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科幻小说 > 边缘世界的行者 > 第1章 吕一的生意

第1章 吕一的生意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哔……哔……哔……

    凌晨四点半,在这座城市边缘的一间公寓里,闹铃响起。

    吕一缓缓睁开眼睛,他刚从那个陌生人的梦境之中回过神来,脑子还有点混沌,只下意识的把床头的烟盒抓到手上。

    “操,又没烟了。”他将左手腕轻轻翻转一下,智能手环便在空气中投射出几排暗红色字体的信息。

    “东八时区:04:30am

    今日气温18c-27c,阴转小雨

    空气质量:四级。体感:舒适

    注意事项:雨水ph值略低,辐射值……”

    他没有看完后面的信息,起身走到书桌前。

    书桌上乱七八糟的堆满着各种物品,正中间放置着一横一竖两款全息显示屏,指键器连着主机,就那么随意扔在桌上。

    一个自热速食餐盒耷拉在一只铁盒子上,另一端放着烟灰缸,里面的烟蒂显然很久没有清理过了。

    吕一眯着眼睛,他还没有完全醒过来,望着那块竖着的全息显示屏,上面有几行文字正在闪烁着。

    “迭代进度:97

    剩余时间约:57min

    总耗时:2h26min。”

    “这次比上次快了将近一半的时间。”

    吕一似乎很满意,“东黄集团的那帮工程师们,居然还在电视台自吹自擂的说什么‘彻底切断域外迭代的可能’,真是一群猪头,他们不知道黑市都有好几种智能神经元软件了吗?”

    正想着,一阵“轰隆隆”的响声由远及近传来,并伴随着整个房间微微震动。

    这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情,他租住的这套公寓,离“天门站”——那座高达4万公里的太空电梯确实太近了,离发射平台也不过3公里的距离。

    按理说,这里早些年就被政府划为了“中风险度”居住区,可是仍有大量像吕一这样的人住在这里,谁叫这里的房租便宜呢。

    吕一坐在书桌前的椅子上,正对着面前这扇全景玻璃——这是真正的玻璃,可不是住在桃源区那些大富豪们家里的全息影像系统。

    又一艘轿厢仿佛腾云驾雾般由地面极速上升,吕一不自觉的向轿厢上方望去,却什么也看不到,那里只有一个耀眼的亮点。

    他知道那是太空电梯顶部的空间站,那里现在也一定是一派忙碌的景象。

    “真是个伟大的杰作。”这座仿佛盘古开天般的建筑,是人类建造的最新的非赤道型太空电梯。

    自从一百四十多年前第一座太空电梯“基石站”在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建立以来,全球共在赤道附近建立了七座这样的庞然巨物。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以及材料科学的进步,各国政府又在非赤道地区尝试建设。

    现如今,全球共有十九座高度在三万七千公里到五万四千公里不等的太空电梯,还有一座“愚公站”正在西北建设。“南门站”就是在吕一出生那一年才建成投入使用的。

    吕一套了件体恤和短裤在身上,趿着鞋子准备出门买烟——他这里可不会有“快速配发系统”那种奢侈玩意儿。

    购物店是无人值守的,24小时营业。吕一从采购屏上选择了一包“大角星”香烟,然后把手环靠近那个闪着绿光的地方,只听到“哔”的一声,一盒橘黄色包装的烟从采购屏旁边一个较小的口子里送出来。

    他站在购物店门口,望着霓虹闪烁的夜景,他很喜欢这种杂乱无章的感觉,不由得有些心旷神怡。

    一百多年前,这里正是繁华之时,可以说,整个城市的繁荣就是自此开始。

    可现在,除了依旧耸立在那儿的一幢幢高达千米的金属建筑,便只有蜿蜒曲折犹如银蛇漫舞的各类交通管道,以及依附于这个山城地势所建立起来的被称作“蚁穴”的各类建筑。

    这种建筑遍布整个城市的中下层空间,有的甚至直通地下。

    从外表看,不过像是披了一层金属外衣的装甲堡垒,但只要深入其中,就会发现,里面还真是别有洞天,居住区、商业区、医院、学校……应有尽有,但也仅仅是有而已。

    “你以为你是桃源区人?”这里的人们总是这样表达不满。

    他刚走到公寓门口,便看见那个家伙已经到了,正坐在不远处的一张长椅上。

    “不是说好五点半吗?你怎么这么早就到了。”吕一有些不满。

    那个人脸色蜡黄,有些紧张似的,说:“噢!真不好意思,我从五区宿舍那边走着来的,没想到还是早到了,不过我打算到点儿了才敲门。”

    他穿着一件宽大的似乎沾着油污的防风外套,外套帽檐上还有一副单透视护目镜。

    这是太空电梯地勤维护人员常见的装束。

    那个人顿了一顿,便从右侧口袋中拿出一块拇指般大的黑色物体,说:“我那个……好了吗?”

    吕一把那块黑色物体接过来,拿在手里掂了掂,他一眼就分辨出来,这是一块成色上佳的“塞勒涅矿石”——一百多年前由欧航局月勘队在柏拉图环形山北侧发现的一种矿石,主要由钛铁矿组成,广泛应用于包括大功率宇航发动机和高强度太空服在内的各个行业。

    现如今,由于国家数字货币管理局对各类金融交易的监管,直接进行货币交易,太容易被追踪到货币来源。其实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的便是被国税局稽查部的那些经侦警察们盯上……总之,用一些替代物——比如矿石,进行地下交易早已成为这座城市的“传统”。

    “你在这等一下。”

    吕一进门后,将那块塞勒涅矿石放进了书桌上那个铁盒子里,那里面已经有好几块颜色各异的石头。

    “应该够交一年的房租了”,他这样想着。

    那块竖置全息屏上的进度条刚好已经显示100的字样。

    这是吕一的生意。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几乎离不开人工智能设备,这项技术已完全占据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负担得起昂贵的硬件更替和系统服务的费用。在他生活的这一区域,吕一就亲眼见过有人因付不起智能服务年费,而被服务器终止仿生眼球的视觉功能的。

    吕一就是为这些付不起昂贵费用的人服务的。

    那个人接过吕一递给他的一块指甲盖大的晶片,便急忙把它放置进左手腕智能环的卡槽之中,然后屏息以待。

    吕一知道他正在进行生物并网,其实他也有点紧张,万一并网不成功,或者被大数据中心检测出有什么异样,那他可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大约过了十秒钟,他的脸色开始恢复了一些精神气,然后缓缓张开眼看:“谢谢,真是太感谢你了。”

    “那就这样吧,再见。”说着,便回身准备进屋。

    “那个,我有一个工友,他也想……”那个人说。

    “等几天再说吧。”

    这是吕一的“工作方式”,做完一单后等上一段时间,如果没有什么“异常情况”发生,再接下一单。

    毕竟,最近政府连同一些科技集团查办非法ai系统改装和升级的力度又加大了,“蚁穴“里好几个暗店上个月都被一锅端了,否则,这个人也不会找到自己。

    “那你看什么时候合适?”

    吕一心里估摸着时间,“过完端午节吧,端午节后的第一个周六来。”说完,就头也不回的进屋去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