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物极必返
史立功来永和村当队长后,成天吃在未婚妻田海鱼家,饭后一个人又回到队房子住,心情很郁闷。田海鱼家人口多,吃饭的时候,炕上围了一圈,炕沿边又爬了一溜,让他感觉很不舒服。回到队房子,一个人又觉得孤独无味。这样的生活体验了一个多月,他就受不了了。为此,经和对象田海鱼商量,并征得田海鱼父母的同意,他和田海鱼结婚了。
尽管婚后的二人世界是温馨的、浪漫的、甜蜜的,但史立功没忘初衷、牢记使命。他知道闫有威支书让他来永和村干啥来了。他也清楚自己来永和村,绝不是只为娶田海鱼。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闫有威给永和村留下的辉煌,能不能保持并继续发扬光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这个新任队长。因此,在和新婚妻子恩爱之余,他不得不绞尽脑汁地考虑永和村的发展大事。
多打粮食是根本,选好籽种是关键。春耕还未开始,他就已经去了两趟县农业局的籽种站了。得知籽种站有各种农作物的优良籽种,他回村就把上年存放在粮仓里的种子,全部拉到公社所在地的粮站卖了。用卖种子的钱和队里结存的一部分钱,从籽种站买回了良种后,他的心总算是歇了一半了。剩下的,就是只等着春播开始良种进地了。他想象见绿油油、齐刷刷、金灿灿的庄稼秋后给他长脸了,往往不由得偷笑。媳妇田海鱼总问他笑啥了,他不说,也不能说。因为,改良种子的最终结果,还得等到秋后才见分晓。而目前,还是个未知数。
春播开始前,公社召开了“三干”会。花书记要求各生产队要在春播、夏锄、秋收、粮食入库等几个重要的农忙时节,必须争时间、抢速度,争取今年全公社的粮食产量再夺个大丰收;争取粮食的颗粒归仓时间,能创下全县的速度之最。
史立功清楚,他虽然是永和村的队长了,但他毕竟还是个外村人。虽说他在永和村呆过三年的时间,对永和村的人也都非常熟悉、相当了解。但由于在那三年里,他每天只是领着突击队的队员们干活。所以,除了他媳妇田海鱼和闫有威外,他还从未和永和村的其它人有过深层次的接触。也可以这样说,他在永和村还没有一个掏心掏肺的朋友。
人在麻烦或无奈的时候,总想在知己面前道道苦衷,或让知己给出出主意、想想办法。于是,史立功想到了他的队友郭三小。是啊,何不让郭三小也来永和村倒插门?郭三小的鬼点子挺多,在青年突击队的时候,郭三小实际上就是他这个队长的参谋。“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如果郭三小也能和他一样,把家安在永和村,那他史立功不就有一个知己、一个帮手了?但想让郭三小倒插门,首先得看谷爱地夫妇和他们的女儿谷牡丹同不同意。其次,还得看郭三小愿不愿意。通过对谷牡丹和郭三小两家情况的分析,史立功认为,郭三小估计会同意来倒插门,怕就怕谷牡丹一家不同意。所以,先探谷爱地的虚实,是郭三小能否在永和村成家立业的关键。而幸庆的是,当他和谷爱地夫妇一说此事,谷爱地夫妇居然很快同意了。其实,介于女儿牡丹的情况,谷爱地夫妇一直就担心女儿以后不在他们跟前,会挨打受气。所以,也就早有了给牡丹招女婿的打算。
担心的一头不用担心了,而不担心的一头就更不用担心了。史立功专门抽时间去了趟刘家沟郭三小的家,和郭三小及其父母说了倒插门的事,郭三小全家更是没有一个不同意的。用他母亲的话说,他们这种人家,只能减人,不能增人。就他们家现在的状况,那个女女来,最后也都是个跑。眼不见为净,人家牡丹看不见我们这两个病蛋子,也不麻烦,也能一心一意地和三小过他们的小日子。再说了,三小走了,我们还有大小、二小。
在史立功的撮合下,郭三小和谷牡丹也在永和村安了家。都是外村来的两个人,又是曾经的队友,所以,没事的时候,两人总会在一块唠唠嗑、喝喝酒的。而郭三小也清楚史立功让他来永和村倒插门的用意。为此,每当史立功谈及村里的事情时,郭三小也总能起到一个参谋的作用。
春播很快开始了。史立功萧规曹随,再次发挥了村里各个队的作用。只是,他觉得“舍生忘死决战队”这个队名,听起来有点炫乎,就改名为“青年突击队了”。
转眼到了秋收的季节。为尽早颗粒归仓,史立功在夏秋之交,就在村里原有三辆三套皮车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两辆三套皮车。在史立功的带领下,村民们白天收割庄稼,五辆三套皮车则不停地把庄稼从地里拉回了场面。晚饭后,人们又都一齐出动,到场面把白天拉回的庄稼,该脱粒的脱粒,该碾籽的碾籽。把秸杆处理后的粮食,再晒个几天后,就都颗粒归仓了。
优良的种子,使永和村的粮食产量又增加了不少。而夜以继日的劳作,也使永和村成为了全县粮食归仓最早、上缴公粮最早最多的生产队。秋后的分红,也由原来一个工一块半,增长到了一块六角钱了。
加班干、连轴转的营生,让很多村民吃不消了。但一看到队长带头干最累最苦的活,人们也就不再作声,跟着干了。
初出茅庐第一功。正如闫有威说的那样,史立功干得还真像他的名字一样,不仅守住了老本,而且还立了新功。真是后生可畏。
在促生产的同时,史立功没忘抓革命。每到春冬休闲季节,他除了组织村民继续开展玩踢毽子、跳绳和各种棋类的活动外,还分一、三、五男人晚上,二、四、六女人白天地把村里人召集到队房子,集中学习毛主席语录和毛主席的哲学思想。尽管多数人不懂得什么是“吐故纳新”,也不理解“认识来源于实践”、“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思,但多数人还是把毛主席的不少语录,背得滚瓜烂熟。
永和村“抓革命,促生产”的做法,再次被树为全县的典型。在县三用大礼堂,史立功就永和村“抓革命,促生产”所取得成功案例和先进经验,向台下黑压压的听众,进行过滔滔不绝的演讲。而史立功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县、地区先进生产者、劳动模范和优秀共产党员。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主席的话,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史立功。他始终认为,他虽为永和村做出了一点成绩,但这都是永和村全体村民共同拼搏奋斗的结果。有这么多听话而又能干的村民,史立功有信心也有能力,让永和村生产队成为全地区乃至全省的标杆。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大干快上的永和村,好名也有了,但不好的名也有了。虽说村民们都有吃有喝有钱花,但一到生产季节没日没夜的劳动,特别是一到秋天,白天田地收割完庄稼,晚上再到场面做,把人们累得快抽筋脱骨呀。所以,越来越吃不消的永和村人,也由之前心甘情愿的干活,逐渐地有了抵触情绪。干活时也有人开始消极怠工。由于苦重,所以明知道永和村是座金山的外村姑娘们,也不愿意再往永和村嫁了。而本村的年轻女子们,则宁愿吃不好、穿不艳,也再不找本村的小伙子了。久而久之,村里的年轻光棍越来越多。甚至有几个光棍汉,还给永和村起了个不雅的名字一一光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