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烽火关山月 > 第16章 赵 构 复 位

第16章 赵 构 复 位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这天深夜,丞相朱胜非忽命内侍轻叩隆祐宫门。太后与张夫人已经睡了,急忙披衣起床,太后浑身战抖,不能自禁。白天已经知道苗傅临平兵败,韩世忠兵临北关,莫非勤王军马已经攻进杭州城来,丞相报喜来了她一边让宫娥替她穿上团领大袖百鸟朝凰绛纱袍,这是为太后垂帘听政特制的袍服,一边脑中紧张地翻腾思虑。抬头仰望花窗外的天穹,今几是三月二十九月尽夜,漫天黝黑,只听得淅淅沥沥的雨声,她想象着韩世忠等兜鍪金甲冒雨骑马入城,在宫门前下马报功的欢乐景象,她快活得发抖了,苦日子终于熬到头了。然而忽又想到,如果是勤王大军入城,苗傅等逃遁,丞相只需命内侍禀报一声,让太后知道就是了,很不必亲自面奏。于是想到了坏的一面。今日午前,她命丞相召苗、刘至都堂商议皇帝复辟的事,苗傅已允,刘正彦却咆哮反对,说是“出尔反尔,不成事理”,结果不欢而散。这么夜深,丞相来到,莫非刘正彦垂死挣扎,伤害了官家,或则意图裹挟太后、官家和皇子一同开城出逃想到这里,越发抖得厉害。然而终渐渐镇定下来。自从叛军兵变,她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再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张夫人穿好衣服过来了。她默默地替太后理了一下发髻,从容笑道:

    “太后,丞相这么晚来,必有好消息。”

    “怎见得张姐!”

    “朱相公是个细心人。坏消息她能延则延,必不让太后多受惊恐;好消息则恨不能早一刻给太后知道,好让太后高兴。”

    “张姐,奴这一生历尽坎坷,真不想还有什么吉利的事体。”太后一声长叹,抱着去听一个最凶险的恶耗的凄凉心情坐进竹舆,由张夫人陪着来到偏殿。小黄门垂下竹帘,朱胜非在帘前陛见,奏道:

    “太后大喜,皇上可以复辟了。”

    “哦! ”太后惊喜道:“刘正彦不反对了吗”

    “不反对了。军中请求皇上复辟的奏状刚才已由王世修交了上来,从准备将以上,直至苗刘,都具了名,请太后过目。”

    宋代兵制,太平年间,军官须经训练,称为训练官;考核合格的,方才转为准备将;这是最低级的军官。以上为副将、正将、统领、统制。现在奏状由准备将以上具名,那就是全部军官都具了名了。

    朱胜非将奏状递与内侍万福转呈太后。太后就灯下细细看了,两手喜极而抖,不由得泪水莹莹,叹道:

    “皇帝复位,奴的责任尽了,好不容易啊!”顿了一下,又说道:“朱相公,还有什么事情该办的,赶紧点儿办,让官家明儿就回宫吧。”

    “是,太后放心,官家虽是复位,这三劝三让,三奏三答和太后手诏与复辟赦文都是少不了的。臣已命翰林学士张守与签书枢密院事李邴,今晚在都堂通宵草拟。明儿四月朔日(初一日)朝会后,臣即率百官至睿圣宫上第一表,务在午前三奏三答完毕,恭迎皇上还朝。”

    “好吧,明儿午前哀家在宫中等待皇帝回宫。今晚不早了,相公下去歇息吧。”

    次日早朝散后,太后怀抱小皇子乘舆回宫,在潘贤妃房位前下舆。贤妃至舆前请安,太后笑道:

    “百事已备,丞相已率百官去睿圣宫迎请皇帝复位,午前就可以回宫了。尔收拾收拾,命御膳房准备些酒菜,替皇帝压惊。”

    “是, 臣妾奉旨。”潘贤妃多少天来忧郁清瘦了的粉脸上,这才绽露了笑容,流泪道:“这许多日子,多亏太后内外调护,官家才能安然回宫,臣妾没齿不忘。”

    “别哭,别哭,这是喜事,该高兴才是。”太后把皇子抱给贤妃,大笑道:“喏,把孩子领回去吧,他的父皇健在,小小年纪居然也坐了二十多天的龙廷,真是自古少有!哈哈,

    今儿他可以退位了。这孩子很听话,坐朝时不吵不闹,也不撒尿,给他做些好吃的犒劳犒劳吧。”

    贤妃抱过孩子亲了一亲,把他放下,教导道:“孩子,去,给太后跪下磕个头,谢太后保护你父子的大恩大德。”

    小皇子果然跪下向太后磕了个头,口齿清晰地说道:

    “谢太后大恩!”

