前的日本:阳光下的罪恶

第11章 二战前的日本:阳光下的罪恶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在200万年前,渤海和黄海还是陆地,在东南方向有一片隆起的山脉。zuixiangme1万年前,随着海平面上升和地壳运动,渤海和黄海逐渐形成,那片呈琵琶状的山脉变成了一片岛屿,就是现在的日本列岛。日本列岛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大小300多个岛屿组成。因其处于太平洋造山地带,日本列岛地质构造极不稳定,是地震和火山频发的地区。

    3万年前,这里开始有人居住,人数大约有数千人。虽然日本人的起源有很多争议,但普遍认为早期的居民是从亚洲大陆迁徙而来。最早有记录的居民叫“阿伊努人”,现如今,仍然有数万名阿伊努人居住在日本的北海道地区。

    在中g的史书中,第一次有关日本的记录,出自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本纪》,徐福为远离战国时期的征伐,骗取秦始皇的信任,渡海向东前往日本。显然,徐福一行人绝非日本人的祖先,但他们东渡以后,为那里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使日本社会获得了一次质的飞跃。

    西汉时期,汉武帝在朝鲜半岛设置“乐浪郡”。日本列岛居民开始通过乐浪郡向汉朝政府朝贡,公元57年,东汉光武帝向来洛阳朝贡的日本使者授予印绶,铸有“汉倭奴国王”字样。

    公元2世纪以后,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各部落开始出现贫富差距,并开始争夺土地。到了3世纪末,居住在今天日本奈良地区兴起了一个较大的国家,因为地处大和平原,所以称为大和国,并逐渐统一日本九州地区。日本进入大和国时代,就是在这个时期,日本大量学习汉朝文化,佛教进入日本。

    公元592年,推古女王即位(日本历史上有多位女王),此时的日本正式将“天皇”一词取代“大王”的称号。

    进入7世纪,日本开始全面学习中g唐朝制度,推动政治改革。在政府机构上,废除氏姓制,设立中央机构,地方政府分为“国”、“郡”、“里”三级;在土地政策上,废除皇室和贵族的土地所有制,将土地收归国有;在财政政策上,则借鉴唐朝的“租佣调制度”。历史上将此次改革称为“大化改新”,日本进入封建社会。

    7世纪时,因日本向朝鲜半岛扩展,导致与中g发生冲突。公元663年8月,中g和日本发生了第一次战争,即“白江口海战”。此战,唐海军170战船、7000多人与日本1000多只战船、1万多人交战。唐海军依靠船坚器利、装备精良,击毁日本战船400多艘。此后,日本停止了对朝鲜半岛的扩张,1000多年里不敢踏入朝鲜半岛。

    710年,元明天皇从藤原京迁往平城京(今奈良市西郊)。至794年恒武天皇又将首都迁往平安京(今京都),这段时期称为“奈良时代”。

    在当时,贵族仍享有较多的特权,他们彼此之间也常因利益而互相争斗。8世纪左右,藤原氏逐渐掌握兴起,并逐渐开始掌控朝局。这个时候,各地土地兼并问题也开始越来越严重,贵族和寺院采用巧取豪夺的方式,大量吸收土地。到11世纪,全国三分之二的土地归他们所有。土地的集中,削弱了天皇的权利。大的庄园主为了抵抗官衙的管理,开始组建私人武装,以名主(名下拥有土地的人)、武士(看家护院的打手)为核心的武装组织“武士团”开始出现。之后,武士团之间又不断争斗、征服、收编,逐渐形成了控制一片区域的武士集团,首领称为领主。

    此时的中央政府,贵族集团为了掌控朝局也一直在争斗。其中,藤原氏、源氏、平氏先后得势,最终源氏家族在战争中击败了平氏和天皇,取得了最后的胜利。1180年,源氏家族的首脑源赖朝在镰仓(今东京南)建立了自己的大本营(幕府),并设置“侍所”管理军事、“政所”管理政务、“问注所”管理司法。1192年,天皇授予源赖朝为“征夷大将军”称号,日本进入了军人专政的幕府时代,而天皇已经名存实亡。

    进入幕府时代,武士的地位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他们逐渐摆脱了农民的身份,成为职业军人。在武士中有一个十分野蛮的公开习惯,就是“试刀”。武士可以随意地砍杀平民,而不必承担刑罚。而且,随着武士地位的提升,日本社会男尊女卑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直到今天也是如此。

