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毕业余晖
夕阳褪去了炽热挂在江边,马路暂停了喧嚣躺在昏黄的路灯下,行道两旁的法桐托起修长的身影,尚有余温的江风拂过茂密的叶林沙沙作响,江城的傍晚在映日余晖里结束了一天的繁忙。
透过法桐密密麻麻的叶缝,暗沉的灯光散落到路边小酒馆的瓦顶,露天的场院上,段加林迷离的眼神望着在推杯换盏的同学,在欢声笑语之间,他眼前浮现起这四年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首先映入他眼帘的是长发及腰身形修长的背景,一席长裙转身之间,明目皓齿的渐露让他不由得会心一笑,林墨祺,这个可望而不可即的女生,是他这四年来唯一坚持去图书馆的动力。继而浮现的是父母佝偻的背影,父母数十年含辛茹苦,终于能在自己毕业之后稍微卸下千斤之担,想到这里他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脸上也展露出欢快的笑容。
“一个人偷着乐啥呢,准在想林墨祺了吧加林。”宿舍老大张远一把拍在他的肩膀上。
“没有没有,来接着喝,祝哥几个一路顺风,飞黄腾达。”段加林倒满酒杯,杯中酒一饮而尽。喝完这顿散伙酒大家将要奔赴全国各地,大部分的同学选择了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在校招的时候大家基本上都找到了工作,段加林凭借着优秀的毕业设计也得到了两家沿海地区大公司的青睐,按照绝对大多数人的选择,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签下合同。但是他并没有签,也没有把相关的情况跟家里商量,因为相对于择业他选择了创业。
这个念头的由来要从前几天说起,每到毕业季一到来,宿舍门口收废品的老大爷生意最旺的时候也就到,书籍,纸本,塑料瓶,一车一车的往外拉不赢。家里近或者有条件有车接的同学可能会把自己的杂物带回家,大多数的同学基本都是就地卖了,书本买的时候可能是几十元一本,卖的时候就都是按斤称,那时候的纸两毛钱一斤,读了四年的书一起也卖不了几块钱,但是也没什么特别好的处理方式,相对来说也算环保。卖完书还没回到宿舍,就已经把卖书的钱花完了,兄弟伙一个一根雪糕,开开心心的回宿舍收拾东西,像极了败家子的模样。走在后面的段加林注意到那收废品大爷的老伴在一楼宿舍门口挨个询问,好奇心促使他走了过去。原来大妈是在询问是否有不需要的衣物,鞋子,被子这些,如果不要了她可以负责免费帮忙收走。段加林的第一反应是难道是收集这些用于爱心捐赠吗,那时候的贫困山区确实非常困难,旧衣物这些捐赠过去确实是大量需要的。而且确实收集这些旧衣物的在当时很少见,收废品的也基本不收旧衣物,除了捐赠,在当时来说没有别的太大价值。大妈的回答是用于爱心捐赠的,但是段加林看着大妈如同收拾宝贝一样打包着旧衣物,似乎嗅到了不一样的气息。
第二天一早,怀着好奇心的段加林骑着自行车到了学校附近的废品站,询问得知,人家根本就不收这些破烂。但是老板提了一嘴,听说沙湖路走到头右边大樟树下有一家废品站老板收这些东西,可以去问问人家要不要。段加林飞快的蹬着自行车看到了那个大樟树下人头攒动的废品站。小小的废品站门口虽然看起来乱七八糟的东西堆着杂乱不堪,但是做生意的老板却有条不紊,嘴里叼着的烟从点燃就没有离开嘴,一只手拿笔在一本硬壳本上记录着斤两,画着普通人看不懂的结算杠,另一只手拿着称饼熟练的来回盘拨。还有两个穿的脏兮兮的工人在熟练的搬运码放各种刚收的废品,面对着源源不断的来卖废品的顾客,一个繁忙而有序的小作坊。段加林看老板一时忙不开,先走进放货的仓库逛了起来。书本,纸壳,塑料瓶,玻璃瓶,金属类,这些平时生活中看起来不显眼的东西,在这废品站的仓库里,按各自的品类堆积成一个个小山包,看起来还是有点壮观的。走到仓库的角落处,段加林发现了眼熟的包裹,用床单,被褥,或者是窗帘打包起来的,一个叠一个堆到了仓库的顶部,通过对折的角缝隙,果然看到里面包裹的是衣物之类的东西。这时候仓库的后门打开了,走进来了一个扎着马尾辫,背着个斜挎腰包,个子不高瘦黑但眼神干练的中年妇女。得知段加林是来问这边收不收废旧衣物的,老板娘清脆又响亮的嗓音说着收,越多越好。果然段加林在这得到了不一样的答案,老板娘表示这个旧衣物这些东西是帮人收的,以前这东西没人要,现在有个老板收这个,捐赠什么的不太清楚,回收的价格跟字壳差不多,而且也不用自己送货,那边定期有人过来拉货,看着比较省事还能赚点钱就顺带帮着收。段加林从老板娘那得知明天这边会出一车货,寒暄了几句之后就离开返回了宿舍。
回到宿舍之后的段加林跟张远聊起了今天的事情,张远表示对这个好像有点印象。这事听他爸爸聊起过,八十年代的时候他爸爸在北京做小生意,那时候就有国外进口来的衣服,打包成一捆一捆的,什么品类都有自己随便挑,主要是价格便宜,因为那个年代国内的基础工业还没有那么发达,经济条件也都不好,这种物美价廉的衣服还是很受欢迎的,不过随着国家发展,咱们自己很快能够自给自足,好像就慢慢的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晚上躺在床上,回想着老大说的这些,段加林似乎是明白了这个里面的逻辑。那时候的国家还比较贫困,国内的生产尚不能自给自足,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有些国内外的商人看到了这个里面的商机,衣食住行,衣是排在第一位的,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就产生了供需关系,如果从一些发达国家收集那些淘汰的旧衣物到国内进行二次销售,售出的价格即时是原来售价的十分之一这个利润是非常可观的,更重要的一点,这个是走量的,如果体量上去了,这个里面的利润简直不敢想象。当然,国内已经过了那个时候,那第一批下海做这些生意的应该早已赚的盆满钵满。想到这里,段加林明白了,如果这些废品站收集这些旧衣物不是用于爱心捐赠,那么就是效仿以前的人,将国内的旧衣物回收之后二次加工再销往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国家,这个也能形成一个闭环。想到这里段加林似乎跟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兴奋感与激动灌满全身,这一个晚上都在想着这里面的运作模式。
殊不知,这时候开始,段加林的命运随着这无心之举悄然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