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人道寄奴曾住 > 第11章 元显发功

第11章 元显发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说道司马元显,乃是个狠角,虽然年仅十六、七岁,但格局却很大,堪称脖子以下都是格局的小伙子。

    他早就料到这位握有兵权的国舅爷王恭早晚要有大动作,若是只一味地满足对方需求,无异于饮鸩止渴。

    第一次杀王国宝时他就嗤之以鼻,如今若再处理了司马尚之兄弟,那么都等不到下一次,就可能把他们父子俩一锅烩了。

    司马氏夺天下的过往历历在目,曹爽的故事还犹如在昨天。

    政治从来都你死我之争,岂有坐下来商量的道理。

    遥想司马懿与曹爽争权夺利,天真的曹爽斗到最后,居然不想玩了,想要回家做个富家翁。

    结局可想而知,曹爽大祸临头,直接被屠灭了三族。

    如今少主即位,与当年的境况何其相似。

    风云已起,势不可挡。

    王恭磨刀霍霍,可谓来势汹汹。

    与之一同起事的,还有小伙伴殷仲堪,加上庾楷,其势力可着实能够覆盖其势可占大半个东晋。

    为了响应发起人的号召,荆州方面不愿像上一次讨伐般寂寂无名,率先打起了第一枪。

    殷仲堪从荆州出发,沿着长江,从上游往下游打宛如猛虎下山,很快便以雷霆之势杀向湓口。

    江州防线宛如纸糊的一般,不堪一击,就连主帅王愉也被生擒。

    可怜新任刺史,新官上任一把火还没烧,就差点把自己火化了。

    替王愉烧火之人绝非浪得虚名,乃是殷仲堪大军前锋之一——桓玄。

    相传其母马氏于月下见流星坠铜盆水中,忽如二寸火珠,冏然明净,竞以瓢接取,得而吞之,若有感,遂有娠。

    也不知马氏为何如此强悍,什么都敢吃,也不怕食物中毒。

    总之,在桓玄出生之时光芒满室,令其天生带着bulingbuling的光环,就连小名“灵宝”,也跟一个天尊的名字是一样的。

    这样的猛人,要说他是光、是电、是爱、是暖、是希望、是人间的四月天、是天上的太白仙都会有人相信。

    如此花里胡哨的出生方式,投胎的本事必然不会太差。

    桓玄乃父正是东晋名将桓温。

    要说这般门第,有这么个好爸爸,这官二代早就应当发家致富了,奈何当初桓温起势后把司马家搞的太狼狈,以至于后来桓温死后,司马道子都十分忌惮,仍对桓氏后人多有“关照”。

    打压必然会招来不满,要知道桓玄可是“灵宝”,怎可让珍宝蒙尘。

    祖上阔过的人,会理所当然的认为太守都是小官,在桓玄担任义兴太守期间就不断阴阳怪气道:“父为九州伯,儿为五湖长!”

    所以这种人天生就是要捣乱的主,起兵造反也不过是小意思。

    大军前锋之二同样值得介绍,那便是与桓玄同样有名的杨佺期。

    要说杨佺期亦是很有来头,乃是东汉太尉杨震的后代,弘农杨氏子弟,这个士族牌子可是在全国驰名,要论起门第比起东晋四大家族都要厉害。

    只是可惜这个家族南渡太晚,属于半路革命,等过江之后还没来得及喝一口热汤,便处处受人排挤。

    眼见的曾经的小家族都霸着大官来做,杨佺期身为杨氏子弟,岂能郁郁久居人下,他同样以光耀门楣为己任,遇到起兵讨伐这样有趣的事情自然会积极参加的。

    并且此人绝非夸夸其谈之辈,他性格沉毅果敢,个性勇猛,武力值也不容小觑,年轻时与前秦交战屡建战功。

    有这两个活太岁做先锋,解放湓口弹指一挥,就好比青铜与王者打排位,基本属于平推。

    主角王恭还没怎么动手,配角殷仲堪都快带人打到决赛圈了。

    霎时间,就连酒蒙子司马道子都吓得双腿发软,两眼发灰。

    谁会想到战势刚起,俨然一边倒,仿佛胜负已分。

    不过王恭的小团伙虽然打得如火如荼好不热闹,但事实上还是有些心虚的,因为他们去攻打建康,无论如何都缺少一个正当性。

    虽以清君侧之名出兵讨伐,但是司马皇室始终不予认可,实属师出无名。

    既然师出无名,那么便很难得到天下之人的云集响应。

    司马氏在南渡以后大多数时候都是充当“花瓶”的角色,可这个花瓶却是皇权的象征,由于皇权思想个根深蒂固,人心不管怎样还是在司马家这边,哪怕王恭贵为国舅爷也排不上号,镇不住场的。

    不仅主流舆论是这样认为的,就连王恭手下的北府军将领刘牢之也人认同,表示您头一次清君侧,人家司马家族给足你面子杀了王国宝,这才没几天,你又玩这一手,总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清君侧吧,做人要厚道啊。

    刘牢之的劝谏不无道理,然而一个“兵头”的话,又怎会被高贵的王恭放在心上。兵家子弟相比高贵的士族就如一支芦苇靠在玉山边一样低微。

    王恭当即反驳道:“你说的好有道理,但是我觉得没有什么道理。”

    如今形势大好,他才不信煮熟的鸭子能让癞蛤蟆吃了。

    面对上司这种心比天高的昂扬状态,刘牢之也只得选择沉默。

    人心不齐,再华丽的大厦也有坍塌的隐患。

    客观的说,刘牢之所言亦有道理,况且现在实际与王恭对线之人,早已不是司马道子那个酒囊饭袋,而是心眼能论斤称的小年轻司马元显。

    ……

    中央军被打的措手不及,但还是依托主场优势,迅速组织军队,兵分两路试图反抗。

    东路军由卫将军王珣、右将军谢琰指挥,抵御王恭。

    西路军则由司马尚之指挥,讨伐庾楷,阻击殷仲堪。

    九月。

    西路的司马尚之在牛渚对曾经的阶级兄弟庾楷重拳出击卓有成效,要不是庾楷跑得快,差点就被生擒活剥了。

    这场小胜为中央军提振了不少士气,给朝廷挽回些颜面,但是大伙还没高兴两天,西路军便迎头撞上了殷仲堪的主力部队,结果被后者一顿爆锤,几乎全军覆没。

    经此一战,中央军彻底失去了一支臂膀,在西边已无一战之力,在东面又面临的虎狼之师北府军,形势陡然岌岌可危。

    大火即将要烧到眉毛了,司马元显知道,是时候发动自家的祖传绝技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