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此后山长水远,她和他也许再也不会相见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7月29日,北平沦陷。
史书中短短的几行字,现代的人表达起来好似轻描淡写。
但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明了那时的无奈与悲痛。
林沐白将呕心沥血写成的《营造法式》注解原稿托付给陆言心后,自此在战乱中流离,不知去向。
因为战乱,北平的营造学社被迫关停。
远在山西的建筑勘测团队失去了学社的资金支持,无以为继。
陆言心带着勘测团队的众人咬牙坚持了几天。
到底还是压制不住团队中大部分人的反对情绪。
他们中有的担心自己的家人会受到战乱影响。
有的则想着赶快逃到国外越远越好。
毕竟说不得再过几个月这个国家就会灭亡。
建筑考察工作就此停止。
大家收拾行囊,准备各奔东西。
陆言心始终没有离开的意思。
她站在五台山佛光寺的山门前,抬头仰望着这座堪称艺术的唐代木制建筑。
心中有些担忧这座建筑在之后的战乱当中究竟能否保存完好。
这是如今的中国被发现的第一座也可能是最后一座唐代木制建筑。
若是在战火中被摧毁了。
那么后世的人在学习唐代建筑艺术的时候就再无法进行实地考察。
也再不会领略到林沐白信中所说的大唐的独特魅力。
陆言心对国家命运感到担忧的同时,又对此刻的自己感到无奈。
在这种席卷全国的浪潮下,她终究无能为力去改变些什么。
有人在身后拍了拍陆言心的肩膀劝她赶紧离开。
陆言心的脚步却始终一动未动。
林沐白寄来的原稿当中夹杂着的那张纸条上说了: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分明是林沐白对她做出的约定。
就如同她当初从北平来到山西投奔林沐白一样。
林沐白也会离开北平到达山西与她会合。
她们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没有一起去完成。
所以,陆言心要留在这里,等候林沐白来履行这个约定。
来人见劝不动陆言心,摇头叹气离开。
勘测团队成员分别那日。
陆言心头一回喝上了山西当地酿制的高粱酒。
在座的所有人都不敢保证自己能在战乱中存活下来。
所以今日一别之后,或许明日大家便是生死相隔。
怀着这样的顾虑,大家说起话来也就没了顾忌。
有人借着敬酒的时机这样询问陆言心:
“陆小姐,你究竟喜不喜欢林沐白。”
陆言心笑了笑,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
这场分别的宴会上欢声笑语。
大家仿佛都想要借此抒发掉心中所有的不愉快。
无人知道陆言心的心中简直难过极了。
并且这份悲伤无论怎样都潜藏在心底挥之不去。
如今这个国家危在旦夕。
个人的前途命运也是生死未卜。
喜欢或者不喜欢,爱或者不爱真的还重要吗?
如果林沐白能够活着。
那么陆言心往后三生三世都不再提喜欢或者爱都没关系。
如果不能与林沐白相濡以沫。
那么陆言心宁愿与林沐白相忘于江湖。
但前提就是林沐白一定要平平安安,百岁无忧。
酒又喝了几巡,有人打圆场。
陆言心便踉跄着脚步离开了宴会。
宴会结束后。
越来越多的人相继从山西五台山离开。
这偌大的佛光寺最终还是只剩下了陆言心和几个难离故土的沙弥。
寺庙住持给陆言心安排了一间厢房。
灯火昏黄。
陆言心每天做的事情除了将佛光寺这座唐代木质建筑的勘测报告再三修改,就是背诵林沐白寄来的《营造法式》注解原稿。
陆言心在心底暗暗发誓。
既然林沐白选择将这份倾注了毕生心血的原稿托付给她。
那么她就决不能让这份原稿就此失传。
哪怕最终这份原稿保不住。
她只要还剩一口气在。
也定要把原稿一字不落一字不差的默写出来。
陆言心在空旷的寺庙内住了许久。
林沐白却始终没有来。
陆言心不断安慰自己。
林沐白一定是被什么事情牵绊住了。
他是个命大有福气的人。
霍乱都没有将他击倒。
战乱也一定不会波及到他的身上。
也许这时候的林沐白也正在心急如焚地往山西赶。
要穿过重重战区的封锁想必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但没关系,她会等。
在最后的结果没有出来之前。
她都会一直等下去。
秋去冬来。
陆言心原本就瘦弱的身躯在连日的伤心劳神下到底还是撑不住了。
她生了病。
这病来得突然。
像有一团火一直在陆言心的五脏六腑里乱窜一样。
陆言心躺在床上嘴唇干裂,面色苍白,被这团火烧得死去活来。
寺庙主持请了山下的行脚郎中上来瞧了瞧。
给陆言心开了几副安神和退烧的中药。
陆言心将药喝下,沉沉睡去。
半梦半醒间看到林沐白推门进来。
陆言心惊叫一声醒来。
却发现空荡荡的屋子里除了她哪还有半个人影。
陆言心在这座山中寺庙的厢房内就这样睡了又醒,醒了又睡。
全然不知道今夕何夕。
直到有一天。
陆言心房间的门吱呀一声在尘土的飞舞下终于被推开。
陆言心打眼去看。
来的不是林沐白,而是她的家兄陆知铭。
陆知铭的面色中带着七分恼怒,三分心疼。
他的嘴巴合拢又张开似乎是在呵斥什么。
意识模糊的陆言心没能听清楚陆知铭所说的话。
但有一点陆言心却明悟到了。
那就是她始终没能等到林沐白来履行约定的那一天。
此后山长水远,她和林沐白也许再也不会有见面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