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邻家女孩不做梦
不是逢年过节,或者老家有什么事,周慧娟一般不会回去,她也没有工夫回去,家里有两个孩子要照顾,田地里有活等着打理,家里的猪啊牛啊鸡啊,也要人喂养。
周慧娟有大半年时间没有回过老母亲家了,平时回来她也没有工夫专门到妹妹周秀琴的房间转转。要不是要找照片做遗像,她不会专门走进妹妹的房间。
妹妹的房间在二楼靠东边,是个15平左右的大空间,房间里没有多少东西,一张单人床,一张书桌,一把椅子,一个柜子,墙角停着一辆天蓝色的女士自行车,这个蓝色和屋里的其他摆设颜色很不搭,书桌是淡黄色的,柜子是暗红色的,椅子是原木上了油桐色的,只有蓝色特别显眼,尤其是早上朝阳透过靠东边的窗子照射进来,洒在自行车旁边,让房间有了一些生机。
屋子里唯一的装饰就是床头上方墙壁上贴着的几张明星海报,一张是周慧敏,一张是杨钰莹,一张是小虎队。书桌上摆着几本书,有《三国演义》,有《水浒传》,有《平凡的世界》,还有国外翻译的小说《童年》、《我的大学》等,最显眼的是有一本厚厚的英汉大字典。桌上非常干净,没有什么灰尘,桌子的另一角放着一面圆形的小镜子,镜子后面也贴着明星的海报,是周海媚。镜子旁边摆着一盒百雀羚,还有一个贝壳形状的防冻霜。桌上还有一把木梳子,两个水杯,一个搪瓷的,一个塑料的,塑料的水杯里插着一只粉色的牙刷。
打开桌子侧面的抽屉,里面收拾摆放得很整齐,抽屉的一边是一些笔记本,还有几本小说,另一边是各种小物件,有一部小收音机,一本小相册,几封拆开过的信,一些书签,手工编织的手环,彩纸折叠成的一串千纸鹤,用打点滴的废弃滴管做的金鱼钥匙挂件,还有各种明星的明信片,贺卡等。
周慧娟打开这边小相册,从前到后翻了翻,这里面有妹妹秀琴从小学到初中,再到大学的留念照片,看着她从两个羊角辫,变成单马尾,从红领巾变成丝巾,过去相处的那些片段一一在脑海浮现。
周秀琴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家里人喊她老五,但是她从没有见过老四长啥样,过年团聚也只有四个兄弟姐妹回家,打她记事以来就没有见过她这个哥哥,后来叔爹周国强告诉她。老四比她大8岁,上小学的时候有天和其他小孩到池塘边看人钓虾子,不小心掉到池塘旁边单独深挖的吃水的池子里了,一起的小孩年纪都不大,有会水的也不敢下去,听后来赶到的大人说,这个池子足有2个大人那么深。等大人赶到把孩子捞上岸,孩子已经溺死了,农村人也不懂什么急救,只会拍打背部,压肚子,最后还是没有救活。
老四走了以后,周国富和张翠花才要了老五周秀琴。
生下老五周秀琴的时候,周国富家里人是不想要的,走了一个孙子换一个孙女,老一辈的人都觉得不值当,周国富的爹想让他们再拼个孙子,把这个孙女偷偷拿去送人,或者卖掉。张翠花怎么都不同意,她一个弱不禁风的女子,自打嫁到周国富家,从没有说过一句怨言,没有跟周国富大吵过一次,也从没有在家里大事情上对周国富说过一个不字。但听周国富的爹说,打算把老五卖掉或者送人,她第一次对家里人说了不字。
那时候张翠花整天把自己和孩子锁在房间里,有时候饭都不吃,她想通过禁食的方法向家里人表示抗议,闹了几天,中间有2天半粒米都没进,就喝水了,本来她身体就单薄,瘦瘦的像生病了一样,闹绝食以后,都能看到皮包骨,要不是有奶粉和细米面给孩子顶着,恐怕孩子都没东西吃。家里人看到平时大气不吭一声的张翠花这次突然倔了起来,还闹绝食,生怕她的身子扛不住,小孩也会饿着,后来不得不同意了,家里人也就放弃了丢掉老五的念头。之后再也没有提起过,慢慢的也接受了这个孙女。
周秀琴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她最大的哥哥周卫国比她大20岁,最小的哥哥周为民比她大12岁。周慧娟是老三,比她大10岁。周卫国早早的成家,后来搬出去住,有了钱以后又把家搬到了镇上,平时很少回来,逢年过节会回家看一下周国富和张翠花。
