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自古天才出少年
高帝五年,有一个天才出生了。
贾谊,洛阳人。
他从小擅长写文章,写的不是小人书,也不是故事会,更不是烂大街的网文,而是难度极高的政论。
贾谊年纪虽小,但名声很大,十八岁时,即名满洛阳城。
二十出头,贾谊遇到贵人,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此人是河南太守,官虽然不大,但名声很大,史书称他为吴公。
文帝初期,吴公政绩突出列全国第一,被评为优秀员工,成为皇帝的红人。
吴公看了贾谊的文章,惊为天人,于是把贾谊召来,安排在手下做事。
不久,吴公被提拔为廷尉。
老板得道,小弟升迁。
吴公向刘恒推荐了贾谊,评价非常之高:“此人年少有为,文章之妙古今未有。”
刘恒于是也找贾谊的文章来看,此人果然大才,于是安排贾谊当了博士。
贾谊传奇又短暂的一生起步了。
博士待遇好地位高,是一份很体面的工作,但混得好不好,是虚度光阴还是风生水起,要看人本事的。
作为皇帝,后宫是否三千佳丽我没有考证过,但博士至少是有几十上百人的。
在众多博士中,贾谊的年纪最小,辈分最低,资历也最浅。
虽然名声显赫,但众人并不瞧得起他。
原因很简单,你过五关,人家也斩六将。你十年寒窗,人家也悬梁刺股,你清华的,人家也是北大的,即使不是北大的,至少也不是被吓大的。
大家都是经过层层筛选,才选拔出来的人才,管你春风满面还是口若悬河,在人家看来,都是些雕虫小技。
但很快,博士们将意识到他们错了,而且错得离谱,这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将抢过他们的饭碗,走上飞黄腾达之路。
博士的工作并不轻松。
上班打卡,工作摸鱼,下班回家吃火锅,这样的理想状态只存在梦里。
毕竟,皇帝雇你来上班不是玩的,老板是不好糊弄的,工作干不好是要被炒鱿鱼的,严重还得掉脑袋的,这方面叔孙通可以作证。
这是一份高危职业,刘恒是个难以琢磨的皇帝,还经常出些脑筋急转弯的题目,弄得大家疲惫不堪。
他偶尔还突袭考场,问些见都没见过,听都没听过的奇葩问题,这些奇葩问题,周勃就曾领教过。
譬如一年的钱粮出入有多少,案件判决又有多少?这种问题,答不出来是正常的,答得出来脑子是有毛病的。
所以,老家伙们常不知所措,一问二不知,剩下那一知还得把书翻烂了,才能勉强对答一二。
然而,贾谊是一个例外。
他对答流畅,逻辑合理,不但举一反三,还可直击人心。
史书记载,众博士之中唯有贾谊的回答能让刘恒满意。
贾谊有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口才,而是一种心之所想、心口合一的表达能力。
简单来说,贾谊常能把别人想说但又没法表达的东西用最简单的道理阐述出来。
给贾谊打个广告就是——哪里不会点贾谊,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了,so easy。
这世界上,总有些东西是妙不可言的,用名句概括就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
你不信的话,比方说让爱因斯坦来教我或者教你相对论,他也是会气得冒烟的。
同样冒烟,但贾谊的祖坟冒的是青烟。
说一堆废话,凑几百字数,其实只为告诉你——无论多么高深的道理,贾谊都可以身传言教。
在贾谊的优异表现下,刘恒提拔他当了太中大夫,如果你还记得,太中大夫是一个掌管议论的文官。
陆贾冒着生命危险,坐着11路公交车,费尽千辛万苦去了一趟南越,靠着三寸不烂之舌说服赵佗向汉朝称臣,才勉强从刘邦那里谋得这份差事。
贾谊年纪轻轻,靠着一手好文章一路飞升,早早达到了陆贾这辈子才达到的巅峰。
事实证明,年轻时候太顺利,没吃过苦头往往不是好事。
但此时,贾谊还很顺利,他的升迁之路也才刚刚开始。
不久后,贾谊又干了叔孙通曾经干过的工作,负责制定完善汉朝的礼乐制度。
他工作高效,绩效惊人,虽然有点曲折,但大部分成果还是被刘恒采纳,贾谊被封为公卿。
然后又一路升迁,意气风发。
贾谊高兴,有人就不高兴。
这些不高兴的人不止一个两个,而是一帮,这帮人也不是菜市场买菜的大妈,而是给刘家卖命的大爷。
大爷们看着初来乍到的新员工,学历比他们高,文章写得好,身子骨异常硬朗,工作又有干劲,嘴皮子还耍得漂亮,经常把皇帝糊弄得一愣一愣的。
这样下去,贾谊是威风了,他们全得回家喝西北风。
于是,总要有人回家,但肯定不能是大爷们回家。
所以,周勃、灌婴、张相如、冯敬等人合计,准备找黑料弹劾贾谊。
但他们找了一圈发现,贾谊除了有才华、有业绩和有能力,就是没有乱包二奶、乱贪污等不良生活作风。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帮老家伙们大海捞针一般,总算找到了贾谊的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