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朝二三事儿 > 第46章 灭赵,背水一战(二)

第46章 灭赵,背水一战(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韩信的计划是在正面战场死磕,用的是背水阵。2000人的部队只是奇袭,他本身对偷袭并不抱希望,但是没想到对面是一头猪,最后竟然成功了。

    陈馀看了汉军的阵,笑了,没想到还有人主动送死。

    于是,他派军队出城,两军交战,打了很久,戏做足了,韩信和张耳假装战败,撤退回到河边。

    城里的赵军看到汉军大败,煮熟的鸭子就要被人吃完了,果然倾巢而出,趁势追击汉军。

    韩信的大网已经布好,正等待赵军往里冲,这才是韩信真正的计划。

    韩信事先了挑选的一万名精兵,让这支部队拱卫在外侧和后面,两万名业余士兵位于中间,两者形成一个凹型。

    此举在于防止业余部队在战斗中被赵军冲散,情急之下盲目投河。

    背水一战!

    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没有退路可言了,杀!

    两军再次交战。不管赵军怎么打,汉军丝毫不退,还越战越勇。

    赵军越打越着急,越着急越打不动。

    怎么回事?

    煮熟的鸭子怎么可能会咬人?

    另一路,韩信在山里的隐蔽部队,在赵军倾城出动后,已经冲进赵军的营帐,树立起汉军的旗帜,这一路竟然奇袭成功了!

    赵军越打越不对劲,打着打着,终于明白谁才是被煮的鸭子,再不跑就被煮熟了。

    跑,撤退!

    于是就有士兵退回营帐,他们往回一看,营垒已经遍插汉军的旗帜,不知谁大喊了一句:“不好,我们的营垒已经被汉军攻破。”

    这一声大喊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突然间人马大乱,赵国的士兵四处逃散。

    韩信下令,发起总攻!

    汉军越战越勇,赵军越跑越快,韩信趁此机会一举打垮赵军。

    陈馀此战中被杀死,韩信下令活捉李左车,表示此人留着有用,抓到他重赏。

    士兵们听了一股脑去抓李左车。

    大胜后,将领们对韩信心服口服,尤其背水阵型,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众将问道:“兵法说行军布阵是右边和后面靠山,前面和左边背水,然而将军却反其道而行之,这是什么战术?”

    韩信听了,笑道:“这不就是兵法上面的阵型吗?你们读书不认真啊。”

    有人听了,翻出来一本孙子兵法:“不可能,兵法上面从来就没有这样的阵型。”

    “孙子兵法有云:置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我们的士兵不是训练有素的精兵,一旦打起仗来,稍有不利,肯定逃之夭夭,只有置之死地,无路可退,这样大家才会拼死一搏。”

    诸位将军表示,佩服,佩服啊!

    突然有士兵进来报告,李左车已经抓到了。

    士兵把李左车捆着送到军营,韩信见了,亲自替他解开绳索,对他毕恭毕敬。

    两人开始以下的对话。

    韩信庆幸地表示:“将军是真正能看懂战场大势的人,幸亏陈馀没有采纳你的建议,我想请教将军,我如何做才能打败燕国呢?”

    李左车听了韩信的话,推辞说:“败军之将哪里有资格指导将军呢?”

    韩信道:“百里奚在虞国不受重用,所以虞国灭亡了,他后来在秦国得到重用,秦国逐渐强大,我相信是金子总能发光。”

    是的,韩信这话完全出自内心,没有丝毫的虚假,如果这话是从别人口中说出来,我会认为不过就是收买人心的举动。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韩信就是这样过来的,他太明白伯乐的重要性了,也直接导致了他后面的悲剧。

    回归正题。

    韩信的诚恳打动了李左车,李左车说道:“那我就说一下我的拙计,将军相继灭魏,灭代,谈笑间打败赵国20万大军,此刻将军大名贯耳,这是将军的优势。”

    韩信问道:“那我的劣势呢?”

    李左车回答:“汉军虽然大胜,但是百姓劳苦,士兵疲惫,燕国又城固,盲目伐燕一旦不能攻克,旷日持久,必然军粮缺乏,后果将不堪设想,这就是将军的劣势。”

    李左车的意思是,虽然现在韩信打了胜仗,威震四方,但如果伐燕失利,两次大胜建立起来的威名就会瞬间坍塌,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利用威名使燕国屈服。

    查理芒格有句名言,信誉建立需要一辈子,但是毁掉它只要一分钟。这句话的信誉可以用很多东西替代进去,比如品牌,霸权等等。

    比如某大国一直以来给了人们一种印象,他们的武器非常先进,军事实力在世界上数一数二,但是他们头脑的头脑发热了一下,忍不住打了一仗,这一仗其实不打还好,至少能唬人。

    最后的结果是仗没打赢,直接让人看穿了的底牌,人们发现他们的军事实力也不过如此,就连武器也备受质疑,估计也很难卖得出去了。

    韩信是聪明的人,他很快就明白了李左车的意思,于是问道:“那你认为,如今我该怎么办呢?”

    李左车献上建议:“我以为将军不如安顿赵国,犒劳士兵,并放出伐燕的风声,然后派使者前往燕国招降,燕国投降后,再派使者前往齐国,齐国必然也会投降。”

    这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高,实在是高!

    韩信采纳了李左车的建议,派出使者前往燕国,燕国果然投降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