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煤炭
派出去找煤炭的是御林军里留下的二十人,凤问天任命的队长叫卫英,还有两个来投奔任逍遥的江湖人,蒋丞和沈阳,他们久闯江湖,很多事情比御林军护卫懂的多。这种事当然得用自己人,轮值的御林军是不合适的。
逍遥庄左右两边隔了二里地分别建了两处庄子,来投奔的江湖人和招揽的管事、皇帝派的侍卫都是住在东西两庄的。逍遥庄里住的只有凤问天一家人和孟志王佐以及属于他们的侍卫和皇帝赐的宫女太监。
凤问天跟他们说,要找的是一种石头,黑色,埋在地下,可以燃烧,得用木柴引燃,燃烧时间长,手摸上去会留下黑灰。又说出门在外辛苦,他们每人的月俸都翻一倍。
留在逍遥庄的时候,他们的月银已经比御林军时翻了一倍,这又翻倍,果然当初决定留下来是对的,虽说职位不高,这实实在在的银子可是拿在手里的,更别说年节还都有红封赏赐。
蒋丞和沈阳也很满意,小侯爷待人大方和气,现在的日子不用打打杀杀的,安稳又丰衣足食,比自己漂泊江湖强多了。
凤问天不能让他们直奔晋地山西去,不然不好解释。卫英带人先去的是齐鲁之地,找了几个地方一无所获,才去了晋地,第三个地方就挖到了小侯爷说的石炭。
书信送回逍遥庄,凤问天一拍大腿,妥了!又派王佐带着人和大笔的银子去了晋地,多找几个有石炭的地方买下来,雇佣当地百姓开采,顺便送一车回来。
凤问天又进宫了,带着送回来的一车煤。煤这个称呼不好解释,凤问天就称之为石炭,这就好理解了。
“外公,我来看您了。”“问天来了,过来坐外公身边。褚橙,让人上几盘问天爱吃的点心。”皇帝见了凤问天很开心,这孩子孝顺懂事,让人从心里喜欢。说了一会儿闲话,凤问天就说了:“外公,我找到一样好东西。这次又是给您送礼来的!”
皇帝来了兴趣,问:“你又折腾出什么好东西了?”“不算我弄出来的,只是被我发现了。”凤问天又卖了个关子。皇帝很捧场的追问:“你发现什么好东西了?”
不能再转弯了,凤问天直接说了:“我发现了一种可以烧的石炭。烧起来温度高时间长,埋在晋地地下,挖出来就能直接用,看着储量很大。我带来了一些,外公可以让人烧烧看。”
这可是好东西啊。烧起来温度高时间长!皇帝想的深远,看凤问天带来的只有一车,哪里舍得让人随便烧,直接派人送到工部锻造司了。
用过午饭,工部右侍郎求见。皇帝让凤问天一起听,右侍郎跪地禀告:“皇上,上午送到锻造司的黑色石头,已经实验过,燃烧时确实比木炭温度高又耐烧。工匠们没有用来炼钢,怕万一炼制不好浪费了一炉钢料,所以用来炼的是铁,没想到效果惊人,同样的炼制工艺出的不是铁而是钢。用来炼制百炼精钢,硬度和纯度必定大幅提升,若将士们的盔甲兵刃都能用更好的钢料制造,战力不可同日而语啊。皇上,这黑石是可以改变国力的好东西!”右侍郎激动的有些发抖,黑石试用的结果出来后,他迫不及待的进宫了。
皇帝久居高位,想到的自然更多。东西是好东西,就是不知道有多少。看了看自己外孙,凤问天回道:“外公,我的人在晋地挖到了好几处有这石炭,说是很好找,想来存量不少。”
让右侍郎退下,皇帝让人把太子找来。太子听说了石炭的事也很激动,兵强马壮,国泰民安,皇位稳固,青史留名,是每个皇帝所追求的。虽然他现在是太子,以后会登基啊,接手一个国力强盛的朝廷,他的皇位更稳。
皇帝和太子一致认为,石炭乃国之利器,一定要牢牢掌握在朝廷的手中。凤问天也是这么想的,不过他不好意思的对皇帝和太子说:“外公,太子舅舅,我已经在晋地买了几块荒山,里面就产石炭。您看我手里的石炭是不是要上缴朝廷?”
几个荒山能有多少石炭?何况这石炭还是人孩子发现的,他们作为长辈也不能抢孩子的东西啊。大手一挥,你买下的就是你的,但是其他的都要收归国有,不允许私人开采。
若是石炭储量太大,将来朝廷兵器盔甲全部重新锻造之后,可以开放民间开采,但也要课以重税,毕竟这可是一本万利的东西。
“我买荒山开采石炭也是为了取暖种菜,不会倒卖牟利。种菜的温房里可以用石炭取暖,不必用木炭了,这个可就便宜太多了。外公,既然你允许我可以自己开采石炭用了,那我以后要大规模的种植温房蔬菜,我不卖石炭,我可以卖菜呀。到时候,不止公侯权贵之家,就是普通百姓也可以吃上一星半点儿的。当然了,您和太子舅舅的,以后你们吃的菜我包了!嘿嘿~”凤问天面带得意。
皇帝和太子都很满意,这孩子,懂事!
