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 章 帝舜修德美名扬
帝舜一直以帝尧为榜样,要做一位象帝尧一样伟大的君主。帝舜曾请教禹,我怎么做才能把帝尧的美德发扬光大?禹说:君主现在所施行德政,就是在做帝尧所未尽的事业。只要一直走下去,不改初衷,就-定会把帝尧的美德发扬光大。用人要谨慎,一定要用品德优良,忠于职守的人为官。辅佐你来推行好的政令,人民才会响应政令,拥护你。如果你用人不当,用了一个奸佞小人为官,他会当面奉承,为了讨好你,可以不惜违背政令,法令,但在背地里却会搬弄是非,把责任推在你的身上。如果你宠信奸佞小人,他就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推行好的政令,自己另搞一套。这样的奸佞小人你用的时间长了,有品德的贤臣就会远离你,人民就不会拥护你,你的政权也就不稳定了。
帝舜说:禹听你这么一说,我的后背直冒冷汗。那怎么区分贤臣和佞臣,你给我讲一讲。
禹说:贤臣心里装着国家和人民,忠于君主,也希望君主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贤臣没有私心,不会以权谋私。如果君主言词不当,处理事情不妥,贤臣会直言相劝,收回成命,这就是贤臣。而佞臣正好相反,他心里没有国家,没有人民,更没有君主,心里只有他自己。一切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没有担当,不论君主做事对还是错,佞臣都会当面奉承,背后指责。所以说,用人很重要,用对人就能成就大事,用错人就乱了朝纲。
帝舜深知人才的重要性,时刻关心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最叫他头痛的事是儿子商均,商均的母亲是帝尧的女儿娥皇,娥皇很重视对儿子商均的培养,不厌其烦的教育儿子商均,也请有名的先生教育商均,但没有什么长进。由商均,帝舜联想到丹朱,丹朱是帝尧的儿子,帝尧是何等英明神武的君主哇!可对儿子丹朱却一点办法都没有。丹朱不往好学也就算了,偏偏往坏了学,不知修德,只喜欢怠惰放荡,在外面桀骜不驯,骄横撒野。在家里荒诞不经,聚众淫乱。尽干妖娥子事,在无水的陆地上行舟。由于无德无才,最终没能继承帝位。帝舜也在为儿子商均的将来担忧。
禹认为皋陶提出来的九德非常好,应该在诸侯大臣中推广,使诸侯大臣接受九德教化。有助于帝舜的德政实施,这也是让整体的诸侯大臣接受一次德的教育,会使整体的诸侯大臣的施政能力,办事能力有所提高。禹的提议得帝舜的支持,禹用九德考核朝廷官员,做到六德以上者,继续做官,做不到三德者,就地免职。做到三德,还没达到六德者,做降职处理。
舜帝执政,君臣和谐,有事与诸侯大臣商议,从不独断专行。他常说:既然我坐在天子的位置上,就要奉行天命,施行德政,顺应天时,谨微慎行。我说什么话,做什么事,你们可一定要仔细听辩,如果我的言行有不妥当的地方,你们要及时的纠正。大臣们尽职尽责,忠于朝廷,关心人民,才能把国家的事业,人民的事情办好,天子就能做成大事,百官也能建功立业,事业发达。
皋陶说:君主英明,大臣才会贤能,事业才会健康发展。如果天子胸无大志,大臣就会懈怠,天下万事就会败坏。所以说:天子一定要带头尽职尽责,谨慎对待你所制定的法度,认真做好各种天子应该过问的事情。天子把天子该做的事做好,臣子把臣子该做的事做好,国家就能強盛,人民就会幸福。
帝舜说:好吧!我们就照此努力做事吧!帝舜时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整个朝纲政治清明,帝舜施行德政,远离了奸佞小人之臣。没有贪官污吏,利益分配更加合理,老百姓生活幸福。唯一憾事便是儿子商均不成器,无法继承天子之位,帝舜祷告上苍,立禹为天子继承人。帝舜去南方巡视,病逝于苍梧,安葬在九嶷山。就是零陵。
禹登上了天子之位,对尧的儿子丹朱,舜的儿子商均皆封为诸侯,并赐给封地,分别在唐和虞,以此来奉祀祖先。禹还允许他们穿自己家族的服饰,用自己家族的礼乐仪式。允许以客人身份拜见天子,天子也不把他们当臣下对待,仍保持皇族身份,这是禹的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