    太后开怀大笑,抱起他又亲了一亲,叮嘱万福道:

    “等官家回宫时,早早的来禀奏。哀家想念皇帝,真是盼煞人了。”

    太后喜吟吟地回到隆祐宫,叹息着向张夫人道:

    “皇帝经此一番磨难,该会老成些了。只可惜今天当奴高兴的时候,却见不到一个不易多得的有远识的人。”

    “太后说的是邵成章”

    “是他。当初皇帝若是肯听他的谏劝,何致于闹出这场滔天大祸。”

    “他原该早就赦回了。都怪康履这该死的混帐小子,偷偷把赦文压了下来。不是他兵变被杀,我在御书房发现了那道赦书,还以为老人家已经故世了哩。”

    “张姐,但等赶走了苗傅他们,就把赦书发了下去。张去为那小子年纪轻轻,不曾干什么坏事,也让皇帝赦他回来吧。不然官家身边可没个得心应手的内侍了。”

    这当儿,丞相朱胜非正在睿圣宫进行三奏三答的揖让大典。文武百官先上第一表,恳请皇帝复位。赵构骤然听到这个禀凑,又喜又怨,冷冷地说道:

    “我在这里很好,已经准备出家修行了。反正朝廷有太后作主,大可不必回宫了,也省得人家日后再来个兵谏。”

    丞相知道官家心中有气,竭力婉言敦劝,赵构这才回心转意,顺水推舟,也就应允了。但是礼仪上揖让的文章还得做足,庶可留诸青史,千古传为美谈。于是胜非取出太后手札,交与赵构,大意是:

    “今日朔日,吾儿宣入禁中,受百官朝贺,以副群臣仰望。”

    赵构奏曰:

    “臣疾作,已奉表起居,容臣望日(十五日)趋诣。”

    太后又诏:

    “嗣君冲幼,强敌未宁,臣僚恳请,不可重违,宜复御朝,以安中外。”

    百官再上奏,帝答曰:

    “太后垂帘,当共图国事,不然,不敢独当。”

    赵构这番话一则是尊礼太后,要求太后继续垂帘听政,他才敢临朝复位;二则对苗傅等人的跋扈,仍然十分畏忌,有太后垂帘撑腰,方能稍稍安心。太后明白了官家的顾虑,只得懿旨应允。

    这些表章奏答和太后手诏多数都是昨夜张守、李邴锁在都堂内通宵赶拟的,今日不过派个急使在行宫和睿圣宫之间走马传递,表示皇帝的谦让美德,匆匆在午时以前完成了三表三答。可知昔日王莽代汉,曹丕篡位,三揖三让,忸怩作态,都不过是玩的这类手法罢了。

    将近午时,宫中忽报皇帝御驾已由百官迎奉,策马回宫,城中百姓夹道焚香礼拜,太后听了大喜。不片刻,只听得履声橐橐,皇帝疾步进入隆祐宫,且喜且愧,伏地泣拜道:

    “太后,儿臣惭愧,几乎见不到太后了!”

    太后也喜极垂泪,殷殷叮咛道:

    “吾儿,过去的事,须谨记在心,终身莫忘‘亲君子,远小人’的古训,也不枉受此一番磨难。”

    “是,儿臣终身不敢忘怀。”赵构啜泣道。

    “好吧,起来吧,百官大概都等在前殿了,哀家和吾儿一同去受百官朝贺。潘妃和皇子与你久不见面,你先到前边看望他们一下,哀家随后就来。”

    赵构拭去泪痕,匆匆出园来到福宁殿,潘贤妃早已怀抱皇子等在殿中。

    贤妃命皇子向父皇叩了头,说道:。

    “官家,你很想念孩子吧快和他亲亲。他成天喊着爸爸,到处找你。”

    赵构皱了皱眉,三角眼闪烁着阴沉的神色,勉强抱起儿子,想与往日一般,和他亲了又亲。但是望着这个穿着簇新的浅黄色龙袍的小皇子,不知怎么无端地涌上一股忌妒厌恶的情绪。 心中暗想:“这是每天代替朕随了太后坐朝的新天子,朕本不该生下他来。”幽禁了二十五天之后,他的精神变得忧郁烦躁,心理也忽然时常恐惧多疑了。他的脸上本来就少有笑容,这时越发拉长了,他没有亲一下,就把孩子推回给潘贤妃。

    “不,”潘贤妃把孩子推还给他,笑道:“这个小皇帝代替你坐了这许多天的龙位,今天您回来,他可以‘退位’了。赏他些什么吧,您不知道太后夸奖他多乖!”

    赵构忽然一阵恶心,粗暴地几乎是把孩子扔还给潘妃,贤妃没有接住,孩子重重的摔到地上。望着父皇骇人的面容,孩子放声大哭起来。赵构大怒,拂袖道:

    “哭什么,冤家!”

    不料袍袖一挥,把潘妃梳妆台上一面铜镜拂落在地上,一声尖锐刺耳的声响,更加惊坏了小皇子,顿时两眼上翻,全身抽搐,惊厥过去了。

    “冤家,死不了的!”赵构又迁怒于潘贤妃,跺足骂道:

    “为什么不把铜镜放好为什么不把铜镜放好!”

    说罢,也不管孩子死活,转身出宫去了。

    潘贤妃急忙抱起了不断抽搐的孩子,伤心的泪珠滚滚而下,反复喃喃说着:

    “奴错了,这铜镜;奴错了,这铜镜……!”

    她的神经失常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