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开海富商,盛世修书!
【在商业上,康熙重视商业发展,提出“恤商和民”商业发展政策,革除私税、统一关税,取消地方私设牙行,禁止王公大臣扰乱商业秩序,改革和完善商税体制,给商人进行贷款。】
【雍正继位之后,放宽了对户籍人口的限制,农民和手工业者可以自由迁徙,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注入了新鲜血液。】
【乾隆即位之后,施行商贸开放政策,鼓励商人前往疆区经商,允许商人到歉收的地方销售粮食并豁免关榷米税,允许民间贩买食盐。】
【在康熙、雍正、乾隆的治理下,清朝水陆商旅往来频繁,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彼时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诸城,城市广大,商贸繁荣,其中尤以苏州为最,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
【商业的繁荣,带动了商人的富庶和商帮的形成,当时的徽商与晋商,财富广于天下,脚步遍于天下,是当时最为活跃的商人群体。】
【在对外贸易上,康熙取消自明朝以来的海禁政策,实行开海通商政策,开放漳州、宁波、云台、广州四个通商口岸并对照设立广东、福建、浙江和江南四省海关。
但由于开海之后,海寇猖獗、粮食走私严重,为了防止内部反清势力与外来殖民敌对势力相勾结,到了康熙五十六年又缩减了开放规模,施行南洋海禁。】
【雍正继位后,废除了南洋禁海令,虽然重新开放了粤、闽、江、浙四省口通商口岸,但由于康熙年间的前车之鉴,对出海贸易的规模和年限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乾隆继位之后,由于洪任辉事件的爆发,乾隆宣布江海关、浙海关、闽海关三个海关下辖口岸不再对西洋船只开放。】
【只留下粤海关允许西方人贸易,施行一口通商,并规定由官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主持对外贸易。】
【尽管从康熙到乾隆三代,清朝对外开放规模日小,对外贸易限制也越来越多,但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反而越发繁荣。】
【雍正五年,粤海关税银仅八万一千余两,发展到乾隆六十年,税银已达到九十七万两千多两,其中正税达五十四万九千多两,进出口贸易总额约达一千六百四十多万两。】
【洋船泊靠,商贾云集,殷实富庶,金山珠海,彼时的广州十三行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天子南库”。】
【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治理下,国家财政收入良好,府库充足,户部实存银从康熙初年的二百四十八万余两,到康熙六十一年增长到两千七百一十万两,
雍正十三年增长到三千四百五十三万两,到了乾隆年间最高达到八千多万两,常年保持在六千万两以上。】
(ps:康熙晚年八百万库存的由来,最早出自乾隆四十六年,领班军机大臣阿桂的《论增兵筹饷疏》,但我个人认为这一说法并不准确。
因为在雍正二年常务副皇帝、总督户部三库和硕怡亲王允祥曾盘点户部银库,查得康熙六十一年实在银二千七百一十万九千二百八十六两七钱五分。
而且,早在乾隆四十年的时候,军机处奉旨清查康熙、雍正至乾隆三十九年户部银库存银数量时,就曾给乾隆上报过康熙年间的存银数量:
自康熙四十七年,国库存银常年保持在四千万两以上,康熙六十年虽有降低但也有三千二百多万两,而且到了雍正元年的存银是二千三百七十一万两。
所以康熙留给雍正的存银几乎不可能是八百万两,而应该是二千七百一十万万两。)
“以白金作为货币么?”
汉武帝刘彻新奇地望着天幕,仿佛发现了新大陆。
汉承秦制,自大汉开国以来,货币沿袭秦朝,以铜钱为下币,黄金为上币。
这还是他第一次看到有以白金作为货币的国家。
“若能以白金为货币,则朕的国库又有充余!”
想到自己府库里躺着的丰厚白金,刘彻一时眼眸骤亮。
“不过这白金如何铸币,其价值几何,朕还得有所考量才行!来人,速召郑当时、桑弘羊入宫!”
“一千六百多万的贸易额,五十四万多的正税,也就是说这清朝的关税莫约三十税一,比朕的税率还低,却比朕的税收要高,看来朕还得多注重出海贸易才行!”
宋仁宗赵祯见此思量道。
他大宋的关税是十税一,可关税年总收不过五十多万贯,而这清朝一年关税总额却高达九十七万两白银,便是铜钱和白银按一贯比一两算,也将近比他高出了一半!
更别说这些年由于白银多作为赔款,国内缺少白银,白银和铜钱的汇率远不止一贯比一两!
大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顺天紫禁城。
“这清朝关税竟有将近一百万两!看来朕开关果然是明智之举!”
