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刘季起义之路(一)
陈胜起义的消息传出来,老百姓听说后也来劲了,纷纷挽起了袖子。
市长、县长们平日都是市里、县里最威风的人物,现在却沦为当地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请注意,这里的“打”不是打一顿的“打”,而是活活打死的“打”。
可能又会有人问,市长、县长们难道没有自己的武装吗?为什么会如此不堪一击?
这是因为秦代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只能由外地人担任本地市县的一把手。
这么做是为了防止本土势力变成土皇帝,不听朝廷的调遣,但是这条规定也导致了一个后果,强龙不压地头蛇。
这就是为什么天下动乱起来之后,市长、县长们一个不小心,就被普通老百姓活活打死。
一个不小心?普通老百姓?
普通老百姓哪有这么大的能耐,一般来说,他们十有八九是死在本土的豪强手上。
此时,沛县里面各种小道消息乱飞:
哪个县令昨天被人杀啦,
哪个市长今天又被人煮了。
各种人名和死法在同一天内变来变去,反正是众说纷纭,真假难辩,但惊人一致的是,大家都在讨论什么时候轮到自家门口。
天下没有不漏风的墙,县长大人听说有人密谋要干他,慌了,不行,再这样下去,他也要成为土豆炒肉泥。
于是,县长大人找来他的左臂右膀,萧何和曹参,三人在办公室密谋一件大事。
县长先是对二人表示一番感谢:我到沛县就任以来,人生地不熟的,多亏你们两个鼎力相助。然后话题一转,终于说出了他的真实目的:
如今天下很乱,秦民暴起,沛县就在陈胜大军的旁边,太危险了,所以我打算先下手为强,加入反秦大军,你们二人怎么看?也说说你们的意见。
萧何和曹参一听,这是要拉我们入火坑啊,于是都装傻不吱声。
见两人不吭声,县长大人只能上手段了:“我平日待你们二人可不薄啊。”
萧何回答说:“我们都是大秦的官员,吃老板的饭砸人家的碗,这不大好吧。”
曹参点头附和:“我同意老萧的意见。”
“两位老弟啊,我知道谋反大事,你们不得不谨慎,老大哥可以理解,但是实话跟你们说,今天不管是上刀山还是下火海,我都决定了,你们两个看着办!”
看到县长大人横下一条心,萧何只好说出了他的看法:
“自古以来都是百姓闹事,哪有县长带头闹事的,所以肯定不会有人相信你,怎么会有人革自己的命?”
县长认真考虑了一番,认为萧何说的也有几分道理,所以他只能无奈表示:
“难道只能等死了?”
萧何回答说:
“办法我是有一个,但我不敢乱说呀。”
县长拍拍萧何的肩膀:
“老弟,你有什么建议,尽管说出来,出什么事,有我担着。”
有了这句话,萧何于是说:
“你还记得刘季这号人不?”
“我当然记得,他跑路导致我被扣了半年绩效,怎么会忘?”
“我听人说刘季现已是黑道大哥,在太平盛世,黑道可能用不着,现在天下大乱,用处可大去了。”
“怎么用?老弟,你具体说说。”
“你想啊,黑社会往你旁边一站,老百姓哪里敢吭声。”
萧何这一说,县长确实觉得拉黑社会入伙是好办法,问题是现在上哪里找黑社会?
曹参一听,表示这事就包在他身上,他有刘季的联系方法。
县长大人突然有点懵:
“不对啊小曹,以前我问刘季在哪里,你总说不知道。”
“嗯”
“算了,事到如今,也没办法了,你去把刘季请回来,就说我找他商量点事。”
过了几天,刘季和樊哙带了一帮人出现在沛县城门下。
手下人报告刘季回来了,县令走上城楼,笑道:“刘老弟,你可算回来喽,老大哥我担心你在外面挨冻受饿。”
刘季抬头看了一眼他曾经的上司,说道:“听说大人有事找小的商量?”
城下密密麻麻有许多人,县长心里有点发慌:“老弟啊,你怎么带这么多人回来?”
刘季:“不多不多,先开门嘛,有什么事坐下来慢慢谈。”
县长觉得自己中计了,如果让这帮人进城引发骚乱,怕是吃不了兜着走。
于是,他派人去找萧何和曹参商量,去的人找了半天没找到这俩人。
县长越来越怀疑这是一个阴谋,他下令士兵紧闭城门。
刘季在城下一直喊,什么老哥,大人,祖宗,你开开门吧,嗓子都喊哑了,县长当然没上当。
有人献上一计,让刘季写一封信射入城中,向士兵和百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信的内容大概是:现在起义势头怎么好啦,陈胜大军怎么厉害啦,朝廷又怎么不得人心啦。
此外还要加上一句:各位父老乡亲不用怕,我刘三是正义之师,老天爷派我来解放各位父老乡亲们的。
然后再给父老们分析利弊:你们给县令守城就相当于为秦朝卖命,要是哪天义军打到沛县来,父老们怕是吃不了兜着走哦(屠城)。
父老们一听,刘老三说得头头是道,句句在理,于是纷纷冲上去把县长大人剁成了肉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