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攻关中之战(五)人质问题
虽然和马超吵了一架,但马超终究是他的长子,马腾让马超率自己的军队撤回槐里。槐里到长安约百来里路,骑兵行军只需一天多时间。马腾留在长安,准备与钟繇在一起,迎接赵云。
话说赵云攻打潼关,马超突然撤走,他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既然敌军撤退了,他自然就进驻了潼关。大军在潼关略微休息,待了三天时间,他收到了钟繇传来消息,钟繇让他率军进驻长安。
赵云得知钟繇搞定了长安,心里高兴,这避免了一场大战,少了伤亡,也是他所愿意看见的。
他就立刻让大军开拔,三天之后,龙啸军便到达长安。马腾和钟繇在长安城门口迎接赵云,龙啸军进驻长安。
三人商议了一下,安排好诸事,马腾先回槐里,再遣人质去洛阳。赵云率军暂时驻守长安,他、钟繇和徐庶等几人商谈下一步动作。
“马腾归降,皆钟先生之功呀!”钟繇明面上的官职是京兆尹太守。
“不敢,马腾此人,虽是割据一方,但还是识大体的,此次不过侥幸成功。哈哈!”钟繇心中欢愉,他慢慢地从最初的不满中解脱出来,如今对赵云和徐庶也是充满敬意。
“今大军进驻长安,也是一个好的开始,但关中形势复杂,我又从未来过关中,在场之人,恐怕只有钟太守在关中多年,此次经略关中,还请钟繇多多费心了。”
“赵将军客气了,都是为丞相办事,何分彼此呢?”
“那下一步我军该怎么做呢?”赵云和徐庶在路上也商议过,但两人都认为应该先听钟繇的意见。
“关中之地,自黄巾之后,曾数次发生叛乱,但朝廷却置若罔闻,无异于放弃关中,使得关中人人自危,很多人便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大者兵力数万,小者兵力三五千,甚至几百,这些人中有野心勃勃者,亦有无可奈何者。”
“马腾、韩遂等便是野心勃勃之人,今马腾识时务,也算是他有自知之明。无可奈何者,一般聚兵,只为自保,这些人我等应一一争取。若其答应归降,便命其上缴军队,他们亦不会反对。”
钟繇跟曹操时,曹操解决关中问题,从来都是先说服对方保存兵力归降,不敢收缴其兵力,而是征其兵力去作战,将其兵力消耗掉。
刘鑫的做法完全不同,是要求收缴兵力,对于钟繇来讲,这困难大了不少。草率收缴兵力,会让人惶恐不安。然而,刘鑫有他的原则,在这事上不愿意松口,甚至不惜一战,也要将兵权收回。
“可是,哪些人是无可奈何才会聚拢军队的呢?”
“关中诸侯中,有些人乃私下聚兵,有些人乃奉朝廷之命聚兵,是为防范其他诸侯,保住一方,例如凉州刺史韦康、抚夷将军姜叙等均是如此。”
“韦康驻军于汉阳冀城,兵力估摸也上万,姜叙驻军于益州汉中郡武都一带,其职责便是抚夷异族,我打算去拜访这两个人,说以利害,说服他们归降丞相。”
徐庶想了想,点了点头:“只是路途遥远,要辛苦钟太守了,只是你只有一人,如何跑两地?”
冀城在凉州汉阳郡,距离长安九百多里,在长安的西北面。武都虽属汉中管辖,但位于益州与凉州交界之处,距离长安也差不多有九百多里,在长安的西南面。
“我打算亲自去见凉州刺史韦康,至于姜叙,我想向赵将军和徐军师推荐一人,此人才华卓绝,让他出面去见姜叙,必能成功说服姜叙。”
“哦!不知是何人?”
“杜畿杜伯侯,京兆尹杜陵人。”历史上魏晋时期名臣杜预的爷爷。钟繇来长安与马腾交谈之后,离开了长安,就是为了请出杜畿,助其一臂之力。他把杜畿的情况跟赵云和徐介绍一番。
赵云听闻杜畿就在长安,连忙把人给请来,商议一番,这事就定了下来。
赵云和徐庶率龙啸军暂时驻守长安,钟繇去凉州冀城面见韦康,杜畿去汉中武都,去见姜叙。
……
话说几天之后,马腾回到了槐里,他先找来马超,与马超谈话。
“超儿,我在长安与赵将军、钟太守谈了一下。”在长安时,有赵云这个正宗的司隶校尉在,马腾终于改变了自己的习惯,称钟繇为太守。
“我大军先驻守槐里,等丞相指令,届时丞相会给为父任命官职,只是为消除丞相的疑虑,为父希望你能去一趟洛阳,面见丞相,告诉丞相,咱们马家将永远为大汉镇守西北之境。”
马超心中怒火大起,他不是三岁小孩,这洛阳去了就回不来了。他一口回绝:“父亲,你手里有数万大军,就不该投降,今为何让我去洛阳?我不去!”
“超儿,我知道你不愿意,但丞相之意是,指定让你去!”其实马腾心中也好奇,为何非得让马超去?难道只是因为马超是他的长子吗?
“哼!丞相指定又如何?与我何干?这是父亲做的决定,当由父亲去处理,何必让我替父亲去洛阳?”
“你……”马腾被马超挤兑几句,心中有了怒火:“超儿,你乃我马腾长子,肩负家族重任,岂能任性?你去洛阳,乃为整个马家,而非只为我。”
“父亲之言,我不敢苟同,举数万军队投降敌人,乃大辱也,刘鑫很快就会削我马家兵力,届时马家无兵无权,如何在凉州立足?凉州视我马家为眼中钉的大有人在,他们必会报复马家,父亲反是害了马家。”
“马超,我乃你父!你可知道?你为何处处顶撞于我!”马腾已是火冒三丈。
马超也不畏惧,顶撞了回去:“如果不是父亲,如今我还在潼关与那赵云交战,而不是在这里听父亲训斥!”说完,马超转身离去。
“你……等一下……气煞我也!”
然而,马超连头都没转回,父子俩大吵了一架,不欢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