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烽火关山月 > 第7章 金 兵 南 侵

第7章 金 兵 南 侵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绍兴三十一年(金正隆六年)九月,金国皇帝完颜亮终于发动了对宋国的侵略战争。

    是月二十五日,金国南京城(即宋汴京城)南门大开,一队队骑马的仪仗,旌旗招展地缓缓出了古老的城门。金吾仗八十人开道,随后是手执垂着红绒结子的金花大剑六十人,仪锽斧六十人,殿以卫士八百人,各佩刀剑,其中长行四百人,交脚幞头,红锦袄,涂金束带,弩手及控鹤各二百人,都穿了红地藏根牡丹锦袄,金凤花交脚幞头,涂金银束带。然后方始看到皇帝完颜亮乌纱小帽,窄袖赭黄戎服,乌犀束带,乌皮靴,骑在一匹火炭也似烈红马上,被一群策马揽辔、紫衫红袍的将帅大臣簇拥着,左顾右盼,兴奋昂扬地徐徐前进。皇帝后面是从驾军左右骁骑三千人,横枪跃马,雄武剽悍。出城之后,各道都总管方才一一按行军序列统率所部马步兵依次行进,前后绵亘百十里,盔甲闪亮,旌旗蔽日,完颜亮好不得意。他辛苦经营了数年之久的伐宋战争,终于开始了,回想八月二十九日在武德殿内点将发兵,多么威武,一共发兵六十万,号称百万,分三十二军,设置左右领军正副大都督;又分五路进兵:西路兵十万人由陕西凤翔取散关,右路兵十万人由蔡州取信阳威胁荆襄,左路以御史大夫徒单贞将兵二万人出清河口,以当淮东宋军,东路以工部尚书苏保衡为浙东道水道都统制,统领海船,由海道迳攻临安,以上四路都是牵制之师。中路军三十余万人为伐宋主力,以太保枢密使奔睹为左领军大都督,尚书右丞李通为副;尚书左丞纥石烈良弼为右领军大都督,判大宗正事乌延蒲鲁浑为副,随金主在涡河口和寿春之间伺机渡淮。正先锋兵部尚书、神武军都总官耶律元宜和副先锋神勇军都总管阿邻领兵三万人先期出发。那一天发兵完毕,他当殿赐宴,豪兴遄飞,对众文武说道:

    “当年太师梁王(兀术)连年伐宋,打了那么多仗,拖延了十多年,也没有灭掉宋国。朕此番举兵,思虑周全,必不蹈梁王的覆辙。远则百日,近止旬月之间,即可荡平江南,一举灭宋。”

    想到这里,他带着骄矜得意的神色,转脸问身后的李通道:

    “这次南征,俘获了宋主赵构,得给他个封号,他大哥赵桓是‘天水郡公’,你看赵构封个什么爵衔”

    李通揽着缰绳,想了一下,笑道:

    “启奏陛下,赵构屡违王命,抗拒上国,降一等,就封做违命侯吧。”

    “好,就封作违命侯!”完颜亮得意地傲然一笑,又说道:

    “此番破宋,天下大定,朕就是正统的皇帝了,明年可改年号为‘大定’。卿记住了,此事得胜回朝后就办。”

    “臣遵旨。”李通在马背上欠身回答。

    雄伟魁梧的奔睹和年已七十、须眉皆白的乌延蒲鲁浑相视一笑,各人心中都在暗想:

    “皇帝把战争看得太儿戏了。”

    完颜亮率领大军,跟在耶律元宜的前锋军后面,排山倒海似地迤逦向东南经过陈留、杞县、直奔淮河北岸的亳州、蒙城而来。

    十月初一,耶律元宜的前锋军已经越过亳州,城父,向蒙城进发。中途宿营之后,清晨起来,忽然满天迷雾,模模糊糊,杳杳茫茫,几尺之外就灰蒙蒙地分不清道路、田亩和水塘。元宜探身出了毡帐,看了这等大雾,不觉吃了一惊。皇帝军令惨刻,限明天必须渡淮。如此大雾,怎能行军他原是辽国的贵族,身材修长俊伟,城府很深,五十多岁了,依然髭须乌黑,一双细眼阴森森的饱含了计谋。他善于骑射,头脑清楚,很能打仗。父亲降金时,曾赐姓完颜氏。前几年,又奉旨复姓耶律氏,因此心中耿耿不平,常存介蒂,又畏惧金主猜忌,为官带兵,一直小心翼翼。今天迷雾过大,怕误了金主限期,正在踌躇,猛安唐括乌野,一个三十多岁、身躯滚圆、紫脸庞、粗壮鲁莽的大汉,急步过来嚷道:

    “这么大的雾,分辨不出路径,人马都行不得了,怎么办”

    “去我一个熟悉路径的本地人带路吧!”耶律元宜想了一下吩咐道:“快差一个谋克去找人,马上带到我这里来。”