没上小学之前的周秀琴是幸福的,她的大哥周卫国那时候刚成家,还在老家住,二哥周为民读完初中就去外面打工了,有时候周末会回家,有时候几个月都不回来,姐姐周慧娟还在读初中,学校太远,平时住在学校宿舍,周末才会回来。
平时家里有大哥大嫂和父母疼着,周末有姐姐陪玩,有时候二哥回家也会给她带点好吃的好玩的东西,周秀琴只要开开心心的和村里的小伙伴玩耍,不要调皮捣蛋就行。还有一点,周国富不允许她一个人去水边玩耍,要去游泳必须有她哥哥跟着一起,要是知道周秀琴自己去水边,不管是池塘还是湖边,他就要打她。
有一次中午到饭点了,不见周秀琴的人,周国富出去找,听人说在湖边的田里玩,周国富找了去,还真是在田边。一起的有4、5个孩子,有的大一点读小学了,有的小一些还没读学前班,大的在田里抓虾子、泥鳅,小的在田埂上看,周秀琴是跟小的一伙的,她站在田埂上,好奇的盯着田里大哥哥的一举一动,有时候大的孩子抓到了虾子,会丢到田埂上来,逗一下小孩子们,小的孩子们就会围过去,看着虾子爬来爬去,又想伸手去抓,又怕那一对大钳子夹了手痛,胆大的小孩子也只敢拧着虾子的触须,生怕夹到自己,小心翼翼的提起,快速的丢到网兜里。
周国富看见了,不管三七二十一,从田埂旁边的灌木上折了一段枝条就往周秀琴背上抽打,“说了多少次,不准到水边来玩,就是不听,不长记性是吧,来一次我打一次,看你还长不长记性。”周国富一边抽打,一边警告她。毕竟孩子太小,周国富并没有真的用力,打也是打到衣服上,就是眼神太吓人,周秀琴虽然不疼,看着爹手里拿着枝条,还是吓哭了。
自打那次以后,周秀琴就不敢跟其他小孩一起去水边了。对于生在湖边长在湖边的人来说,不下湖游泳就不叫湖边人,尤其是夏天,湖边人都是在湖里游泳当做洗澡的,没有人在家里打水洗。到了夏天的时候,周国富、周卫国,还有周卫国的孩子会到湖边去玩水,周秀琴就可以跟着一起去,也就是那时候周国富才开始教周秀琴游泳。
那个年代条件很简陋,村里人都没有用过城里的游泳圈,都是把家里的洗衣盘,切猪菜的大木脚盆带到湖里,让不会游泳的孩子坐在里面玩,或者抓着盘子的边,借着它的浮力,在大人的辅助下学着踢水,划水。有的条件好一点的家庭,家里有手扶拖拉机或者摩托车的,会把废旧不用的轮胎内胆补好,打上气,当游泳圈用。一个夏天,周秀琴就学会了游泳,虽然是狗爬式,也没有去过深水区,在湖边,在池塘里还是沉不下去的。
没上学前,周秀琴最开心的时候是过年的时候,她有新衣服穿,哥哥姐姐会给她买礼物,父母亲、叔伯,还有各种亲戚,会给她压岁钱,虽然不多,多半是几毛钱,最多也就1块钱,2块钱,那还是城里的亲戚给的,她总是非常开心,把钱清点好,硬币和纸币分开,纸币的角都展开,对齐,大的放下面,小的放上面,数好以后就藏在一个吃完罐头的空玻璃瓶里,盖上盖子,舍不得花,她要等着自己以后上学了买笔和本子。
周秀琴上小学以后,大哥周卫国搬到了镇上,他丈母娘家出了一点钱,周国富出了一点钱,小两口在镇上租了个门面卖早点,包子馒头油条之类的。二哥周为民还在外面打工,好像是认识了一起打工的女孩,回老家的次数比以前少了很多。周慧娟初中刚毕业,计划和一起读书的同学相约去城里打工,没找到工作前,她有一段时间在家里帮忙干农活。待了半年左右,村里有人介绍,把她介绍到另一个老乡打工的餐馆里当服务员,钱没有很多,包吃包住,总比待在家里强,她也就去了。
之后家里就只剩下周秀琴一个孩子,她叔伯家还有一个孙子比她小2岁,他们平时倒是能玩到一起去,虽然辈分差了一辈,但是年龄相仿,小孩子也不知道有长幼之分,都直呼其名,没有那些规矩,只有大人在场的时候,才会纠正他们,应该叫周秀琴表姑姑,私下里,两个孩子间从来没有这样叫过。
