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军训十五日 > 第24章 军训第六天第章 透过表面看到本质

第24章 军训第六天第章 透过表面看到本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二十四节、军训第六天、透过表面看到本质

    教官是第二次说到大楼的命名,格物楼,致知楼,明德楼,志诚楼。

    明德志诚,博学远志,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以前看着这几个字不会有什么感觉,无非就是一些名言警句的感觉。

    可是教官再次说的时候,我却产生了极大的震动。

    第一次听教官说的时候,我想的更多的是这是一种学识,增加文学底蕴的一种历史感,而再次听到的时候,似乎是一种开悟。是一种文化,一种文明,老祖宗留下的智慧。

    人生短短几十载能够经历多少事情,能够自己领悟到多少道理,似乎也就那么多,但我们从前人的典籍中却感受到了经天纬地的大道。

    天不生仲尼,华夏万古如长夜。

    从一名士兵带的军训中悟到这个感觉,着实有点匪夷所思了。

    军训的意义,更多的都是那种精神,爱国的情怀,保家卫国。再多一点的应该是兵之道,孙子兵法,熊韬虎略,点兵点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等等。

    从四书五经上开悟,属实是没有想到的。

    而儒,也不再是腐儒酸腐,而是一种学识、风度。

    以前上学的时候学的那些朱熹理学体系,程颐程颢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只是学了几个字,完全没有领悟到其中的奥秘。

    而教官的一席话似乎是打开了这扇门,也似乎是大学生的启蒙。

    这些之乎者也在以前是入不了我的心的,因为我有很多学业要做,数理化等等,而现在尽管有很多学业要做,但似乎可以抽出时间自己去领略了。

    认知可以提升,认知高不一定能力高,认知和勤奋无关,跟你曾经的素质聪明都没有关系,认知是一个人成长的天花板,认知到不了的话,成长是受限的,认知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成长的天花板,认知不到,再聪明,再努力,再勤奋,天花板很快就到了,多读书,多学习,重要的是深入的思考,思考,思考,认知是左手,执行是右手,缺一不可,认知再高,执行力差都是白搭。

    这些话是我从来没有听过的,从前在家里,父母只是想着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告诉自己不读书将来很苦,可父母从来没有说过要提升认知的内容。

    父母更多的只是在教育我,社会很苦,现在不吃苦,将来会吃大苦,钱不好赚,工作不容易,希望我将来不要走父母的老路,可对于这认知,思想深度这一块从来是没有任何提点的。

    而经历这几日的军训,我好像意识到自己需要补充的事越来越多。

    而在大学校园,我竟然自觉不自觉的受到了周围环境文化氛围的影响。

    变的渴求知识了,就像一块海绵,不断的吸收周围的文化知识。

    感觉教官就像是浩瀚的大海,蕴含一切,又包含一切。绵延不绝的力量,滔滔不绝的谋略。都说有文化的人做事有后劲,或许就是这种感觉吧。面对各种问题,波澜不惊,处理各种困难,坚决果断。

    此刻的内心又发生了变化,以前觉很多亲朋好友都上了大学,然而大学毕业之后,看似没有什么变化。或者说上了大学,没有成长到自己所期待的样子。

    以前感受不到大学的意义,而自己亲自到了大学里生活了一段时间。

    这里的氛围,这里的人文。没有一点不透露着他们的优秀,这是一群优秀的集体。

    大学,是多么的美好的环境!

    夜深人静,卸去伪装,真实的样子,唯有此刻是自己的。

    一夜的安静,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了,也没有人知道这一夜我的内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六天军训开始。

    今天的训练场不仅仅我们班级很安静,就连三排也很安静,这好像我们周围的班级都很安静,这种安静是围绕着教官的。

    似乎每个人都陷入了思考,这种军训场景是少见的。

    “等会我们变换一下队形,我们两个班正好互补,把队形整理一下,变成女生一个方阵,男生一个方阵。强迫症犯了,总想着把队形整理到极致的标准。”

    听到教官这么说,不少人有点排斥了,感觉这是多此一举。

    每个班级的训练方式基本有了自己的一种方式,比如我们班的,在很多时候是比较自由的,教官经常让我们自己训练,也很少去管我们,但是两个班混合到一起,谁知道会不会发生其他的事情。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肯定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到新的环境里,遇见新的同事,组成新的团队,我们不能固守成见,要开怀接纳,就当是相互帮助对方更快的融入一个新的团队里了。”

    至于为什么这么做,我绝对不相信教官说的强迫症,也不相信什么固守成见。

    但到底是为什么,后来教官也说了,懒得去带,一个一个的去调整监督定军姿一点意思都没有。

    “你们三排长在平常有没有教你们练习口令?”

    只见三排的同学异口同声,不,是异头同摇,纷纷表示没有接受过这样的训练。

    “没有啊,没有也好,反正这个东西也不在军训范围。”

    “等会你们相互之间做好协调,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不是质子互换啊。”

    “啊,教官你还知道质子互换。”

    这家伙是不是有毛病?竟然和教官这么说话。

    仔细一看,这家伙好像也没有什么态度问题,笑嘻嘻的。

    请不要把自己的无知,当成一种乐趣。这并不好笑,也并不好玩。

    也不要把无礼当做童真,尽管你的心态还是孩子,可没人把你当做孩子。

    把粗俗当幽默,把无知当不羁,把无礼当直率,有什么说什么,不玩心眼的开玩笑?开玩笑。

    本以为教官会批评一番的,但教官的态度显然是超乎我的想象的。

    教官看了一眼之后,就变的很随意。

    “你能解释一下什么是质子互换吗?”

