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鲛绡 > 第2章 回忆 上

第2章 回忆 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上文说到两位女郎相见的情景,可见这富贵人家的女郎儿是一点不认识这个小女孩。

    不认识是自然,是在女郎行好事时,这小女孩已不是人形,而是一只小银狐。

    是人幻化成了银狐?还是她本身就是只银狐呢?

    原来,小女孩前世本是东汉人士,是个娇滴滴的美人儿,生着一副美人骨,无奈家境贫寒,一家五口住在山脚下的村落里,一位祖母,两位双亲,一位兄长。

    村落不大,也就几十户,依山傍水,环境优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虽是土地肥沃,但依旧是老天爷赏饭吃,种一片一亩三分地,种蔬菜,种粮食,打鱼,上山挖笋挖野菜挖蘑菇,以便日常生活。

    因家境清苦,家里唯一的一头牛,也只是用来下地耕种的,家里没有代步工具,更别说马驴骡子了。

    每半个月,小女孩便会步行小半天去小镇里的集市上卖从山上挖到的野货,换取粗布麻衣的布料或者其他生活用品,回家靠阿母和自己一针一线缝制成衣。

    家里能出力的,也就只有阿父和大兄两个男人了。

    阿母因为身体原因偶尔下地,更多的是在家操持家务、伺候老人。

    家里唯一的女儿,虽然是个女儿身,长得美貌俊俏,但是却不娇气。

    小女孩从小就很懂事,下地帮阿父干农活,在家帮阿母做家务,不舍吃穿为大兄攒钱,只为日后娶了媳妇好成家,婚后生活好松快些。

    一日,她进小镇集市卖从山里采摘的果子,却因为身段太过婀娜,容貌过于俏丽,被恶人给盯上了。

    这恶人本来只是想偷点小钱就罢了,但是见这小女孩过于美丽,色心渐起,放弃盗窃转念变成跟踪。

    恶人从晌午看她卖果子到午时后,果子卖罢,小女孩回家他便跟上。

    小女孩有时自己去小镇赶集,有时和大兄同去,有时和邻里结伴。

    这会子正好赶上秋收,家里农活太多,腾不出一个闲人出来,小女孩就只能自己上镇卖货了。

    每次上镇时,家里人是千叮咛万嘱咐,女孩子家要注意安全,东西可以卖不完,不到申时就要即刻回家,一刻不能耽误。

    小女孩倒是听话的很,背篓里还剩几个果子,她也不贪心,看正午的日头刚往西边去了点,就准备收拾启程回家了,剩下的果子也可以在路上解渴吃。

    恶人一路跟随,一直没有逮到下手的机会。

    终于在小女孩离家还有二里地时,在转角的山脚下,恶人趁机玷污了她。

    恶人行完污秽之事立马就跑,留下小女孩一人,衣衫不整的躺在草丛中,背篓早就压垮,里面的果子也滚落在一边。

    小女孩还是个处女之身,常有闺中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道理,也会在刚长成时,早早就许配人家。

    但是因为家境原因,小女孩不能读书习字,还要日日操劳,女孩子的贞操并不会因为家境原因就不重要了。

    小女孩深知自己已不是清白干净之身,日后也不会有男郎娶了她。

    小女孩躺在草丛的泥地上流干了泪水,觉得自己也无脸回家,就想一了百了的死了算了。

    但是想到家里的祖母,双亲和兄长,就是怎么也不能下定狠心。

    就这么拖着时辰,天渐渐擦黑,小女孩忽然听见不远处有人在喊自己的名字,原来是阿父和大兄携着村民来寻自己了。

    村民们自发想要找到恶人报仇,但是小女孩怎么也记不起恶人的样貌,只因全是从后偷袭,捂嘴蒙眼绑手皆是。

    阿母痛哭流涕,大兄痛恨自己怎么就没有和幼妹一同前去镇里卖货。

    七日后,小女孩跳河自尽了…

    加害者还未受到惩罚,受害者便先死了,实在悲哀也!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你看这老鼠还有皮,做人怎么能没有仪态!做人如果没有了仪态,为什么不早早死去?你看这老鼠还有牙齿,人却不顾德行!人要是没了德行,不去死还等什么呢?你看这老鼠还有肢体,做人反而不守礼!做人如果不守礼,为何不快快死去?

