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修不成仙的我只好考科举 > 第 173 章 喜讯

第 173 章 喜讯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传胪大典后,驿传第一时间将今科黄榜名单快马加鞭送往各位新科进士的家乡。

    未及半月,湖广巡抚衙门以及主管文教的现任湖广提学便收到了京城传来的捷报。

    “今科殿试,湖广一省荣登黄榜者共计一十六人?”

    收到这个消息,巡抚与提学皆是反应平平,这数目与往届相差无几,与湖广历年的成绩相比,只能算是平均水平。既然没有什么进步,就谈不上政绩。

    要知道今科成绩最好的浙江一省,上榜的进士足有四十人,是湖广的两倍不止。

    主管文教的方提学甚至有些失望。

    自从他就任湖广提学以来,便十分重视培养人才。毕竟他背景本就一般,钻营的手段也有极限,入仕三十年总算爬到这个位置,要想继续高升,除非撞大运,不然只能指望这般尽心能有收获。

    现在看来,却是做了无用功。

    不待方提学灰心,通报的人突然抬高嗓门,喜气洋洋地恭贺道:“恭喜大人,贺喜大人,今科状元,就出自我湖广!非但如此,还是国朝唯一一位六元及第呢!”

    “什么?”

    方提学脸上顿时宛如打翻了调色盘,惊讶震撼不敢置信,最终所有的情绪都化作狂喜。几乎是迫不及待夺过捷报,看了几遍确认没错,他终于忍不住笑起来。

    万万想不到,还真能撞上大运。

    “——好!好!好!”

    与此同时,巡抚衙门里。

    湖广巡抚亦是万分惊喜。

    “襄平府泊阳县谢拾。”反复念了几遍,湖广巡抚赞叹道,“襄平府出了个好苗子啊!来人,立刻传书襄平府,此乃湖广一省之荣耀!”

    人走后,湖广巡抚快乐地哼起了小曲。福建江西浙江,三省的中举人数碾压湖广又如何?有国朝首位六元及第风光吗?

    ——什么叫白捡的政绩啊!

    另一头,收到捷报的襄平知府刘大人亦紧随其后,体会到了白捡政绩的快乐。

    他几乎是在看到进士名单的第一时间便蹭地站了起来:“今科状元竟出自襄平府!”

    “泊阳县谢拾?”念着这个令他耳熟的名字,刘知府忙问左右,“这莫非便是那位年仅十五便中解元,又得乐山居士称许的奇才?好,好啊!果然是英才出少年!”

    见刘知府如此喜不自胜,亲近的幕僚笑呵呵道贺:“恭喜大人!大人治下出了百年不遇的六元及第,来日考评定然高升!”

    这番话顿时说进了刘知府的心坎。

    他又将谢拾的详细信息看了两遍,甚为遗憾状元郎并非府城人士,其家眷亦不在襄平,看来大张旗鼓上门恭贺这等拉关系的“好事”只能让给那泊阳知县去做了。但凡后者不是个蠢人,自然明白该如何做。

    交代底下的人将消息快马加鞭传往泊阳县,刘知府本人则坐上官轿往府学而去。

    襄平府学,平静一如往日。

    孟冬时节,寒风侵体。草木摇落,霜气袭人。深深浅浅的桂花香在风中悠悠浮动。

    此时本该是桂榜放榜时。

    然而,由于恩科的缘故,今岁乡试早在半年前便已结束,襄平府学共有四名士子得以中举,其中就包括张宥。而后,四人便怀着满腔期待,踏上入京赴考之路。半年过去,想来今科进士名录也该出炉了罢?

    却不知四人赶考的结果如何?

    正值中午,结束一上午课程的学子们三三两两从明伦堂中走出,不知是谁率先提及今科会试,便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话题。

    “钱兄今科乡试成绩最好,湖广第十七,若说谁最有希望,想来便是钱兄罢!”

    这样说的人,眼中不乏羡慕。

    唉,何时自己也能赴京赶考呢?

    “我看有些悬。”有人摇头反驳道,“京师汇集天下英才,纵然是解元,都曾有过会试不中的先例,何况钱兄这个新举人?听闻他乡试中榜泰半有押中题的缘故……”

    “这却未必。科场上既看实力也看运气。钱兄有考运,未尝不能中试?空有本事而无考运,丁伯彦就是前车之鉴。府学名列前茅又如何,乡试分到臭号任他也没辙。该!我早看不惯他眼高于顶的模样了。”

    这番言语顿时激起几人共鸣,便你一言我一语道起丁士德的是非。

    说曹操曹操到。被议论的丁士德冷不丁从这人身后冒出来,嗤笑一声:“我眼高于顶,总好过某些人不要脸去舔举人老爷的腚。钱老爷人不在跟前,有人就当上孝子贤孙了,打量谁瞧不出你们这点心思?”

    他这张嘴着实毒得很,一开口就喷得几名生员狗血淋头:“你!你!有辱斯文!”

    丁士德却只是抬起下巴斜了他们一眼,对这毫无杀伤力的回应不屑一顾地冷哼一声,用行动坐实了“眼高于顶”的评价。

    他说话的语气都仿佛带着纡尊降贵的劲儿:“山猪没吃过细糠,没见过世面的蠢物,早几年入学也不至于眼界这般浅。”

    他言语间颇有看不起那位钱举人的意思,吹捧钱举人的几人在他口中自然也就成了以鱼目为珍珠以粗粮为细糠的蠢物。

    虽说丁士德只是秀才,但他的家世摆在这里,倒也无人敢计较他对钱举人“不敬”。

    更何况大家心知肚明,丁士德的才学的确胜过钱举人,只是运气不好而已。

    二人在学宫本就关系不佳,如今有人在背后用钱举人拉踩他,也难怪他会跳脚。

    又丢下两句嘲讽,他越过几人离开。

    等丁士德走远,被他一通嘲笑的几人面面相觑。

    想到是他们先拿丁士德说事,不免有几分心虚,再想到后者那扎心的言辞,他们便不约而同从鼻子里喷出一口气,脸都气红了:“丁伯彦这是什么意思?!”

