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攻关中之战(四)父子纷争
“在二十多天前,以前那个司隶校尉钟校尉前来长安见阿父,和阿父聊了很多,多半是劝阿父归降刘鑫,想必阿父已经答应了。”
“阿父糊涂呀!”马超一听,立马抱怨了起来:“我马家割据一方,位高权重,岂能归降他人?若归降刘鑫,刘鑫忌惮我马家兵权,必对我马家下手,到时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马超情绪激昂,他一向自恃其勇,不愿意投降他人。五六年前,马腾也曾归降曹操,那时马超年纪还小,不便说什么。如今又归降他人,而他是马腾长子,将军要继承马家基业的,这就好像把他的东西给了别人一样,他岂能不气?
“阿父当拒绝钟繇,刘鑫就算对我关中用兵又如何?关中地势险要,凭险据守,亦可保无虞!赵云虽名满天下,但攻潼关已有数日,潼关依然固若金汤,他能拿我奈何?”
虽然马超首战败于赵云之下,又被投石攻击而处境狼狈,但狠话还是说在前面。
马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马超的问题:“大兄,此乃父亲的决定,你我都得听从呀!”
马超气得重重拍了一下桌子,再伸手把桌子上的东西打翻,又气呼呼地坐了下来,喘着粗气。
“二弟,你回去把我的话跟父亲说一下,劝父亲改变主意。”
马休看到马超生气,心里有些畏惧,但他更不敢回去面对父亲,便说:“大兄,此乃父亲之意,我哪敢劝呀?”
马超又是啪的一声,重拍桌面,心中已是怒不可遏。可是,他又有什么办法呢?总不能忤逆父亲的意思吧?
次日,他并没有献出关口,迎接赵云入关。
马休只好又劝道:“大兄,此乃父亲之命,若你不遵从,恐怕父亲会生气的。”马超却没有回话,仍是生着闷气。
又过了一天时间,马超突然下令,全军撤退,让出潼关,率军往长安而去。马腾让其他献关迎赵云大军去长安,但马超却率军径直离去,显然他心中仍是怒气不减。马休也没办法,只好跟随着。
疾驰两三天时间,马超率着大军回到长安,一进入长安,他就怒气冲冲地来找马腾。
“父亲,我大军驻守潼关,你却让我从潼关撤退,将潼关拱手让人,这是何道理?”
马腾叹了口气:“非我如此,实是形势不如我,我亦是为了保住我们全家呀!”
“父亲此言差矣!刘鑫大军已南下,仅赵云率两三万军攻打潼关,咱们马家的军队,驻守潼关、长安和槐里三地,亦有两万人,关中诸侯,向来以我马家马首是瞻,父亲当召集关中诸侯,共保关中才是,如何将其拱卫相让?”
马腾被自己儿子如此质问,心里也是有了怒气,但他自知选择投降乃屈辱之事,气短了下来:“超儿,并非我怯懦,上次我率关中之兵,侵犯洛阳,败于刘鑫之手,关中诸侯损失不少。”
“若再次召集关中诸侯,抵抗刘鑫,刘鑫势大,恐怕他们不会听从我的命令呀!届时我大军再败,恐万劫不复。”
“刘鑫大军被刘表、孙策牵制,哪来那么多兵力?那赵云率军攻打潼关,是刘鑫能调动的最大兵力,我关中数路诸侯,合起来兵力也有四五万人,岂能示弱?又岂会战败?”
“前战败于张辽之手,乃我军兵进弘农、河南尹,不熟地形,天时地利人和不在我,故而战败。今赵云兵进京兆尹,进犯关中,天时地利人和皆在我,关中各路诸侯应同仇敌忾,结盟对敌才是。”
“上一战后,父亲声名虽减弱,但关中正处生死存亡之际,各路诸侯必识大体,尽弃前嫌,倾力出兵,共抗刘鑫。”
马超咄咄逼人,马腾很快也火冒三丈:“混账,刘鑫大军南下至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乃无敌也!如今他兵进关中,亦是大势所趋,我岂能相抗?更何况,我关中军队数年前就曾败在赵云手下。”
“若我阻挡赵云军,他日他攻入关中,马家必然覆没,我如何对得起列阵列宗?祖先伏波将军的荣威亦是一朝丧尽。我选择归降刘鑫,亦是为了保住马家人的性命和荣耀。”
“关中乃大汉领土,先前天下大乱,我等趁势而起,不过一时得逞而已,岂敢久据关中?刘鑫乃汉室宗亲,今已重振汉室,关中自然也需交回朝廷。如若有异心,将来我马家恐万劫不复!”
马腾话里句句马家万劫不复,这番话的核心便是投降理论,马超越听越气。他想不到自己一向敬重的父亲,竟如此气短。
“父亲,大丈夫居天地之间,岂能郁郁寡欢,苟活一方?我辈之人,当顶天立地,创建一番功业才是,你却如此怯懦……”
“住口!”马腾一听,气得直咬牙,还没等马超说完,一巴掌打了过去。啪的一声,这巴掌打在马超的脸上。马超一个踉跄,一屁股坐在地上。
马超万万没想到马腾会打他,一时愣住了,坐在地上,下意识地用手抚着自己被打的左脸。
“识时务者为俊杰,你想让马家从此断子绝孙吗?我乃马家之主,朝廷册封的征西将军、槐里侯,此事有我做主,你听从命令便是!”
说完,马腾转头离去,只留下呆若木鸡的马超。马腾来到大堂,此时钟繇正坐在里面品尝。他回到长安时,得知马腾选择归降,心里很是高兴。关中之事,总算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超儿有些任性,让钟校尉见笑了。”刚才他与马超吵架,动静不小,想必钟繇也听到了。他担心钟繇多疑,便解释了一番:“此事由我做主,我已决定归降丞相,还请钟校尉勿多心。”
“是槐里侯多心了,你我认识多年,我自是相信你的!”
“我先撤出长安军队,回槐里驻扎,然后再再迎赵将军入长安,我便听从丞相的旨意。”钟繇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