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人道寄奴曾住 > 第33章 风云再起

第33章 风云再起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桓玄正式与朝廷结怨,早已闹得的东晋朝野人尽皆知。

    司马元显很没面子,身在高位久了的人总会有刚愎自用的坏毛病,总认为下面的人都应该听他的。如今孙恩之乱已是强弩之末,他觉得是时候收拾桓玄这个不听话的佞臣了。

    朝野之中龙虎相斗,群臣殚精竭虑,深怕自己站错了队祸及于己。

    司马元显刚要统一思想伺机反击之时,便有人表示甘为元显门下牛马走,当为内应。

    真是刚想瞌睡就有人送上枕头,司马元显对这种有眼力见的人,大为欣赏。

    前来投诚之人是何人呢?此人现为桓玄麾下的武昌太守,庾楷是也。

    其实此人也是司马元显的老熟人了,在王恭二次讨伐之时跳腾的是最凶的,但是一点便宜没捞着,就连自己的豫州刺史的官位也给弄丢了,最终还是投靠桓玄才混个武昌太守的官缺,从刺史到太守,也算是断崖式降职了。

    种种前科表明,此人是一个左右横跳的政治投机分子。

    然而司马元显则不在乎的表示:“这小弟不错,能处!”

    现阶段司马元显有着朴素的价值观,那就是不管你是谁,只要你喷桓玄,那咱们就是同志。

    庾楷也正中司马元显的下怀,呈书痛斥桓玄:“桓玄丧尽人心,众不为用,如果朝廷这时派军队去征讨,那么我一定作内应。”

    司马元显听到桓玄旧人对自己痛陈利害,当即下定决心讨伐桓玄,好给自己出口恶气。

    随即找到了自己的狗头军师张法顺商议讨伐之事。

    张法顺哪里看不出司马元显铁了心想要收拾桓玄,不好劝阻,只得顺从道:“桓玄刚得到荆州不久,人心尚未归附,如果趁机讨伐,以刘牢之为先锋,明公率大军跟进,必定能够荡平桓玄小儿。”

    司马元显听后心潮澎湃,感叹还是法顺的小话说的带劲儿。瞬间觉得自己又行了,收拾桓玄不过是弹指一挥的事儿。

    随后,他立刻让张法顺前往京口去通知刘牢之,告知其必须出兵西征的事。

    坐镇京口的刘牢之见到司马元显心腹到来自是诚惶诚恐,在得知来意之后则犹如五雷轰顶。

    兵法云:主不可因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刘牢之明白司马元显是因赌气而选择出兵,久经沙场的他哪里会不清楚,以现有实力与强大的桓玄军开战胜算不大。

    一群玩弄权术之人哪里懂军事,桓玄这两年的休养生息使得士卒得到充分的休整,可谓是以逸待劳,对方不主动出兵都是万幸,己方却不知隐忍、不知好歹的去招惹他们。

    刘牢之一介武夫心直口快,当即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希望司马元显三思而后行。

    他虽说的头头是道,但他终究是不懂政治。

    张法顺听到了刘牢之的这番言论,嘴角微微动了动,这无疑惹恼了他。

    刘牢之其实并非反对司马元显,只是单纯从军事层面上分析战争的利弊。

    然而在元显派眼中,这种反对上峰意见的行为就是首鼠两端,是异己,是要除掉的。

    张法顺在从京口回到建康向司马元显复命时,便将刘牢之的种种言行添油加醋的向司马元显陈述。

    同时他还为司马元显出了一个绝好的坏主意:便是要求刘牢之斩杀桓玄的兄弟桓谦,以示不二心,若刘牢之不受命,就把其当逆贼诛杀。

    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讲,张法顺说的并没有错,逼着刘牢之杀桓谦,迫使其于与桓玄划分界限,提前缴纳投名状。

    可这种思维是典型的政客思维,在军事上便行不通了。有道是用则不疑,疑则不用,临阵杀将那是兵家大忌。刘牢之不是王恭,你把刘牢之杀了,北府军还不立马哗变。

    面对这种自断一臂,自废武功的提议,身为一代年轻有为的权奸司马元显多少有些自知之明,在斟酌了片刻后,最终没有敢采用这种玩火自焚的做法。

    因为司马元显认为这个刘牢之虽然不是什么好东西,可思来想去他也没理由反自己啊。

    既然如此,收拾老实巴交的刘牢之不急于一时,可收拾骄纵狂竖的桓玄却箭在弦上。

    就在卧龙向凤雏问计之后,司马元显和桓玄这两个奇妙的对手,很快就要在东晋这块大地上展示各自的才华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