隆庆皇帝朱载坖(ji)望看天幕,心头大定。
(ps:隆庆皇帝有两个名字,一个是《明实录》中记载的朱载坖,另一个则是《明史》中记载的朱载垕,个人更倾向于《明实录》中的记载。)
他虽然同意了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的上书,重开市舶,但由于一直以来的倭患,他对于开关信心并不大,虽然开放了海禁,但进行了诸多的管理和限制,所开放的港口,也不过仅月港一处而已。
可如今来看,这步棋虽然走得过于稳妥,可也是一步利于家国的妙棋。
【在文化方面,康熙重视书籍的编纂,在位期间曾组织编纂《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骈字类编》《子史精华》《朱子全书》《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康熙皇舆全览图》等多部字书、历书以及图册。】
【其中《康熙字典》是华夏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汉字辞书,为华夏古代字书的集大成者;】
【《古今图书集成》是华夏后存规模最大、资料最丰富的类书;】
【《全唐诗》是篇幅最大、影响最广的古典诗歌总集!】
【雍正即位之后,设立“正音书馆”,在全国推行北京官话,并谕令福建、广东两省推行“官话”,并规定读书人若听不懂官话,不会说官话,就不能入仕为官。】
【清朝重视修书的皇帝当以乾隆为最,在他在位期间,完成了自顺治朝开始编撰的《明史》并续编了康熙朝开始编写的《大清一统志》,
在位期间所编纂的《四库全书》《授时通考》《医宗金鉴》《续文献通考》《石渠宝笈》《大清会典》等各种官修书籍共计高达一百多种!】
【其中《石渠宝笈》是华夏书画著录史上的集大成者,《医宗金鉴》作为广大中医初学必读书为后世所沿用。】
【《四库全书》更是华夏历朝以来规模最大的大型文献丛书,覆盖经史子集、诸子百家,上至天文、下及地理。】
【共收录图书三千四百余种,总计近八万卷,三万六千余册,约八亿字,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完备的集成之作!】
“覆盖经史子集、诸子百家,上至天文、下及地理这《四库全书》竟有如此之能!”
始皇帝失神地望着天幕中显现的《四库全书》,内心十分震撼。
在此之前,他也不是没有见过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的书籍,吕不韦当年编纂的《吕氏春秋》也是这般集众家所长汇于一部的书籍。
可吕不韦当年所编纂的《吕氏春秋》,全书才不过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多万字而已!
和这高达数万卷、八亿字的庞然大物,完全不能同日而语!
甚至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若是朕能集诸子百家、天下贤士编纂出这样一部著作出来,可不就能以此笼络诸子百家,让天下士人归心?”
望着天幕中那浩如烟海的书册,嬴政目光灼灼,心头火热。
“还有这雍正皇帝所推广的官话,若是朕能效仿此策,于官吏中推广我大秦的官方,长此以往,这天下是否便能没有语言的隔阂!”
“《全唐诗》?难道是我大唐一朝的诗歌总集?”
留意于天幕之上鲜明的《全唐诗》三字,唐太宗李世民双眸锋芒,凝重地叹了口气。
“这清朝,果然是在朕的大唐之后啊!”
“一百多部乱世修典尚且不论,这盛世修书果然不假!”
望看天幕,宋仁宗赵祯寒气倒吸,瞠目结舌。
“朕曾以为唐太宗文皇帝所修史书已是可见一斑,却不想这些个清朝皇帝竟修书如此之多!”
凭他以往所见,唐太宗李世民已经是他所了解的最喜欢修书的皇帝了,在位期间,共编纂《隋书》《晋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八部史书!
可看到这些个清朝皇帝的举止,他方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盛世修书!
“嘶,近八万卷,三万六千余册!?”
和宋仁宗赵祯一样,明成祖朱棣同样是瞠目结舌,难以置信。
“朕本以为朕的《永乐大典》已是历代典籍之大成,不曾想这《四库全书》竟比朕的《永乐大典》还卷帙浩繁!?”
他的《永乐大典》可是足有两万两千多卷,一万一千余册,可就是如此之数,比之这《四库全书》,却还是远远不及!
“不过这《四库全书》比朕的《永乐大典》多出这么多卷,这么多册,为何才只收录这么点图书,才不过三千四百多部,朕的《永乐大典》分明可是收录了近八千部图书?”
可仔细一对比,朱棣却也感觉十分奇怪。
这《四库全书》分明比他的《永乐大典》多出了五六万卷,两万多册,内容多出了近三倍,可最后收录的图书总数反倒不及他《永乐大典》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