    过了片刻,唐括乌野和谋克乌里补匆匆带了一个庄稼老汉过来。耶律元宜上下打量一番,是个道地的汉族农民,穿一身打了补钉的土布衫裤,腰间插了一杆旱烟管,为人倒还老实,便问道:

    “此去蒙城还有多少里程”

    “大概,总有一百二十里吧!”老人想了一下说道。

    “胡说,曾听得人说只有八十里了。”耶律元宜威严地盯住老汉喝道。

    “是这样,将军,”老汉不慌不忙地说:“乡间的路有小路,有大道,今天雾大,走不得小路,所以有一百二十里地。”

    “哦,那末你能带路吗带到蒙城,重重有赏。若是存心欺骗,有意带错了路,小心你的脑袋。”耶律元宜严厉地瞅住老汉说道。

    “不敢,小老儿不敢!”老汉诚惶诚恐地说。

    “好,唐括乌野,”耶律元宜命令道:“叫这老汉带路,派人押住他,若不老实,就地宰了。”

    老汉笑笑,跟了唐括乌野走了。他姓萧,世居本地,自从绍兴十一年宋金划淮为界,蒙城成了金国的土地,常使他痛心垂泪。每每偷渡淮河,探望淮南亲友,瞻望一下大宋的疆域人物。逢年过节,严严地关上了门,悄悄供奉“大宋皇帝万岁”的牌位,领了合家大小向南叩头,洒泪告诫子孙切莫忘了是大宋的子民。昨夜听得人喧马嘶,田埂外开到一拨金国的军马,浩浩荡荡,不见首尾,在近处扎营宿夜。那些兵士有老有小,虽然盔甲整齐,却一个个愁眉不展,闷闷不欢。有人到萧家借火煮饭,说是大金皇帝御驾亲征,即刻就要渡淮伐宋。老汉听了,心里一沉,等金兵走了,忙唤大儿子安保叮嘱道:

    “眼看金兵就要渡淮。前天听说对岸寿春有了宋军,是李太尉的军队,大概有了防备,却不曾听说涡河口有宋兵守御。你快揣些干粮,连夜赶向涡河口。此去路程两百余里,估计金兵明天到蒙城,后天便到涡河口了。你一刻也不得停歇,拼了命也要在明天赶到涡河口,渡河到对岸去向宋军报警。孩子,大宋朝又要遭难了,我不忍啊,你快去吧!”

    萧安保毅然道:

    “爸爸放心,国家有难,孩儿舍了命也要在明天赶到涡河口,你老人家自己保重。”

    老汉含泪点了点头,安保急急收拾一下,乘黑夜抄小路,直奔淮河渡口去了。

    此刻萧老汊被乌里补反绑了两手,由兵士牵着在前引路。他横下了一条必死的心,藉着大雾遮蔽,坦然地慢吞吞把金兵引向了西边,远远地离开了蒙城。幸好雾气浓重,直到中午方才渐渐消散。接下去又是个阴霾天气,乌云遮日,金兵不知方向。中午用了干粮,略息片刻,继续趱行,来到一条大河,乃是淝水,是往寿州去的。萧老汉告诉他们这就是涡水,金兵于是沿着河岸继续往南。他想,寿州对岸就是李显忠防守的寿春,不怕金兵偷渡。直到傍晚时分,细心的耶律元宜计算时辰该到蒙城了,却全不见城池的踪影。他起了疑心,派人打听了,才知道这里是淝水边上的王家市镇,蒙城恰在正东一百里处,是老汉带错路了。耶律元宜知道上当,怒冲冲地命卫士传呼唐括乌野和乌里补立刻把萧老汉带了来。老汉知道死期已到,昂然努目,挺立在元宜面前,不等对方开口,就哈哈笑道:

    “你们上当了,今晚休想去蒙城了。老汉是大宋人,是杀是剐,随你们的便吧!”

    耶律元宜又急又恼,阴险地冷笑道:

    &34;好,我成全了你!”

    说罢一挥手,下令道:

    “拖出去,吊在树上,乱箭射死!”

    萧老汉被吊在树上,他倔强地转身向南,高呼道:

    “大宋国官民!金兵打过来了!快守好淮河渡口!”

    乌里补带领兵士弯弓搭箭,将老汉射成个刺猬一般。老汉临死,还忍着剧痛高喊:

    “快守住淮河…!”

    萧老汉的儿子萧安保一天一夜不曾歇息,舍死急奔,于次日傍晚赶到了涡河口的荆山镇。乘黑夜,浮水过了淮河,到对岸涂山镇上岸。浑身湿漉漉地,到处打听宋军的营地。可是当地人都说不知道。有一个茶馆主人消息灵通,告诉他:

    “听说建康都统制王权将军带了大军驻扎在庐州府,前天派了一小支人马来淮河边上察看了一下,见到对岸太平无事,又回去了。说是金兵若来,他们自会开拔过来守河的。”山谷萧安保疲劳过度,受到这一意外的打击,支持不住,两眼一黑,昏倒在茶馆门外。庐州去此两三百里,金兵明天就到涡河口,怎么也来不及报警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