    小女孩本来就是枉死,又因带着怨气,心中又有未了心愿,没有办法转世投胎成人,阳寿未尽就变成那孤魂野鬼日日游荡在人间。

    只因阴阳两隔,不能尽孝道,只能以这样的方式陪伴在家人身边,直至家人们相继去世。

    她本以为心愿了去,就可投胎成人,却不想因为怨气积压时日太久,又因枉死,更难投胎转世。

    这一日,小女孩在山间游荡,遇见一个像人一样行走的动物。

    这怪物住在招摇山,招摇山是《山海经》里记录的第一座山,屹立在西海岸边,长着许多桂树,又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

    山中长着一种草,长得像韭菜但是却开着青色的花朵,别名祝余,传说人吃了不会感到饥饿。

    山中还长着一些树木,形状像构树却呈现黑色的纹理,闪耀的光华可照耀四方,别名迷榖,人佩戴它在身上不会迷失方向。

    山中还住着一种野兽,长得像猿猴但是却有一双白色的耳朵,能匍匐爬行,又能像人一样直立行走,别名狌狌,食之善走,吃了它的肉能让人走的飞快。

    狌狌是一种很神奇的野兽,传说它通晓过去的事,但是却无法预知未来的事。这狌狌便是女郎日后的“师父”。

    狌狌掐指一算,便知晓女郎的前世,也知她现在已过了投胎转世的最佳时机。

    狌狌把这山上的祝余摘了些,又把这迷榖的树皮刮了些,又把这说不上名的一堆乱七八糟的草药摘了些,拿起一块玉石把这些草药砸了个稀巴烂,又用山间溪水和了和,抓起一把山上的泥土,捏成一颗黑不拉几的药丸让她吃下去。

    说也挺奇怪的,小女孩食下药丸子不到片刻,竟有了肉身,不过这前世的肉身不能维持太久,需得算好时日再食一颗,重复之。

    肉身又不能见白日,只能日日躲在山洞里,虽是肉身,但是却不像人一样感到饥饿,不需要进食饮水。

    小女孩每日无事可做,最大的兴趣就是听狌狌给她讲山间的趣闻。

    一日,她实在无趣的很,想要偷跑出去,却被回来的狌狌给拦了下来。

    狌狌道:“你不要命了吧!要是让这日头照一下,你可就飞灰湮灭了,我也救不了你!”

    小女孩道:“每日待这洞中,也太无趣了吧!又无事做,这样要过到什么时候?还不如不要这肉身,飞灰湮灭也比这样的强!”说罢,就坐在石头上嘤嘤的哭,哭的梨花带雨。

    她本来就生的美,又哭的这样动人,谁见了不心软?

    狌狌道:“你要是不想要这肉身,我也是有法子的。”

    说罢,狌狌从皮毛中掏出一颗白色的药丸,跟先前吃的黑不拉几的药丸一点也不一样,这药丸像掺了银粉一样白的发光。

    狌狌将这药丸放在掌中,道:“你将这吃下去吧!不过吃下去可就没这肉身了,你可要想清楚?”

    小女孩一言不发,想都不想就接过来直接吞入到了口中,接着惊呼道:“这药丸怎么这般奇怪?凉飕飕的,不需咀嚼,吃到口中便消失了,这是什么东西?…”

    话还没有说完,小女孩就“啪”的变成了一只小银狐。

    这下终于明白纣王为何不上早朝日日笙歌了,这美人儿要是变成了一只动物那也是美的啊!

    这只银狐通体雪白散着银光,身条颀长而白晳,圆直如柱,丝发附丽态,骨子里透露着一股媚劲儿,一时恍惚分不清是只动物还是一个美人儿。

    “你怎么这般信我?也不问问这是何物,就这样吃下去了?”狌狌诧异道。

    银狐笑笑,道:“孤魂野鬼早就当腻了,能不能当人也已经不重要了,这动物身我还没尝试过,虽然吃药丸子前有些忐忑,不晓得会变成什么,你已经救过我一次,我也不怕你害了我,你要是想害我,还需费这周折?”

