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离家从军
第二天刚吃过早饭,王谧就拉着刘寄奴来到昨天的凉亭。石桌上放着三只茶杯和一壶香茗。
“兄弟,我给你找的师傅一会儿就到,你可要和他好好学。当今乱世,学好武艺正好可以保家卫国,成就一番事业。”
话音刚落,小翠带着一名壮汉走到了木桥的另一头。目测此人身高八尺开外,细腰扎背,面色黝黑,双眼闪闪放光,貌似有三十四五岁的年纪。王谧见到来人,立刻起身打招呼,
“孙将军,有劳了。”
那位孙将军急忙抱拳还礼,
“岂敢,岂敢,三少爷见招,不知有何吩咐?”
“今天找孙将军来,有一事相求。”
王谧用手指了指刘寄奴,
“这位是我的义弟刘寄奴,平日里也学得些枪棒功夫,但一直没有名师指点,进步有限。我素知孙将军骁勇善战,而且精于兵法,所以,我想让义弟拜您为师,不知您意下如何?”
“只要三少爷不嫌我的武功拙劣”
孙无终微笑着回答。刘寄奴一听赶忙撩衣跪倒,
“师傅在上,请受徒儿一拜”。
孙无终双手相搀,
“快请起,快请起。”
三人落座,刘寄奴给孙无终和王谧分别斟上一杯茶,
“兄弟你有所不知,孙将军可是出了名的骁将,一口金背大刀,不知斩杀了多少上将,人们都称他‘金刀太岁’。希望二弟能不辞辛劳,早日学成,为国出力。”
听了王谧的介绍,刘寄奴的心里早就乐开了花,傻笑着回答,
“一定,一定”。
从此以后,刘寄奴每天和孙无终学习武艺,学完步下学马上,学完兵刃学箭术,晚上还要学习兵法。刚开始的时候,每天累得腰酸背疼,但内心却很快乐。师傅孙无终倾囊相授,刘寄奴的武功突飞猛进。
寒来暑往,一年的光阴转瞬即逝。刘寄奴不仅学会了师傅精湛的刀法,而且还练就了一手百步穿杨的功夫。突然有一天,师傅来找刘寄奴,
“寄奴,师傅会的都交给你了,以后建功立业就靠你自己了。由于秦王苻坚派兵寇犯我边境,为师被征调到北府兵抵御秦军。”
第二天一早,几匹快马从官道上疾驰而来,扬起阵阵尘烟,为首的正是师傅孙无终,其余几人是他的随从。刘寄奴和义兄王谧早已在十里亭等候。三人寒暄了几句,刘寄奴给师傅倒了满满一杯酒,眼含热泪,
“师傅,徒弟祝您旗开得胜,早日凯旋归来。”
孙无终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用力拍了拍刘寄奴的肩膀,
“寄奴,学好文武艺,货卖帝王家。你我虽不幸生于乱世,但这也正是我们建功立业的时代,希望你继续勤学苦练,然后去前线报效国家。”
刘寄奴深深地点了点头。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望着师傅几人扬鞭打马,渐渐远去,直到被树木遮挡了身影。
刘寄奴本打算和师傅共赴边关,但考虑到和姨母一家已一年没有见面,于是,准备先回家看望姨母,然后在去追赶师傅。
回到将军府后,刘寄奴和义兄王谧辞行。王谧也理解他的心情,所以欣然同意。临行前,王谧举酒话别,
“我观兄弟风骨奇伟,雄杰有度,他日定能成就一番事业,望兄弟谨之甚之。”刘寄奴举杯一饮而尽,
“大哥当日救我于危难,后又给我找到名师,使我得偿所愿,大哥对我的恩情,小弟铭记于心。”
二人含泪分别。
一年多未见,姨母和姨夫仿佛苍老了许多。全家人见刘寄奴安然无恙的回来,都高兴得不得了,特别是怀敬,一直围着寄奴问东问西。而怀肃最近的心情有些不好,虽然他的学问不错,但没有家族背景,再好的学问都换不来一官半职。为了报答姨母一家,刘寄奴决定帮一帮怀肃。在前往边关之前,他找人写好了一封信,确切的说,是向义兄王谧举荐怀肃的信(怀肃是一个文人,内心还是比较清高的,刘寄奴不想让他知道是自己在帮他。)
在师傅走后的第二个月,刘寄奴也踏上了从军之路。古语有云: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帝王不用,卖与识家;识家不用,仗义行侠。如今秦国入侵,正是有志男儿建功立业之时。
一路上,刘寄奴见到了很多人间惨像。大批流民被冻死或饿死在路上,成群的野狗在啃食着他们的尸体。很多村庄都变成了残垣断壁,大片的农田无人耕种,荒草比人还高。真是“千里无鸡鸣,路尽冻死骨。”
经过几天的长途跋涉,刘寄奴终于来到了晋军的大营。只见营门前错落有致地放着一些鹿角,防止敌人进攻时长驱直入。宽大的营门两侧各有一个瞭望塔和两个箭楼,几名士兵正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前方。刘寄奴刚想再往前走,只听瞭望塔上的士兵高喊,