    看着教官的心态,好像让我有所感触到什么叫逗你玩。

    和一个小孩子计较,确实没有必要,况且本来彼此之间就没有什么多大的关系。为何不宽容一点,何必让自己不舒服,你对我戏谑,那我就装傻逗逗你,调解一下心情也算不错的生活状态。

    “质子交换膜啊。”

    “就这么简单?”

    “我以为你会说是只允许水和质子或称水合质子,h3o+穿过的膜 或者原理简单说就是:水合质子同质子交换膜中的磺酸基结合,然后从一个磺酸基到另一个磺酸基,最终到达另一边。”

    “嘿嘿,教官懂的真多。”

    要你说,我们教官本来就知道很多。

    “提到质子互换,有没有想到其他的东西?”

    “质子互换制度你们不知道?”

    说真的,没有点学识积累最好不要乱插嘴,教官随便一个问题就能让这帮家伙闭嘴加上惊叹。

    “这都不知道,真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成为大学生的。”

    教官说的很随意,可这随意很明显的在埋汰人。

    “周郑交质知道吗?源自春秋历史学家左丘明撰写的同名文章。西周败亡,各路诸侯勤王东迁洛阳,以郑国表现的最为积极,极力拥护周王室的号召,成就一段君臣佳话。”

    “到庄公执掌郑国时,庄公怨恨周平王提拔虢公,分割自己的权力,造成周王室与郑国的关系处于白炽化状态,为了避免双方发生冲突,才上演一场周郑之间相互交换人质的闹剧。由此,开启先秦时期特有的质子互换制度。”

    “质子制度盛行先秦时期,表面来看是地方诸侯做大做强的过程中,出于相互制约的目的,所达成的一项原始契约。实际上,质子制度背后的成因,有着多方面的因素。”

    “农耕经济发展,催生新兴地主阶级崛起,迫切需要一种契约精神维护双方的既得利益。”

    “虢其亡乎,吾闻之,国将兴听于民,国将亡听于神。”

    “看你们这傻里傻气的可爱模样,我就知道你们啥也不知道,这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及王室之间质子交换活动往来频繁,称得上是社会的一种“风尚”。文史学家马非百先生所著《秦集史·质子表》记载说“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凡六见焉”,“战国二百五十四年,凡二十四见”,整个春秋战国时期一共不到500年的时间,一共发生30起质子交换的活动。”

    “质子互换制度,一定程度上减少诸侯攻伐乱象,使得弱者免于亡国。质子制度带来的最直接意义是使得那些弱小的国家,面对强国攻伐的时候,可以作为权宜之计免于亡国的危险。最经典的是宣公二十年,楚国大兵伐郑,眼看郑国的都城将要沦陷。郑国只好委曲求全,派遣使者向楚国以进献人质为礼,请求楚国罢兵。郑国国主郑伯便让弟弟子良跟随楚国“班师回朝”。”

    “像我们老祖宗始皇帝从小在赵国邯郸出生,就是被当成质子的。”

    “但凡老祖宗有一张世界地图,现在的你们都不用学习英语了。”

    “其实只要有人告诉他长生不老药在西方就行了。”

    “说笑归说笑,故事是表象,我们要通过故事进行思考,思考什么?”

    “周郑交质开启的先秦质子互换制度,是建立在周朝“礼崩乐坏”带来社会信任恐慌的基础上,由于农耕文明生产力的发展和“民本思潮”的萌发所催生的时代产物。虽然从“周礼遗民”的角度来看,质子互换制度是遭人鄙视的行为,但从先秦矛盾激烈的时代背景下来看,对于维系短暂的和平局面及打破旧有的社会等级制度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这是课本上没有的历史记载,我们不能局限于书本,不然的话,大家可不叫大学生了,而是叫小书虫子了,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教官,你说的都是历史了,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吗?”

    “阿房宫赋都学过吧,最后一句是不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听到教官这么说,我怎么感觉自己的脑子是消失了一般。

    阿房宫赋确实是我们学过的课文,可我好像只是学了阿房宫赋这几个字,至于其中的典故,其中蕴含的道理好像和我没有任何关系一般。

    同样的一篇课文,不同的人学习的程度竟然如此的不同。以前听老师说的深入学习,在当时的我们只是多学两遍,而不是深入的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道理。

    现在看来,文化底蕴真不是三两个字就可以总结的,可再仔细说,好像也就那么几个字,只是再看这几个字的时候,却有着不同的感触。

    都说汉字八万余,唯有情字最伤人,就是这八万余汉字记载了一种文明,一种深刻的历史延续,智慧,传承。

    哎,人和人之间确实有不同,我和教官之间仅仅差距一岁,文凭也完全一样,可是我们这两个人站在一起,就是两种状态。

    教官说的周郑交质,我是听也没有听过,我可以把这个当成故事听。

    可阿房宫赋,那可是我们共同的教材,教官只是随口一提,竟然让我觉得我十几年的书白读了。

    同样的年纪,我怎么就觉得自己是一张白纸,而教官却是浩瀚的宇宙星辰……

    教官说的阿房宫赋这几个字就像是一把钥匙,瞬间把我们所有人点醒了,我想在场的绝大部分人应该都是像我这样的。

    “你们是不是觉得历史很遥远?”

    “其实我们也是历史的一部分,几十年的生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只能算是一粒尘埃,不管是谁,最终都会消失在历史的中,哪怕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拓宽一下自己生命的宽度。”

    “或者说为了自己以后能够活的更轻松,至少要有自己的思想深度,认知自己,认知这个世界,建立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哲学观,不然怎么对得起自己的大学生身份。”

    “当然了,这也不是说建立就能建立的,这要经历很多事情的,从前人那里学习,从生活中学习,不管从哪里学习,总之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一定要有思考深度,透过表面看到本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