周秀琴上小学了,家里就像独生孩子一样,哥哥姐姐都很少回来,家里只剩下三口人,最忙的就是张翠花了。周国富要干田地里的活,闲下来的时候要和兄弟们一起去湖里打渔。张翠花留守家里,洗衣做饭,喂鸡喂猪放牛,还要打理家里的菜园,孩子上学后,再去田地里干活,中午孩子快放学了,再回去做饭。赶上农忙的时候周国富中午不回来吃饭,张翠花要把饭送到田地里去。下午孩子放学,又是同样的循环。晚上周国富有时会到兄弟们家里喝酒打牌,吃晚饭就只剩下张翠花和女儿周秀琴。
张翠花成了和周秀琴相处时间最长的人,张翠花每天有多忙碌,周秀琴是看在眼里的,碰上周末不上学,周秀琴会主动帮张翠花干点轻松的活,扫扫地,喂喂鸡,陪她一起到菜园去摘菜,和她一起去荒草地放牛。张翠花去除草,周秀琴拿不起锄头就用手拔,张翠花去摘棉花,周秀琴也跟着提着个小竹篓去摘,虽然她摘得不干净,张翠花摘完5、6株了,她才摘完一株,但她玩得很开心。即使太阳很晒,张翠花把草帽给了她,她的小脸还是晒得通红,周秀琴也没有闹着要回去,直到张翠花反复催了三四次,让她回去休息,她才开心的回家了。
只要在家,张翠花做饭的时候周秀琴就会过去帮忙,农村家里都是烧的大灶,生火的是柴火和野草把子,张翠花负责炒菜,周秀琴守着灶口,负责看火,柴火、草把子烧完了,要往灶里添加柴火或草把子,锅里刚下原材料,要生大火,开始焖煮了,要控制在小火。刚开始周秀琴还不熟练,碰上湿柴火或生柴火,半天点不燃,既要用废报纸引火,又要加干燥的细柴助燃,搞半天,只看到浓烟滚滚满屋子都是,就是不见火起来。找来蒲扇扇风,又把灶门口的柴灰扇得到处都是,张翠花看在眼里,每次都过来救援,“你不会搞,去玩去吧,让我来。搞得满屋子到处是灰,我还要清洗一遍。”
听张翠花这么说,周秀琴每次都是傻呵呵的一笑,转身跑了出去,没过几秒钟,又悄悄的走回来了,静静的的站在一边看妈妈怎么做的,她跟着学,下次她就会了。
到了三年级的时候,周国富的腿出了毛病,风湿关节炎,疼了好长一段时间,后来又不小心挑担子滑倒了,伤了一条腿,在家躺了几个月,那段时间张翠花接过了田地里的农活去干,既要照顾孩子,又要照顾周国富,有时候实在是忙不过来,中午回来晚了,周秀琴自己就把饭煮上了,甚至有时候菜也炒好了。
虽然孩子还小,还不会掌握火候,一开始几次把饭煮成了粥,后来注意了,不像粥了,米总是半生不熟,或者水多了稀拉拉的,不像饭又不像粥,张翠花从来没有抱怨过什么,只是告诉孩子,下次煮到什么时候可以滤水了,放多少水才不会夹生。
周秀琴刚学会做饭那会,也不会炒菜,平时家里也没有什么肉菜,肉味全从猪油里面来,她就只会炒青菜,炒黄豆芽,炒茄子,夏天喝粥,就按张翠花的吩咐去小卖部买点咸菜、豆瓣酱、榨菜什么的配粥喝。炒菜也没有什么讲究,锅烧好,放油下菜,菜快熟了放盐放酱油,起锅盛在盘子里就好了。只要菜不糊锅,菜咸了还是淡了都不太要紧,淡了还可以再回锅,咸了也只能多放点开水,洗一洗再捞起来。最怕有时候盐巴没有炒均匀,这根菜是淡的,那根菜咸得发齁,那就没有什么脾气了,只能忍着吃完。
好在张翠花,不管孩子饭菜做得怎么样,从来没有责备过她,周国富倒是不管这些,咸了,生了,他边吃边抱怨,张翠花就帮着孩子怼他,“你个从来不做饭的人,有人给你做,有得吃就行了,还嫌这嫌那,你要是吃不下,你自己做去。”周国富嘴上骂骂咧咧,该吃他还是得吃,大不了少吃几口,咸了就多喝水。
周慧娟在餐馆里打工了两年,后来周国富腿出了问题,周慧娟坚持了一段时间,休息的时候回来,看到母亲张翠花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她辞工回来了,留在家里帮忙。后来周国富身体好一些了,腿脚也灵活了,周慧娟才又出去打工,又打了几年工,周慧娟经人介绍,认识了杨树湾的杨振国,他们处了一段时间就把婚事办了。
周慧娟出嫁的时候,周秀琴也要升初中了。升初中,她也开始了住校生活,只有周末才能回家,她每次回家,家里的活她都主动承担起来,除了田地里的重活她干不了,其他轻活她都帮张翠花干了,村里人看到了,逢人就夸,这姑娘勤快,孝顺,周国富和张翠花真是好福气,可以享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