    几人话语中并无询问之意,旁观全程的另一位府学生员却笑呵呵地解释道:“几位入学晚,不曾见识过我襄平第一才子的风采。想来丁兄是念及谢兄,

    才有感而发。与那位相比,钱兄的确还逊色不少……”

    襄平第一才子?听到这个名号,几人脑海中不约而同蹦出一个名字:泊阳谢知归。

    嬴天尘提醒您《修不成仙的我只好考科举》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这与那位有什么相干?”气得发抖的几人大骂,“丁伯彦他就是有病!”

    好心解释的生员无语一瞬,选择说话直白点:“几位或许不知,谢兄今科亦赴京赶考。适才听几位言语间只知钱兄,又对丁兄出言不逊,无怪乎被丁兄反唇相讥!”

    甩下这通“解释”,这人亦是摇摇头,跟在丁士德身后,越过几人快步离开。

    只是,望着丁士德的背影,这人亦是莞尔:他没记错的话,当初谢知归初入府学时,丁伯彦不是还冷言冷语不屑一顾吗?怎么今日看来似对谢知归非一般的推崇?

    幸而此人不清楚未来时代的某些概念,否则定要感叹一声:这是什么黑转粉行为!

    大步流星走在前面的丁士德并不知晓离开后发生了什么。

    打心眼里看不起钱举人的丁士德念及如今的自己只是秀才,而前者却成了举人,还有不识趣的家伙拉踩他来衬托钱举人,而只要他一日未能中举,这等对比拉踩便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他犹自不爽:“若非乡试分到臭号……”

    他脑海中浮现出另一道人影。

    那人在时,府学中无人是他对手。

    倘若那几个家伙用自己衬托的对象不是钱举人而是另一个人,丁士德绝对二话不说。如今的他对此人已是心悦诚服。

    他嘴上保留最后的倔强:“谢知归也就罢了……姓钱的算什么东西?哼!”

    话音落下,忽闻前方一阵喧哗。

    府学门口,已是锣鼓喧天。

    紧接着,有人奔走相告。

    “中了!中了!”

    丁士德头皮一麻,隐隐约约从人群中听到“殿试”二字,他整个人顿时都不好了。

    难道那姓钱的真的走了狗屎运?

    以后他岂不是要被压得翻不了身?

    想到之后很可能被那几个眼皮子浅的家伙上嘴脸,而自己甚至无法反驳,丁士德就难以接受。他顾不得什么风度,快步上前,抓住一个嚷嚷着“中了!中了!”的人,急声问道:“什么中了?谁中了?”

    被他抓住肩膀摇晃的生员也不生气,反而乐陶陶地转过头,向他分享天大的喜讯。

    “咱们襄平府学,竟是出了一位状元郎!襄平第一才子谢知归,六元及第,大魁天下!知府提学衙门皆有嘉赏,府台大人亲临,教授训导们已是出门恭迎去了!”

    丁士德第一反应是:姓钱的没中就好。第二反应是:什么?谢知归六元及第?!饶是他已经高看谢拾,此时仍觉低估对方。

    丁士德又觉出乎意料,又觉合情合理。最终只是叹服道:“谢知归就是谢知归!”

    遥想数年之前,自己竟然妄图同这样的天纵奇才争锋,如今看来只感觉不可思议。不可思议之中,又生出几分微妙的自豪。

    初次月考时排在谢拾之前的他,似乎也能说一句:想当年我可是胜过状元郎的人,六元及第的状元郎都被我压在下面呢!

    这般一想,丁士德嘴角上扬。

    ……至于钱某人,那是谁?

    他昔日的对手,可是状元郎!

    ……

    捷报一出,府学内外沸腾一片。

    戴府教与几位训导美滋滋地领了嘉奖,见府学诸生眼中尽是向往与憧憬,索性趁热打铁开了一场动员大会。

    以谢拾这个活生生的例子激励诸生,效果不是一般的好。

    新近入学,对谢拾只闻其名未见其人的生员听得尤为认真,动员会散去之后,还忍不住向关系好的老生打探谢拾的事迹,企图向这位楷模与榜样学习。

    从前曾与谢拾同窗的诸生下意识打了一个激灵,再度忆起被某人卷生卷死的日子。

    自谢拾离开府学后,没有他主动带大家一起卷,他们的学习强度都下降了不少。

    直到此时,听闻谢拾大魁天下的无限风光,府学诸生死去的记忆又重新复活了。他们一个个突然像是打了鸡血一般燃烧起来。

    状元郎的天赋他们学不来,努力却是可以学的。哪个读书人不曾有御街夸官的梦?

    眼看平时混日子的老油条都突然燃烧起来,一头雾水的新生打出问号:“???”

    ……

    谢拾六元及第的消息从京师开始向天下席卷而去,从省城到府城,而后到县城。

    泊阳知县的表现一如他的“前辈”们,被这从天而降的大馅饼砸得晕头转向。

    回过神来,他立刻召集人手:“状元家住何方?本官要亲身前往,宣告喜讯!”!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