石炭的事说清楚,凤问天就回家了。皇上对着太子说道:“太子,此事之后交与你了,先让人探明晋地石炭的储量,然后再派人大量开采。一定要找可靠的人督办此事。”太子领命心里很高兴,知道父皇这是在为自己积累声望,此事关系重大,定要办好。
太子先后派出了三批人离京。他是想着,既然晋地有石炭,那和晋地差不多地形的省份有没有呢?三批人分了三个方向,前往全国查探,其中一批直接去了晋地,另外两批就漫无目的的开始寻找了。
过了两个月,晋地的消息传来,晋地地下石炭所埋藏的数量甚多,具体产量不得而知。其他两个方向的人一无所获,太子又派出了一批人马前往晋地,专门督办此事,特意明令,若有人私自开采,私藏倒卖石炭,杀无赦。
安排了人在自己已经买下的荒山下开采石炭,以供天冷所用。在晋地买的都是荒山,石炭采出来基本没有多少成本,运回逍遥庄也就是一些人工费。
有了石炭,凤问天想到了后世北方的火炕和暖气。那时候家家户户冬天可都是靠煤来取暖的。那有了石炭,不能只用来种菜呀,得研究研究火炕的问题,毕竟炭盆儿并没有那么暖和。
凤问天专门开辟了几亩地,又让人扩建了几十间的温房,专门用来种菜。到时候除了自己家吃用的,以及供给皇宫的,剩下的可以卖到街市上去,一些公侯之家自己做一两间温房,也只是有主人可以吃,大部分的人是养不起温房的。
中秋马上已经到了,皇帝和太子都往逍遥庄送了不少的东西,吃的穿的用的,装了满满的三大车。可以自己用,也可以送人,还可以赏得力的下属。
虽说还没到冬天,但是眼看地里已经没什么绿色蔬菜了,凤问天就开始让人把所有的暖房全部种上蔬菜,各种各样的蔬菜都要种一点儿,而且是错峰种的。
先种几个暖房,隔几天又种几个暖房,就为了保证以后蔬菜错峰采摘,能一直有新鲜菜吃,虽然说种了几十间房子的蔬菜,但是自己家人不少,皇宫里人更多呀。有了蔬菜,怎么也不能忘记皇帝和太子不是,毕竟他们给的赏赐已经可以买很多蔬菜了。
凤问天买下的荒山采出来的石炭已经陆陆续续的运回了逍遥庄,凤问天开始找人研究火炕了。具体的怎么做他并不清楚,当初也是陪客户去东北的雪乡玩多问了老乡几句。
他把原理和材料跟匠人们说清楚,然后让匠人们自己去摸索,经过反复的实验,终于做出来不漏烟,热度均匀的火炕。
千万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凤问天这些年一直不敢太过张扬,就怕引人怀疑,后世的很多东西不适合现在弄出来。
火炕实验好了,凤问天就开始安排人给逍遥庄和公主府里盘火炕,所有人住的屋子里全盘成火炕。
有了火炕,也不能只自己家舒坦,凤问天又进京了。皇帝见到凤问天很高兴,这个外孙总能给他带来好消息。把火炕的事跟皇帝说了,凤问天道:“外公,这火炕我都实验过了,暖和的不得了,还可以控制温度,想烧热点就多填石炭,觉得太热了就少添点石炭。冬天您就可以在火炕上批奏折了,保证腿脚不冷。”
皇帝笑了,冬天的时候谁会觉得热呢。 这次皇帝都没有让人实验,直接召了工部的工匠给各宫里盘火炕 。有些后妃还不高兴,觉得火炕不如拔步床美观。
又是一年寒冬至,皇帝坐在火炕上批阅奏折,往年腿脚冰凉的毛病今年也没有了,简直是身心舒畅啊。受到接见的大臣也跟着享福了。后妃们也不想念拔步床了。
这么好的东西,不能只自己享受,毕竟京中还有大大小小的官员。一道圣旨下去,赏赐了京中的老臣不少的石炭,又送去了火炕的图纸。京中一时以得了石炭为荣。
逍遥庄和公主府的人今年冬天过的也格外舒心,往年屋里只是点一些火炭,下人的屋里用的只是普通的木炭,而且也不能无限制的烧,一到冬天甚是难过。但今年所有人住的屋子都盘了火炕,石炭也可以随便儿烧,一进门就能感觉到一股热气扑面而来,这可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晋地的石炭源源不断的运往京城。工部锻造司的工匠们全面开始用石炭加温,炼制出的百炼精钢果然杂质更少、硬度更高,韧性更强。
皇帝看了新打出来的军刀,满意的不得了。工部开始全面锻造兵器盔甲,把旧的全部收回来,重新锻造,力求三年内把全国将士的兵器盔甲全部换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