    狌狌道:“你倒是聪明,没有想到你还这般想得开。”

    银狐道:“我在这世上早已了无牵挂,来就是一个人从娘胎里蹦出来的,死必定也是一个人,游荡了这些年,早就想开了,都是命罢了…”说罢又开始抹起眼泪来了。

    狌狌也不打扰她,拿出一块草皮放在地上,盘腿坐在那块儿草皮上,静静地看她啜泣。

    狌狌虽是动物身,但是却会说人话,会走路,行为有时候还像个人,没见过的乍一看还有点恐怖,不晓得的还以为是个人披着动物的皮毛在那故意唬人呢!

    它倒是聪明,知道干坐着屁股疼,还知道垫块草皮。

    见她哭了一会,也该差不多了,狌狌道:“你可知这山是什么山,来了这些时日,光给你说山间趣闻了,倒是没跟你提起过,你也不问。”

    银狐脸上的眼泪还未干,她抹了抹泪痕接着又摇了摇头。

    狌狌道:“这山叫做招摇山,山上住着许多奇珍异兽,你能无人指引来到此处已算是缘分。这山往东三百里,是堂庭山,堂庭山往东三百八十是猨翼山。猨翼山往东三百七十里,是杻阳山,山中还有一种瑞兽,长得像马但是却长着白色的头,身上的斑纹像老虎但是尾巴却是红色的,吼叫的声音像人唱歌,名唤鹿蜀。人穿戴它的皮毛就可多子多孙,所以人们经常到山上去捕捉它。哈哈哈!我们虽然不是神仙,说不好听点就是些怪物,说好听点就是些奇珍异兽,岂能轻易被凡人发现并捉了去?这鹿蜀机警的很,提前感知危险,早就躲起来了…”

    狌狌嘴巴不停口若悬河,一点也没有注意到旁边的银狐早就已经张大了嘴巴瞪大了眼睛。

    银狐虽然前世为人,但是无奈家境贫寒,没钱习书。

    它生活的村落也都是些种地的草民,一年四季温饱不定,哪来的银子读书写字,一辈子几十载,大字不识的人多了去了,甚至连名字都不晓得怎么写。

    平时不务农的空闲时间,一堆老婆子坐在树下、河边、石凳上聊天,扯些家长里短,倒是从来没说起过这些。

    有时候随着大兄去镇上卖山货,遇到一些读书人、四处游走卖货的小贩、口渴路边饮茶,坐着扯闲篇,也没听说过这些啊!

    银狐可太震惊了,世间还有这些它不知道的事。要不是现在早已不是肉身,换做以前听了这些,早就吓跑了。

    有人认为此书最早出现在尧舜禹时期,禹把天下划分成九州,根据土地制定等级制度,伯益等人将物种划分类别,著成《山海经》。

    也有人认为最早是由西汉时期的刘向、刘歆父子整理。

    也有人认为是春秋战国的著作,并非一人所著,而是一群人合力所为。

    这也就难怪了,要真是尧舜禹、西汉时期所著此书,古人虽迷信信天神,但是也忌怪力乱神之说,如果没有确凿的证据眼见为实,怎可胡说呢,这要是制成简书用来传阅,不是等着杀头么?

    银狐前世又没习过书,它不知道也是自然。

    要是春秋战国时期所著,这时它早已不是凡胎肉身,日日四处游荡孤身一人,谁与它说去?

    非要刨根问底,这书到底何年何月是谁所著,暂且也摸不着头脑,不过确信的是,这书确实不是古人幻想出来的,某些事物还真是有迹可循。

    也许是以前地壳运动等世人不清楚的自然灾害,优胜劣汰,又或者是大自然的进化,一些奇珍异兽顺应自然规律淘汰了。

    又或者是衍变成了其他物种,时间断层太久了等种种因素,造成后人看不懂,不明白前世祖先留下的谜语也说不定。

    也许某一天鹦鹉灭绝了,后世人见记录的图片视频,还会这样描述:“有鸟焉,绚丽多彩,学人舌言人语,怪哉也。”

    万物皆有定数,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那样的渺小。

    前者的智慧远不会低于后者,甚至也拥有着高超的科技产物,只不过同后者比,差距只是莫过于时空的变化而已。

    凡事总需研究,终会明白。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