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废除挟书令
说起秦始皇干过的坏事,被后世骂得最多吐槽最狠的,一定少不了焚书坑儒。
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所谓焚书坑儒,是两件不同的事情,这两件事也并没有什么关联,千万别搞混了。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在宫中设宴,当天来了两位老兄,一位叫周青臣,另一位淳于越,这两位老兄可不一般,他们的身份是博士,所谓博士,前面也介绍过了,大概相当于政府顾问。
两位仁兄在宴会上吵得面红耳赤,起因是周青臣给秦始皇拍了个马屁,这个马屁拍得很响,秦始皇很高兴。
另一位老兄却嫌马屁太臭,当场反驳周青臣,说他虚伪,为了谄媚皇帝什么屁都敢放。
周青臣到底拍了什么马屁,让秦始皇这么高兴,又让淳于越这么不高兴呢?
这个马屁实在太长,写出来太浪费纸张,所以我也就不列出来了,大概就是歌颂领导干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成绩。
淳于越反对周青臣这个马屁精的理由是:
所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就是自古以来就没有这样的事,既然没有这样的事,那么就存在许多未知。因此,为了避免未知,我们应当效仿古法。
说了半天废话,总算把这两人说的意思表述出来了,读书人呐,拜托你们能不能把话说得直接一点,别整那么多废话行吗。
你们到底是什么意思?
实际上,这二人的分歧点是:土地太大了,到底怎么管理?
二人争论的本质,又回到了分封和郡县之争:
分封制已经科普过很多次了,属于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玩意,所以就不再浪费口水;郡县制就类似于今天的市县制度,这么一说你也明白了,也不再浪费口水。
很快,秦始皇把这两人的争议抛到朝堂上,让大臣们讨论。
客观地说,拍马屁当然是不对的,但不代表拍马屁的人观点一定不对,也不代表反对马屁的人观点一定正确。
这个马屁问题丢到朝堂上后,丞相李斯就站队了周青臣。
李斯的看法是,时代不一样了,老兄,你说的都是什么年代的事了?只要我们紧紧围绕在帝国首脑的身边,别说华夏大地,就是地球都给你统一了。
按理说,马屁不拍也拍了,讨论出个结果也就可以了,但这次讨论导致了一个十分严重的后果:焚书。
李斯认为像淳于越这种吃饱了没事干的人实在太多,归根到底都是闲的。
在李斯看来,老百姓就应该干活,当官的就该多研究学习领导精神,算命的就应该多多修仙,只有闲得蛋疼的人才会看那一堆无用的古董书,然后发表一番妖娆惑众的言论。
因此,李斯建议秦始皇将除秦以外的所有史书全部烧掉,如果家里有私藏<<诗>>、<<书>>等诸子百家著作的,全部上交到市县,集中烧毁,一旦发现有人私藏以上书籍,按罪处理。
这就是秦始皇焚书的由来,当然也有人认为秦始皇烧掉的书是有副本的,副本藏在咸阳宫殿,所以焚书的罪魁祸首不是秦始皇而是项羽。
项羽一把火烧了咸阳王宫,也烧了三千年的灿烂中华文化。
当然以上也是据说,当不得真的。
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在秦代,民间确实不允许私藏书籍,这种读书的不文明行为,涉嫌犯法。
除了医药、占卜、种植等方面的书籍,你可以光明正大地看,其余的书你非要看也行,但只能躲在被窝里面偷偷看,否则一旦有人举报,你就准备坐牢吧。
再说一下坑儒,儒也就是儒家的学者,秦代是法家治国,所以儒生被大幅坑杀,这是大众的普遍看法。
但必须要为秦始皇说句公道话,所谓坑儒,也是有极大误解的。
按照史书记载,秦始皇派徐福出海寻找长生不老药,徐福同志不知道是不是发现了新大陆,直接撇下秦始皇不管了,再也没有回来。
此外,秦始皇还找了许多装神弄鬼的术士,比较出名的有两个:侯生和卢生,替他研发长生不老药。
这两位老兄不知道用了什么花言巧语,得到了秦始皇重用,从事科学创造,所谓科学创造当然是指算命占卜练丹之类的伪科学。
但等二人上岗后发现,秦始皇这哥们实在不好糊弄,十分残暴,又杀人如麻。
从事神秘行业的术士,靠的是占卜,所谓占卜就是靠天吃饭,哪天老天爷不赏饭吃(占不准),秦始皇就会给出大大的赏赐——死。
这两位老兄工作了一段时间,终于发现他们的骗术太低端,只能骗骗普通人,想骗过秦始皇——没门。
于是,两人一合计:撤!
秦始皇总算发现自己上当了,当然很生气,长生不老药别想了,竟然还被骗子给忽悠,一怒之下,杀!
于是,他下令把坑蒙拐骗的术士全部抓起来杀头。这些术士里面当然有不少的儒生,所以你要说坑儒也确实说得过去。
总结起来,焚书确有其事,但否有副本不得知,但民间禁止私藏书籍的法令却是真的,这就是秦代的挟书令。
等刘邦接过了秦朝的烂摊子,由于刘邦的摊子是从别人手里抢来的,成功的人都存在路径依赖。
刘邦的路径就是打打杀杀,读书人的路径就是光说不练只打嘴炮,所以刘邦对嘴炮的读书人没有好感。
因此,秦代的挟书令一直保留了下来。
说了这么多废话,刘盈终于从刘邦手中接过了这个烂摊子。
刘盈跟刘邦不一样,按照刘邦的说法,刘盈不像他,我可以作证刘盈确实不像他。
刘盈的老师是谁?
叔孙通,搞礼法的;商山四皓,秦代的高级知识分子,放现在至少是哈佛的教授,这些都是读书人。
读书人讲的是什么?仁义。
刘盈从小受儒家道家的熏陶,他为人做事的准则就是仁义二字。
所以在惠帝四年,刘盈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废除挟书令。
这事情的意义就是,以前你看书,人家就会举报:光天化日之下竟然敢明目张胆地看书,报官。
现在你终于可以在光明正大地看书,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对于读书人而言,这是十分美妙的一件事。
当读书变成了一件光明正大的事情,就会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推动人与人思想的碰撞,促进文化的发展。
否则,连看个书都能看到牢里去的社会,我相信这样的社会是不会有前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