    1336年,日本进入室町幕府时代。一百多年后,室町幕府也已经无力控制局势,地方士族内部频繁发生弑主、背叛。1456年至1573年,日本历史上称为“战国时代”。

    在纷乱的战国时代,来自尾张(今爱知县)的大名主 - 织田信长脱颖而出。1575年,他征服了20多个领国,占当时日本的一半。1582年,织田信长被自己的部将所杀。其另一个部将丰臣秀吉(原名羽柴秀吉,“丰臣”姓是后来天皇所赐)为织田信长复仇,并接管了其权力。1592年,在即将统一日本的时候,信心膨胀的丰臣秀吉再次踏上朝鲜半岛的土地,发动了侵略战争。朝鲜在中g明朝政府出兵帮助下,击败了风头正劲的丰臣秀吉。1597年,丰臣秀吉卷土重来,再次入侵朝鲜,仍以惨败收场。1598年,丰臣秀吉在失落中病死。

    1600年,在后丰臣秀吉时代,其部将“德川家康”打败了其他势力。1603年,天皇将“征夷大将军”授予德川家康。日本进入最后一个幕府时代 - 德川幕府,日本将此段历史称为“江户时代”。

    1616年,幕府颁布《禁中及公家诸法度》,规定:“天子以才艺和学问为第一”。这个法令的目的就是让天皇远离政事,从而强化幕府的地位。同时德川幕府开始有意打压寺院的势力,并加强对地方大名的管控。在此时期,260多大名接受分封,这些分封的领地称为“藩”,德川幕府的体制也因此称为“幕藩体制”。这些大名被划分为三个等级,与德川家有血缘关系的叫“亲藩大名”,德川幕府成立前臣服于德川家族的叫“谱代大名”,幕府成立后臣服地叫“外样大名”。亲藩大名和谱代大名被委以重任,驻守京畿,而外样大名则被分封到边远地区。

    德川幕府此举本来是为了削弱外样大名的实力,但是到了后期,幕府开始推行锁国政策,这些地处边远地区的外样大名开始从事走私活动,实力反倒超过了内陆的近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长州藩和萨摩藩。再后来幕府要撤销锁国政策时,这两个藩成为了最重要的倒幕派。

    德川幕府维持了日本200多年的政权稳定。在和平时期,武士没有了用武之地,而武士阶层是幕府政权的统治基础,所以为了能够保持武士的斗志,幕府开始有意地倡导所谓武士道精神。其中“47义士”被民间各种演绎,成为所谓武士道精神的楷模。

    1612年,德川幕府发布《禁教令》,禁止带有殖民色彩的天主教在国内活动,并命令已经信仰天主教的信徒改变信仰。同时为了防止天主教再次输入,幕府开始推行锁国政策。

    1844年,一直与日本官方保持贸易的荷兰提出门户开放,遭到幕府的拒绝。1846年,美国舰队抵达日本浦贺港,要求日本开放港口通商,幕府同样拒绝。1852年美国军舰再次抵达浦贺港,并用舰炮威胁。此时日本国内分裂成攘夷派和开国派,双方争论不休。1854年3月31日神奈川,日本与美国签订《日美亲善条约》,放弃锁国政策,开放国门。

    门户开放后,一直隐藏在角落的“尊王派”开始活跃。在幕府内部,攘夷派势力主要以长州藩和萨摩藩为主。尊王派与攘夷派因为共同的利益很快走到一起,日本天皇的地位开始提升。随后,一场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开始登场。1868年1月,德川幕府的军队与倒幕派军队展开决战,结果幕府军大败,从此退出了日本历史的舞台。

    1868年,明治天皇从京都迁往江户,改江户为东京。同年,天皇颁布《政体书》,开始改革,史称明治维新。1869年,天皇实施“废藩置县”,全国改为3府72县。同时改革中央政府机构,政府要职基本由倒幕功臣、原长州藩和萨摩藩等武士出身的人出任。幕府被推翻后,天皇的地位并不是无可撼动的,他主要是得到了长州和萨摩两个藩的支持。在日本进入帝国主义阶段,长州藩深耕在陆军的势力,而萨摩藩则以海军为根据地,两股势力对日本后来的政策影响非常大。

    1869年,日本推行“四民平等”,取消贱民称呼,原来的贵族和藩主称为华族,其余改为士族。1876年,改革薪俸制度,一次性买断封建时期规定的薪俸,在华族中,一下子出现了很多非常富有的人,这些人也成了日本最早的一批资本家。1879年,日本逐渐完成土地改革。这次改革实际上是牺牲了农民的利益,因为它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政府从土地中获得的资金,让政府能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其他方面的改革。

    在教育方面,日本陆续派遣留学生前往西方国家学习,同时高薪聘请国外专家来日本任教,1872年至1898年,日本官方聘请的外国专家达6000多人,民间聘请的专家更多大12000多人。这些专家的薪水往往比日本高官的薪水还多好几倍。

