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海鹤书院
合上信封,好似这个世界上,就没有闻人辞这个人了。
闻人一族,也会在景州大苑被挂上谋逆的罪名,有谁会记得,有个少年为了国家,数年如一日的煎熬着,有个少年,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国家。
又有谁会知道,当年的大苑城,有多少少年为了大苑城重见天日英勇赴死。
堂溪微站在船上,回过头,看见了越来越远的大苑。
如今的大苑,已经换了新的太守,城中各方势力也都被朝廷重新洗牌,大苑,已然是一座熟悉又陌生,焕然一新的大苑城了。
新城又有何人会想旧事呢。
堂溪微不知不觉,看着渐行渐远的大苑城,堂溪微又最后看了那一眼信封上的字。
转身。
三个月后。
照州壁西城。
海鹤书院。
海鹤书院,至今成立仅第二年,乃由廷尉府和太常府设立的一个无差别学院。男女均可入学。
由廷尉府廷尉大人松青照领职,招揽天下有志少年,不畏生死,为国而战。
虽然海鹤书院隶属廷尉府,但是并没有任何权利,为了防止海鹤书院有别的势力渗透,也防止圣上忌惮,认为廷尉府想联合各方势力,所以海鹤书院没有给海鹤过多权限,海鹤办学理念就是招收能随时为国捐躯的有志少年,不惧生死,而进入海鹤书院,也必须接受海鹤学院为每个人量身定做的考核,不过统一的基础条件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第一道考验的武力考验,在海鹤学院,一切花销由海鹤书院承担,衣食住行都是较好的,所以也是给了江湖上武功高强却无处可去之人的容身之所。
在第一年招收了五个少年奇才,成立了海鹤学院的一枋。
五人都是没有身份背景的江湖人士。
而今年,招收了十人。
海鹤学院里,松青照和辞西宋此刻正在书房之中,看着递上来的十人名单。
辞西宋眉头紧锁,眼神严肃,花白的头发随风而动,仔细看了看那张纸上之人。
“这个北方月,就是在壁西城出了名的郡主吧。”
要说这个九方月,乃当今皇帝北方镜的嫡亲弟弟九方哲,封号樾,唯一的北方姓亲王,按理来说,亲王不得在上京,得回到自己的封地,但是因为九方镜很疼爱这个弟弟,太后纵容,恩宠加身,借着在封地的府邸未竣工的名义,一直居住在上京,而这个郡主,也是樾王爷独女,樾王爷儿子倒是多,女儿就这一个,太后、皇帝都对其宠爱有加,在壁西可谓大名鼎鼎,出了名的跋扈无礼,蛮横花痴,谁要是惹着这个郡主,下场可不太好,总之,这个郡主,在壁西名声不太好。
头发花白的长者名辞西宋,乃太常府太常大人。
太常,掌宗庙礼仪,掌建邦之天地,神祇,人鬼之礼,吉凶宾军嘉礼以及玉帛钟鼓等威文物,地位十分尊崇,乃九卿之首,兼管文化教育,统辖博士和太学。
辞西宋此人虽然出身富贵人家,但是此人从小便有报国之志,为人刚正不阿,不畏权势,当初办学理念就是为了给江湖上无权无势,无处报国的少年开设一个书院,让他们有机会入学。
所以对官家之人进入海鹤书院很是反感。
官家子弟有太多入学机会,入学选择,但是那些无权无势的江湖子弟,就只有这一个学院可选。
“就是此人。”松青照喝了口茶,看起来对于此人,并没有多大反感。
松青照并不觉得官家子弟全都是些不识五斗米贵的纨绔子弟。
“她是如何通过考核的?莫非是看在官家名字由着她进来的?”辞西宋质问。
“还有这个柳下辞,乃中大夫之子,南荣祈,乃大将军独子,为何今年有这么多官场上的人,我们不是说好了,海鹤招收少年,不与朝廷扯上干系吗?”
辞西宋眉峰拧起,嘴角下弯,额头的皱纹渐渐加深:“招生一事的考核确实是由你把关,但是这三个官家子弟,我不会收。”
松青照放下茶杯,安抚他。
“太常大人,您不必太过担忧,这个九方月确实是太后那边硬塞进来的,她并没有参加考核,许是兴趣起,想来瞧瞧咱们这新开的学院罢了,但是此乃太后亲自点头,朝廷没理由怀疑我们勾结他方势力,再说了,她一个郡主有权势,将来办案办事倒也有可能用的上她这层身份,而且不说这么长远,学院的课程如此紧张,她或许来了几天就受不了打道回府了,不必忧心。再来说这个大将军之子南荣祈和中大夫之子柳下辞,都是通过了考核的,我总不能将通过考核之人拒之门外吧?而且这十人之中,当属南荣祈武功最高,他有独得一份的南荣剑法,那份文考我也看过了,他确实有爱国之心。”
辞西宋不再说些什么,只是心中早已有了主意。
今日,就是十人前来报到开学的日子。
辞西宋和松青照到海鹤书院的大门时,那十个人,早已经等候许久了。
跟在辞西宋、松青照身后的,还有去年海鹤书院招收的五名少年,也就是一枋的五人——钟离寇、达奚师、长鱼枝、北唐戚、辛垣左。
辞西宋和松青照一黑一白的长袍,后面一枋的五人统一着玉簪色的长衣,想来应该就是枋服了。
而院口站着的十人,噢,不,是十五个人。
正零零散散的站着。
一枋的达奚师师姐看了一下人数。
恭恭敬敬的对松青照拱礼道:“大人,人数不对。”
松青照抬了抬眼皮,不用想他都知道是为什么多了五个人。
松青照看了一圈,眼神最终停留在九方月身上。
九方月身着茶花长袍,外披朱柿斗篷,手持石蕊长扇,眼睛炯炯有神,面露不屑与鄙夷的看着松青照。
但是眼神又朝松青照身后的长鱼枝望去。
满眼的星星泡泡都要溢出来了。
她此次来海鹤书院,就是为了长鱼枝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