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历史视频:开局盘点千古风流诗人 > 第24章 乌台诗案

第24章 乌台诗案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御史台是北宋最高的司法机关,御史台的大院里,树上经常落有乌鸦,因此这里也被称为——乌台。】

    【而苏轼则是关押在乌台的监狱。】

    【苏轼形容乌台监狱是一百尺高,像深井一样的监狱,抬头仰面上看,只能看到很小的一片天。】

    【用“辱诟通宵”来骂苏轼,羞辱苏轼,通宵不让苏轼睡觉。】

    【入狱后的苏轼也知道自己凶多吉少,把含有剧毒的青金丹埋在土里,这是苏轼准备有朝一日面对死亡时,能够自我了断。】

    【苏迈,是苏轼的亡妻王弗所生,也是王弗唯一留给苏轼的子嗣。】

    【苏迈在苏轼入狱后,经常给他送饭。】

    【苏轼和苏迈顶了个暗号:平时只送蔬菜和肉食,如果有死刑判决的坏消息,就该送鱼,以便心里早做准备。】

    【一天,苏迈因为花光了盘缠,只好暂时离开汴京,外出找朋友筹钱。】

    【于是,苏迈找来了一个亲戚给苏轼送饭,却忘记了告知父子约定之事。】

    【苏迈找来的这个亲戚非常仰慕苏轼,看到苏轼生活艰难,于是自掏腰包,给苏轼改善伙食,给苏轼送了一条美味的鲤鱼。】

    【苏轼看到有鱼送来,自感自己时日无多。】

    【苏轼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他给自己最牵挂的弟弟苏辙写了两首诗。】

    【《狱中寄子由·其一》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狱中寄子由·其二》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其中“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困。”千古绝唱,苏轼苏辙两人的兄弟情亘古不变。】

    【苏辙说:“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

    【很多人想要置苏轼于死地,在苏轼生死关头,为苏轼求情的人比想让他死的人更多。】

    【他们之中,有和苏轼政见相同的人,也有新党的人。】

    【苏辙在收到苏轼的信时,心都快碎了。】

    【于是,苏辙上书乞求皇帝,愿意拿自己所有的官职来为苏轼赎罪。】

    【在苏辙的《栾城集》中写到:

    轼之将就逮也,使谓臣曰:轼早衰多病,必死于牢狱,死固分也。然所恨者,少抱有为之志,而遇不世出之主,虽龈龋于当年,终欲效尺寸于晚节。今遇此祸,虽欲改过自新,洗心以事明主,其道无由。况立朝最孤,左右亲近,必无为言者。惟兄弟之亲,试求哀于陛下而已。

    臣不胜手足之情,欲乞纳在身官,以赎兄轼,但得免下狱死,为幸。】

    【就连苏轼的政敌王安石都向神宗求情,说:“圣朝不宜诛名士。”】

    【意思是:在圣明的时代,哪有杀有才华的人的道理呀?】

    【要知道,苏轼和王安石的关系可以说是水火不容、不死不休。】

    【就连当朝的太皇太后曹氏也出面干预,为苏轼求情。】

    【在曹太后生病期间,神宗前去看望,曹太后便说:“昔仁宗策贤良归,喜甚,曰:‘吾今又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盖轼、辙也,而杀之可乎?”】

    【意思是:以前宋仁宗策贤良回家,很高兴,说:‘我现在又为我们的子孙能太平宰相两人’,这是苏轼、苏辙的,而杀了他们可以吗?】

    【如今苏轼因为写诗被下狱,这是有小人和他作对,你不能因为这样而冤枉杀了苏轼。】

    【曹太后的临终遗言,言外之意再说,你还是把苏轼放了吧,你放了苏轼,我这病才能快点好起来。】

    【公元1079年,苏轼在一众人的求情之下,离开了乌台监狱,他被关押了103天。】

    【至此,乌台诗案尘埃落定。】

    【乌台诗案室是苏轼一生的转折点,也是苏轼作品脱胎换骨的一个转折。】

    【之后,他的诗词风格大变,由原先的豪放不羁、意气风发,转变至对人生的见解和看法,对苦难的洒脱和豁达。】

    天幕弹幕。

    【苏轼苏辙,这两兄弟的cp,太磕了。】

    【苏轼的粉丝团也太强了,连太后也是他的后援,还是三个。】

    【感天动地兄弟情。】

    【苏辙就一个妻子,没有妾室,有三个儿子、五个女儿,再加上一个苏轼,亚历山大呀!!!】

    【苏辙也不容易啊!!!】

    那些文人家中的“兄弟相残”,最终的结果出来了。

    很明显,兄长险胜,兄长们看着天幕,吐出一口唾沫在地上,冷笑道。

    “就你想要苏轼这样的哥哥,我也想要苏辙这样的弟弟呀,我也想在危难的时候被弟弟捞。”

    兄弟二人各有各的羡慕。

    一个想要宠弟狂魔,一个想要捞哥达人。

    大秦。

    始皇帝看着苏轼的遭遇,感觉十分荒谬,贤臣不好好利用,用来迫害。

    若是在大秦,朕当让苏轼发光发热。

    苏轼本身被贬的理由就十分离谱。

    只是畅叙新法的弊病,就被人针对,只能自请出师来保全自我。

    在始皇帝看来,有错就得改,对待有能力的人要怀有宽容之心。

    先前,尉缭曾被嬴政招揽到秦国,数次逃跑,每次被抓回来之后,都会给他官复原职,再跑、再抓、再官复原职如此往复。

    嬴政都会礼贤下士,亲自下场来劝慰尉缭,让他看看秦国,如果实在不满意,再离去。

    终于,尉缭被始皇帝礼贤下士的行为所感动,愿意留在秦国。

    还有,曾经秦国要攻打楚国时,在选将方面出现了分歧,李信说要20万大军,而王翦说要60万大军。

    嬴政选择了相信李信,李信攻打楚国却失败了。

    嬴政只能亲自上阵,那个时候,嬴政可以一纸诏令命令王翦挂帅,但他还是来到王翦的故乡,亲自上阵邀请。

    秦国之前的昭襄王和白起的结果历历在目,他不想因为自己的一时之气,使秦国失去了一员大将。

    最后,王翦答应率兵攻楚,要求60万大军,一个不少。

    嬴政答应了,举国之力协助王翦。

    王翦也不负所望,攻灭了楚国。

    在嬴政看来,错了就是错了,不能因为自己的一时之气,而使秦国乃至现在的秦朝,失去大将能臣。

    (大一统前叫秦国,大一统后叫秦朝。)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