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你从远古走来(6)
[材料一 :原始社会后期发生了畜牧业同农业的分离。原始人类征服自然 的能力有了提高,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引起了部落间的产品交换, 为私有制的产生创造了物质前提。
材料二: 三星堆时期 … …形成了一批专门从事各种手工制作的平民阶层, 与从事农业和畜牧渔猎的劳动者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情形等方面都有很多不同。正是这种分化,促使了早期城邑的出现,加快了古蜀王国从原始 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步伐。]
江晓给学生们提供了以上两则材料,让学生们分析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
【清朝】
此时的康熙正值壮年、大权在握,还没有对太子产生猜忌,九龙夺嫡也还未发生。康熙以此考问众儿子。
太子胤礽首先回答:“儿臣以为平均分配本就不会长久,世人皆有私心,均想自己富足,故仔细打理自己天地而忽视公田。然每人能力不同,穷其穷,富其富,差距越来越大。”
一向尚武的大阿哥接着:“儿臣以为其不断进行部落联盟,对外征战,部落规模越来越大,领土越来越多,每人每家可供活动生产的土地越来越多,再以氏族管理便不合适了。”
康熙对两位儿子的回答点点头,又询问到四阿哥。(未来的雍正爷)
“回皇阿玛,儿臣以为太子和大哥所言甚是。另,或许与其生产工具改进有关,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生产力提高,生产关系发生改变,最后以致其解体。”
康熙也点了点头,然后让大家一起看天幕上江晓怎样解释。
只见电子白板上依次出现了几个原始人。
[第一个说:“兄弟们,铜器是我自己造的,我就自己使用了。如果你们想用,就自己造。”
第二个说:“兄弟们,我种地效率高,和你们一起种地平均分配的话,我就太吃亏了,我打算找一块地自己种去。”
第三个说:“想不想和我一样打出很多的粮食?想不想吃饱穿暖?如果想,你们就得听我的。”
还有一个对他妻子说:“孩儿她妈,我研制出一个铜器,用它打出的粮食已经够咱们一家吃了!咱们一家单飞吧。”]
江晓总结:“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来,从石器到铜器,工具的改善使生产力大大提高了。人们都想而且有能力自给自足,便不再需要这种共同劳动和平均分配。因此,原来以氏族公社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所替代,生产资料也就相应的逐渐转归个体家庭私有。 最后当最重要的土地也变成私有时,私有制也就确立起来了。既然自己劳动,那么每个人的能力、工具都各有不同,收获到的粮食和财富也出现差距,导致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 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就这样逐渐解体了。我们人类也将进入另一个文明时代!”
“从原始社会的解体,我们可以发现最初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的生产关系改变,进而又到原始社会这一社会制度的终结。所以,我们就可以总结出两条规律。第一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当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时起推动作用,反之,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时起阻碍作用。第二条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时起推动作用,反之,当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时起阻碍作用”
“正如原始社会能够持续二三百年,正是由于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适合当时低下的生产力,作为上层建筑的氏族和部落也起到了维护作用。而到了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提高了,那原来的公有制就不适合了,鞋子不合脚就只能扔掉,寻找新的合脚的鞋子。那么人类又会寻找怎样的社会制度来适合已经发展了的生产力呢?我们下节课再讲,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老师再见。”
这节课结束了,对于百姓们来说,整体触动并不是很大,或许有某些东西让他们震惊、羡慕、思考,但更多是给日复一日劳累的生活增添一点乐趣。但是,这些雄伟的帝王们却陷入了沉思,直觉告诉他们江晓所讲的十分重要,如果参透了,一定会大大有助于自己的统治。什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看似很空很大,但是却像是那地基,打好地基,自己江山社稷才能传千百代。可是虽然江晓讲的深入浅出,让人听懂了,却好像还没有参透那其中真正的奥秘。不过没关系,朝廷养这些大臣不是让他们吃干饭,在朝上扯皮的,每人都给朕交上一本奏折来!——大臣内心怒喊:不要啊!
(江晓:那当然了。这可是伟大的马老师和恩老师经过多少努力总结出来的答案啊,那么多专家学者甚至是领导人都还在研究。虽然你们这些皇帝很厉害,但是也只是听我这个小小的高中政治老师讲了45分钟,怎么可能就直接参透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