    1873年,日本颁布《征兵令》,开始仿照欧美组建常备军。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是日本政府的领导权始终掌握在武士出身的原封建藩主手中,最终导致了日本走向了军国主义道路。1875年,日本海军入侵朝鲜江华岛,强迫朝鲜签订《日朝修好条约》,朝鲜增加了开放港口,并给予日本领事裁判权和免除关税权。1874年,日本入侵tw,当时的清政府已经腐朽不堪,匆忙与日本达成和解,并赔付日本50万两白银。这次事件让日本国内极其兴奋,通过对外侵略能够如此容易地获得财富,让日本坚定了向外扩张的决心。1885年,日本派遣伊藤博文出使中g,几番恐吓就让清政府签署了《天津条约》,让日本获得了临机派兵朝鲜的权利。

    1875年,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理论旗手福泽谕吉开始鼓吹军g主义思想,他宣称:“从文明进化的角度来说,欧美是最高发达的文明,中g、日本、土耳其并列处在半开化阶段,朝鲜则是野蛮国家。文明国家应向野蛮国家推广文明,手段就是强大的军事力量。”1885年,他又在报纸上发表《脱亚论》:“我国不应犹豫,与其坐等邻国的开明,共同振兴亚洲,不如脱离其行列,而与西洋文明国共进退。对待支那、朝鲜的方法,也不必因其为邻国而特别以同情,只要模仿西洋人对他们的态度方式对待即可。”1890年,日本陆军大臣也声称:“要维持一国之独立,仅仅守卫主权线是决然不够的,必须进而保卫利益线,而保卫利益线就必须侵犯邻国主权。”

    1894年7月25日,日本军舰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了清政府军舰,挑起了对华的第一次侵略战争,史称“中日甲午战争”。

    8月1日,中日双方同时宣战。

    9月15日,日寇5万人进攻朝鲜平壤,16日平壤被攻陷,此役,清军伤亡2000多人,日寇伤亡仅180人。

    9月17日,中日双方海军在黄海激战,中g北洋海军遭受重创,日寇则控制了黄海制海权。

    10月25日,日寇兵分两路,一路攻占辽东半岛的大连、旅顺,并在旅顺屠杀数万中g平民,全城仅800余人幸免。

    1895年1月20日,日寇登陆胶东半岛,占领北洋水师母港威海卫,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4月17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tw和澎湖给日本,开放南方多个港口,并赔偿军费2亿两白银。后来在俄国的干预下,清政府以3000万两白银代替割让辽东半岛。

    1904年,由于日本在朝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扩张侵犯了俄国的利益,双方在中国东北爆发战争,史称日俄战争。这场战争,日本花费了18亿日元,以伤亡30万人的代价,最终战胜俄国。1905年9月,双方签订《朴茨茅斯和约》,俄国承认了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权益。此战以后,日本终于跻身西方强国之列。

    但是日俄战争在日本国内却遭到了对外扩张以来最大的反对声,与甲午战争不同,这次战争没有让民众获得丝毫好处,在日本人心中,战争的胜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在战争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由此可见日本人的本性。

    1912年,明治天皇去世,其子明宫嘉仁即位,日本进入大正时代。

    1914年一战爆发,日本加入协约国阵营,向同盟国宣战。战后,根据凡尔赛和约,日本获得了德国在亚洲的利益,其中包括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和太平洋诸多岛屿。一战结束后,西方各国开始恢复经济,日本刚刚发展起来的工业遭到了强大的竞争对手,很快陷入困境,国内进入经济萧条期。

    1923年9月,日本关东地区发生大地震,300多万人沦为灾民。

    1926年,战争魔鬼裕仁即位,开始了他长达60余年的执政。

    1929年爆发世界经济危机,日本经济再次陷入严重的倒退。此时的日本处在了十字路口中,长久以来的军人专制统治,让日本轻易地选择了继续对外扩张的道路。

    早在1919年,日本开始出现法西斯组织,到了1936年,这类组织在日本已经达到300多个。法西斯组织继承了日本军国主义传统。20年代的日本,面对众多的困难,越来越失去耐心,对外侵略的野心越来越露骨。20年代的日本,面对众多的困难,越来越失去耐心,对外侵略的野心越来越露骨。

    1927年6月27日,日本首相田中义一抛出了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宣称:如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在奏折中,田中还建议:先占领中国后,,再夺取南亚和东南亚,进而征服小亚细亚和欧洲。

    1929年,日本最大的法西斯组织“樱社”成立,日本军部大多数高级官员都加入了这个组织。

    1931年4月,军部制定了入侵中国东北的作战计划。

    9月18日,日寇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次年2月占领中国东北。

    1932年1月,日寇制造了一·二八事变,入侵中国上海,在中国守军奋力抵抗下,日本未能得逞。

    1933年1月,日军侵略中国华北。3月,热河省失陷。

    1935年,察哈尔省大部沦陷。

    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