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所以他帮着人在书院找了份工作,他当时没料到,这样随手帮忙的一个人,在多年后能够有资格在泰山脚下讲《春秋》。mbaiwenzai
在他的人生里面,提拔帮助过的人多了去了,范仲淹可能自己都不记得。
日后无论在何处做官,他都办学校、兴教育,怀悲悯之心。】
“这位范大人还怪好的嘞。”
“那当然,没听到天幕都说喜欢他嘛。”
【范仲淹一直到36岁才当父亲,在那个时候,可是怪异的很,毕竟很多人这个年纪已经当了祖父。
这个年纪出生的儿子一般而言就是会被娇养,但范仲淹没有,他的四个儿子虽然没有父亲那般出名,可也被人夸赞守礼君子、国家栋梁。
大家伙都是普通人,真正能青史留名的哪里有那么多嘛。
但能把四个儿子都教得夸赞才学品行,只有一条——以身作则。
孩子天然的会从父母身上学习,范仲淹并不是单纯的文官,他也是宋、西夏边境的主帅,作为长子的范纯祐被他放到军中基层和士兵同吃同乐,还不许暴露身份,发现人才就直接报给范仲淹提拔。
而且每次打仗范纯祐也是身先士卒,没有搞特殊化。
虽然他没有像是其他天之骄子一般璀璨,甚至留名也是沾了亲爹的光,但自己爹的光啊,沾了也不要觉得羞愧,况且,起码没有给亲爹丢脸啊。
棒棒哒。】
范纯祐有些许不好意思,没想到天幕夸赞得如此直白。
对于天幕所说他倒是很认同,因为亲爹是大佬,所以见得最多的就是天才,所以从来都不敢骄傲,身边读书习武比他优秀的不知几何。
他年少时也曾躁动不安过,但终究是一步步踏踏实实走过来。
其他当父亲的也觉得很好了,也就是人家范仲淹把基调起得太高,导致儿子压力大。
【范仲淹的次子范纯仁性格也很有趣,范仲淹派他去送麦子,但路上遇到朋友一脸悲凄,询问了才知道是没有银钱扶灵柩回老家。
范纯仁直接把整船麦子都送了,悄咪咪回到家也不敢和亲爹坦白,等到范仲淹询问才说把麦子送给朋友了。
范仲淹听了,果然发脾气,“为什么不把所有麦子都送给你朋友?”
只能说,有什么样的爹就有什么样的儿子。
范纯仁赶紧道:“我全送了。”
有些当父母的做不好孩子的榜样,还要求儿子茁壮成长,那不是做大梦嘛。
范仲淹的四个儿子,老大一生守节,老二官至宰相,老三官至吏部尚书,老四官至户部侍郎。
嗯,光是养儿子这一项,范仲淹就高出老朋友一大截了啊。
虽然咱们大人其他方面也很棒,但平时也可以另辟蹊径,保准怼的那群人一说一个不吱声。】
范仲淹听得有趣,还真思考起来,只不过,若真是如此,怕是短时间内都无人愿意接他的信件了。
北宋其他人则是无语,天幕要不要如此戳他们心窝子啊?
这还叫平平无奇?
那他们的儿孙叫什么?范希文不会如此没皮没脸吧?
宋仁宗赵祯只觉得嘴里苦涩,他连儿子的影都没看到,范仲淹的四个儿子品学都过关,听得他羡慕不已。
其他人则是想得很简单,这位范大人还教不教书啊?他们儿子就需要这种老师啊。
【范仲淹的官途依旧是升官、贬官、升官,然后一贬再贬,一开始进入官场,咱们范大人就开始抬杠了,没有选择站队、巴结、熬资历,他直接硬刚上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