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三战三捷
三月初二,地点:覆舟山。
此乃紫金山山脉西走入城的第一山丘,北隔明城墙,毗邻玄武湖,因临湖一侧陡峻如削,象一只倾覆的行船,故曰覆舟山。
这里曾是桓玄多次游猎、消夏纳凉、娱乐休闲的福地,却因一群不请自来的“游客”,扰乱了雅致。
来人正是刘裕军士,他们为了爬山,饱餐一顿之后,便将剩下的吃食全部扔掉。
此举虽有破坏环境之嫌,但颇有项羽的破釜沉舟之风。
刘裕是贴心的领导,吃饱之后,他让小伙子们轻装简从,同时命一些老弱残兵满山遍布旗帜,烘托欢乐的氛围,如此一来登山的兴致更加浓厚了。
刘裕的军士是高兴了,但是却吓哭了楚军的斥候。
这漫山遍野的旗帜,该有多少人啊,赶忙回去禀报“裕军四塞,不知多少。”
桓玄听后益加忧恐,立刻派遣武卫将军庾赜之率精卒副增援诸军。
虽然桓玄吓坏了,但是桓楚军中有不少士兵看出了门道,大呼:这不是俺北府军传统技能——草木皆兵么?
这些人原本是北府旧将,被迫收编入桓楚军队,如今见到娘家的部队来,哪有什么斗志,不当场投敌都算是对楚军忠心的了。
刘裕见士兵也玩的差不多了,便开始提刀冲锋,将士们见老大都冲锋了,同样跟在身后劲头十足,皆殊死战,无不一当百,呼声动天地。
当一个人气运冲天之时,连老天都会给你助兴。
天空就像你的眼睛杀人又放火,骤然刮起东北野风。
霎时烟炎慓天,宛如夜总会。
鼓噪之音震动京邑,桓谦等诸军大溃。
桓玄望向漫天烟火,好不壮观,好不震撼。他知道自己是时候出去走走了。
好在他平时都有用小舟装宝贝的习惯,石头城附近早已备好轻舟,也算是料敌先机了。
在确定桓谦兵败之后,不做犹豫,立刻率领亲信数千人,声言赴战,实则带着其子桓昇,侄子桓浚跑出南掖门。
刚一出门便遇到前相国参军胡籓,这位耿直男发现,皇帝赴战的路线不对劲,赶紧执马鞚谏曰:“陛下走错地方,今羽林射手犹有八百,皆是神射手啊,他们受累世之恩忠心不二,早就准备好了,就等着您去了!”
桓玄见到自己逃跑被人发现了,极为尴尬,也不说话,举着马鞭指了指天。
胡藩愣了愣神,错解其意道:“老大,都啥时候了,天上可不兴去啊!您要领兵赴战啊!”
桓玄被这个榆木疙瘩给整无语了,直想骂娘。若不是时间紧迫,他真想送这个胡藩立刻上天。
索性无视这个一根筋的大臣,鞭马而走,西趋石头,与心腹殷仲文等人浮江南走。
纵然是皇帝,逃跑之时亦不过丧家之犬。
一路颠簸,经日不食。
一直跑到晚上,桓玄的左右才弄来一碗粗米饭。
娇生惯养的桓玄哪里吃过这等的粗饭,吃的时候竟然噎着了。
小儿子桓昇才五、六岁,见到老爹如此模样,也颇为懂事的抱其胸而抚之。
桓玄悲不自胜,泪如雨下。
人类的悲伤各不相同,同样哭泣之人何止桓玄。
在刘裕义军攻入建康,在夹路欢迎的民众中,有一位抱婴孩的壮汉格外显眼。
刘裕走近一看发现是此人是侥幸活命的地下党员王仲德,而他怀抱着的乃是已故烈士王元德之子王方回。
他当即接过王方回与王仲德一起抱头痛哭。
胜利来之不易,所以活着的人才要倍加珍惜,为了表彰王家两兄弟的功绩,刘裕追赠王元德为给事中,任命王仲德为中军参军。
……
刘裕军仅用五天的时间攻占敌军司令部,并派遣刘钟据东府之后,甚至都能赶上双休日。
在三月初三。
刘裕坐镇石头城,立留台,总百官,焚桓温神主于宣阳门外,造晋新主,立于太庙。
至此,晋王朝在刘裕不世功勋之下,神奇复辟。
随后,刘裕派遣诸将继续追击逃跑的桓玄,令尚书王嘏率领百官前往寻阳奉迎晋安帝司马德宗的乘舆,最后诛杀留在建康的桓玄宗族。
桓楚旧臣见到刘裕大开杀戒,无不诚惶诚恐,吓得瑟瑟发抖,赶忙商议对策,派遣中间人王谧前去说和,表明大伙要联名推荐刘裕领扬州刺史。
刘裕见到老熟人王谧到来,当然知道这帮人的心思,他没有接受众人美意,反而让王谧为侍中、领司徒、扬州刺史、录尚书事。
刘裕深知屠刀的覆盖面不能太广,对此他拿捏极有分寸。
他率领乃匡扶正义,恢复晋祚的正义之师,自己怎能带头贪图这些虚名。
刘裕在政治上是有天赋的,他在表面扶持王谧做政治花瓶,既可以提高他的威望,同时也可以省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刘裕比起他曾经的老东家刘牢之强的不止一星半点儿,前者可以为一点蝇头小利放纵士兵烧杀抢掠,而后者不仅不放纵,甚至还严加约束。在攻入建立之际,第一时间便派遣自己的小舅子臧熹进皇宫,收图书、器物,封闭府库。
务实的刘裕对那些虚头巴脑的头衔他可以不要,但实实在在的军权,以及弟兄们的封赏,他则来者不拒。
很快他便正式成为使持节、都督扬、徐、兗、豫、青、冀、幽、并八州诸军事、徐州刺史,这样的实权人物。
跟随自己起事的众兄弟同样加官进爵,诸如刘毅为青州刺史,何无忌为琅邪内史,孟昶为丹阳尹,刘道规为义昌太守。
相比起王谧的幸运,另一个名叫刁奎的人算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了。
时任豫州刺史的刁逵在前不久才挫败诸葛长民的兵变阴谋,派人用囚车羁押这个“叛徒”前往建康请赏。
谁知囚车在半道上,便传来京邑沦陷,桓大皇帝带头跑路的消息。
负责押送诸葛长民的士兵顿时正义感爆棚,破开囚车当即要与诸葛长民一起返回历阳手刃伪朝刺史刁奎。
刁奎得知这事儿想要弃城逃跑已经来不及了,因为曾经阿谀奉承的部下忽然变得刚正不阿,他们此刻表现的极其“深明大义”,立即绑了刁刺史,听候诸葛大人的发落。
有道是风水轮流转,诸葛长民那扬眉吐气的劲儿自是不必描述,亲自将刁奎装上自己享受过的囚车,押往建康。
那么这个倒霉蛋会有怎样的结局呢?请待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