“哎!干什么的?不要再往前走了,否则我们要开弓放箭了。”
刘寄奴急忙停住脚步,冲着上面高喊,
“我是来投军的,我师傅是孙无终孙将军。”
下面的小兵听到后,急忙向里面通报。不一会儿,那个小兵跑出营门来接刘寄奴,
“孙将军正在研究军情,他让我带你先进去。”
走进营门,刘寄奴不禁在内心惊叹不已,“好大啊!太壮观了!”离营门约有一箭之地是射声都尉营,几十座帐篷依次排列,有的士兵在搬运弓箭,有的在调试弓弦。之所以把射声都尉营放在营门口,是为了若有敌人进攻时,弓箭手可以射杀远距离的敌人,阻止其冲到营门口。
往前走是一大片开阔的空地,许多士兵正在教头的指导下演习武艺,喊杀之声震耳欲聋。绕过校军场,在整个营盘的左右两翼驻扎着骑军都尉营。骑兵机动灵活,战斗力强,对整个营盘起到保护作用。
大营的正中竖着一杆大旗,红色的旗面正中用金丝绣着一个大大的“帅”字,帅旗不远处就是通往中军大帐的辕门(就是吕布辕门射戟的地方),辕门内,通往中军大帐的甬路两旁,两排刀斧手相对而立,目不斜视,让人望而生畏。中军大帐的旁边放着一面大鼓,如果有敌军夜间偷袭,鼓手就可以击鼓叫醒己方士兵。在中军大帐的四周环绕着九个小帐篷,每个小帐篷内住着十名勇猛善战的亲军,他们的作用就是为了保护大帐中的统帅。而步军都尉营和水军都尉营拱卫在中军大营的两侧,辎重都尉营在中军的后方。见到如此整肃的军营,刘寄奴的内心既敬畏又兴奋,因为他马上也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了。
这名士兵一路介绍,然后把刘寄奴带到了孙无终的寝帐,他告诉刘寄奴先坐着休息一会儿,然后就离开了。经过几天的长途跋涉,刘寄奴确实有些疲惫,但来到军营这种新奇的地方,好奇心已经完全战胜了他的疲惫感。他一会儿摸摸师傅的大叶黄金甲,一会儿又研究起了牛皮寝帐。将军的寝帐与普通士兵的寝帐有所不同,这个寝帐是用特制的木架作为框架,然后铺上牛皮,顶上还有一个通风口。而普通士兵的寝帐是用布幔做成的,然后在表面涂上桐油,防止雨水渗入。过了一会儿,只听帐外脚步声响,门帘一挑,走进一人。刘寄奴急忙双膝跪倒,
“师傅在上,请受徒儿一拜。”
“快起来,快起来”,师傅孙无终一边说着一边把刘寄奴搀了起来。
刘寄奴和师傅讲了讲路上见到的情景,然后就迫不及待地问,
“师傅,什么时候开始打仗?”
“你小子还是那个急脾气,屁股还没坐稳呢,就开始打听打仗的事了。不过,你小子来得正是时候,现在正是用人之际,我教你的一身本领也有了施展的空间。你先在这做我的亲兵吧,熟悉一下军营的生活,历练一下,等以后有了军功,为师在提拔、举荐你。”
“谢谢师傅!能不能升官无所谓,只要能上阵杀敌就可以。”刘寄奴笑着回答。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刘寄奴每天和新招募的北府兵一起训练。北府兵大多是从北方逃亡到这里的流民,能在北方群寇的铁蹄下生存并顺利逃到这里,可见这些人是多么的剽悍并富有战斗经验。北府兵从战将到士卒都堪称一流,而且在财力上也是财大气粗,配备豪华。
一天早晨,刘寄奴和一群士兵正在练习如何架云梯,忽听中军大帐方向响起鼓声,不一会儿又响了一通,他不明所以,就偷偷问旁边的人,
“哎,哥们,这击鼓是要干嘛啊?”
“这叫击鼓聚将,估计要商议军情之类的,如果三通鼓罢,将官还没到,就要被斩首示众。”
“哥们你懂的真多”
“我这也是听评书听来的”,那哥们嘿嘿一笑说。
正说着,第三通鼓果然响了起来,刘寄奴心想,估计要开战了。
果不其然,两个时辰后,孙无终拿着令箭急匆匆赶回自己的营帐,并通知议事。不一会儿,他手下的中郎将、偏将、副将、牙将和司马等大小将领都一一到齐,他们依次分列两侧。孙无终威严地坐在条案桌后,右侧是他的大叶黄金甲和金背开山刀,左侧是腰悬钢刀,护卫安全的刘寄奴。
“襄阳已经陷落,贼寇得寸进尺,欲进犯彭城。”
彭城,那可是我的老家啊,如果城被攻陷,那姨母一家可就性命堪忧了。孙无终并未注意到刘寄奴的胡思乱想。
“刚刚我从元帅那领了将令,誓死保卫彭城,城在人在!”
孙无终手下的大小将官齐声高喊“愿听将军调遣,誓死保卫彭城,城在人在!”
“即刻收拾行装,准备出发。”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