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舔狗的橙色时代 > 第17章 生了个女儿

第17章 生了个女儿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17生了个女儿

    百废待兴的飞速发展时期,歌颂新时代的事件很多,组稿很容易。

    各地响应号召,纷纷将搞迷信活动的集中到一起端正思想,纷纷召开破除迷信大会,给群众普及科技常识,真真实实地提高了群众的认知水平。

    目前对搞迷信活动的比较温和,最多限制他们的活动,不让他们到处骗钱。

    王镜良觉得这样的运动不仅很有必要,而且切实有效。

    日夜赶稿,和鬼神相斗的故事写了一个系列,发到省报连载。

    也因此得到转正,升为科员。

    立即就去房管所申请了一块空地,足有两三亩,缴了一百二十块钱地皮费,可以随意建造。

    这个时期建房没有那么多限制,并且鼓励私人造楼房。王镜良亲自设计了草图,准备尽所有地方,建一座大的院落,四间主房建两层楼。

    建筑单位是公私合营企业,预算的价格是两千八,施工时间半年。

    王镜良手里只有六七百,提出两年内陆续结清。

    工程单位调查后认为可行,经过几轮商谈,将细节优化后签订了合约。

    其实在省报的那个连载,加上后期出书,建房款就绰绰有余。可王镜良还是拼了命的码字,争取尽快实现财富自由。

    见瑾蓉的肚子日渐鼓胀,王镜良一周起码回家两次,不是请接生婆查胎位,就是买回各种大补材料,并且让她从木船社辞职备生。

    社长很大气,说瑾蓉的职务先留着,很多事刘书婷也能做,出了月,身体恢复了就来上班。

    王镜良当然清楚其中的意思,无非是自己在地委,早晚用得上。也不勉强,郑重道了谢。

    随后便赶往小金村,提出要将小奶奶接走。

    侄子和侄媳妇当然不愿意,小奶奶才四五十岁,儿女又小,小奶奶一走,家里会很不方便。

    看情形也确实如此,只得作罢。

    转而马不停蹄地去了丈母娘家,没费周折便将脑子不太清楚的丈母娘接了过来。

    照普通剧本的情节设定,生孩子都是生死攸关的大事,要么是保大保小的艰难选择,要么女主变女配,下线让位,王镜良可不允许有这种情况发生。

    预算的产期前一个月,就在市医院边上租了一间房子,让妻子母女住着,吃饭都是在边上饭店里预定,三天两头去医院检查,还给医护塞了红包,尽力做到万无一失。

    弄得连丈母娘都觉得他小题大作,王镜良也因此获得了绝品好男人的称号。

    饶是这样,生产当天还是出了点意外。

    缪珍珍将男友砍伤,自己跳了河,一个救她的男人却被淹死,整得整个医院混乱了好一阵。

    医护人员匮乏的时代,有本事的几个都忙着治疗干部子弟和救人英雄去了,导致瑾蓉产后大出血被耽误了半个小时,虽然通过手术保住了性命,却因此失去了生育能力。

    王镜良气得咬牙切齿,恼恨自己不够强大。

    丈母娘也不开心,因为瑾蓉生的是女儿:“小王不要难过,瑾蓉能保住这条命就不错了,这事怪不得你。只怪瑾蓉没福气,等出了月子,你们就和离吧。”

    王镜良一愣:“妈,你啥意思?”

    “你不是在气瑾蓉没生出儿子吗?”

    王镜良一时转不过弯来:“谁说要生儿子了?不知道我一直喜欢女儿么?”

    “你不用勉强自己,谁不喜欢儿子啊。”

    王镜良感觉姐夫的这个大姐真逗,实在不可理喻,只得耐住性子解释:“我气的是医院趋炎附势,如果抢救及时,瑾蓉不会这么严重的。女儿是我前世的情人,我怎么可能不喜欢。”

    “什么情人?你让情人给你生个儿子也行,我们没意见。”

    遇上这种丈母娘,王镜良差点崩溃:“妈。现在不提行不,等瑾蓉醒了跟你细说。”

    丈母娘还在唠叨:“还说不喜欢儿子。唉,这么好的日子,瑾蓉福分太浅了。”

    搞得王镜良心烦意乱,出去点了人生中第一根香烟。

    有些误会真的说不清。

    第三天书婷过来看望,更加重了丈母娘的误解,私下问女儿:“这姑娘到底在哪儿捡的?她看小王的眼神不对劲,他们肯定有一腿。”

    瑾蓉苦笑:“别瞎猜。是我要把她带回家的,小王对她没那个意思。”

    “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都多,这点还看不出来。”

    “行了。妈,小王对我怎样,你也看见了,不用怀疑。”

    “男人哪个不是吃着碗里想着锅里的,我不信小王没想法。”

    “有那想法我又能怎样?”

    “那也只能做小,不能让她分到家产。”

    “你也看到了,那么大的楼房,他一年就能赚到。真把我休了,全给我他都不会在乎。”

    丈母娘总算开了点窍:“你的意思是,我们得赖着他,坚决不和离。”

    瑾蓉哭笑不得,只好说:“对。就是这个理。”

    陪伴了七天,拆完线,王镜良就去上了班,他要加紧赚钱还债。

    正值整风反右,王镜良不仅要作为记者采集新闻,还要代表宣传部下乡传达监督运动的执行情况。

    明知这场运动每个县冤者数以千计,但作为识时务的舔狗,还是跟着宣传部的小车去了原县县委,并主动要求留在原县采集材料。

    然后跟着县委的专车,一个镇一个镇的查看。

    到了城东镇,总算见到了隐约记忆中的两个仇人,表面上自然不动声色,例行公事般的问询察看,对右派分子一一审讯,完事后,煞有介事地有疑点的名字后面打叉:“我觉得这些人不属于此类,镇上需要重新审查。不能冤枉一个好人,也不能放走一个坏人。”

    两个仇家哪敢怠慢:“我们这就加紧核查,如果确实是冤枉的,立即平反正名,再继续挖掘其他坏分子。”

    王镜良冷笑:“做事一定要严谨,不要等我们查到才想法子纠正,这是渎职。”

    县委陪同人员自然对王镜良认真负责的作风大加赞赏,简直比王镜良还会跪舔。

    到了自己老家的镇上,同样否决了大部分蒙冤的,并旁敲侧击地说:“坏分子不限于镇上,村级也有。生活作风不正的,干部通奸的,要倍加核查。不能公报私仇随便扣帽子,也不能放过漏网之鱼。”

    类似这样的官话套话,王镜良早已练得得心应手。

    仇人们当然不会想到,昔日的疯子已经变成了悬在头上的利剑。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