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力微方起求道心
那甘露一滴垂落到玄奘额头,其余皆化作水雾散在太极殿中。
玄奘摸了摸脑门,有点润。
他抬头看向太极殿严丝合缝的屋顶,陷入了沉思,外面下雨了?
云雾上通过法眼看到这一幕的观世音菩萨心中疑惑不解,她这一滴甘露下去,就算玄奘有万年天仙道行比拟普通金仙,应该也是能为其洗去烦恼、化解执念才对,不可能失败啊。
全因观音境界高深却始终看不透玄奘的根底,不知道其有一门天生大神通,名唤神灵永固,能保护神魂不迷。
只要玄奘不动淫邪之念,自毁神通,即便是观世音菩萨已经超脱世界、得证混元,也不能影响他的念头。
不过玄奘有神通护身,李世民以及文武百官却都是普通凡俗,在吸入观音菩萨的甘露水汽后各个都大彻大悟,是让那唐王李世民丢了帝王权术,率直道:“国师不要气馁,朕对这些世家中人会背信弃义早有猜测。
但是只要国师诚愿立誓,日后不管如何都要保我李唐一脉的血脉不断、香火不绝,世民愿意倾尽全力,陪国师下这一局古来未有的大棋!”
皇帝言罢,便有满朝勋贵、寒门子弟附和下拜。
同时那长孙无忌也抛弃了老谋深算,感慨道:“国师应当明白,世家世家,世代相传之家,他们皆说土地田亩是我世家根本,无忌不认同。
鄙人认为人才不绝才是我世家传承兴盛的缘由,只是家中难免也有不成器的子弟,碍于血缘亲情,总得为其谋划一二。
国师要归田于国,我等不敢也不能阻拦,只是这家产虽多也是祖上辛苦拼搏、不断积累所得,是为了子孙后代食有米、穿有衣,能读书习字、知事明理。
倘若全交了出来,一是朝廷骤然也无法消化,底下官吏未必不会侵吞,各种意外也是随之而至。
二是乡间地里的富豪土绅可不会管什么天下大局,也不懂什么救世济民的圣贤道理,到时必然鼓动小民横生事端,社会难安。
三是我等一些私心,希望能多一些时间安置族人另谋生路,以免失去田地,家人生活坎坷。
以上之言,尽是无忌一片拳拳爱国之心,如果国师觉得有理,不如我们先从京兆府入手,慢慢改制实行,也能积累经验,要是一切顺利自然是缓步推向全国,要是在国师和朝廷眼皮子底下都实施不了”
说到这里,长孙无忌走到一脸奇怪的玄奘面前,长揖不起道:“若是仅仅在京兆府都推行归田于国都效果不佳,微臣恳请国师放下执念,不要再一意孤行!”
玄奘摩挲着有些湿的手指若有所思,并没有回答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的话。
他虽然是没有被甘露动摇念头,但是心境也平和了许多,神思清明起来。
皇帝无非是怕玄奘做着做着半路撂挑子,最后李唐一定会被群起而攻之,死无葬身之地。
长孙无忌说了一堆屁话,也无非就三点,恐吓、卖惨、继续拖。
对于这对君臣拿出的最大诚意,玄奘嗤之以鼻,归田于国不过是他提出的第一项计划而已,这就困难重重,果然还是神通不足,该找个名师学艺,磨刀不误砍柴工嘛!
孙猴子可以三年出师,他玄奘差哪里了?
就是不知道何方神圣暗中出手相助,玄奘觉得这份润物细无声的手段值得一学,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他不拘于什么通天彻地的大能,觉得有用的就可以捡着学了。
不过玄奘左看看右瞧瞧,哪里能发现远在天边的观音菩萨和惠岸行者,不说他没有那法眼神通,就论境界道行,玄奘离着菩萨也还差的远嘞。
见玄奘久久不言,已经露了底牌的李世民,还是按耐不住忐忑的心,开口问道:“国师,究竟意下如何啊?”
观察半天还是找不到正主,玄奘越发对自己的境界低微、手段单薄,有了清楚认知,坚定了要想办法找个名师系统学学修仙悟道的事,最好是那手段丰富点的。
这时听到李世民的询问,他漫不经心地回答道:“陛下不用担心,除非皇室个个该死,遭受天谴,否则怎么可能血脉断绝呢。”
李世民大喜,以为玄奘是答应了保皇族血脉不断,接着追问道:“那国师是要坚持直接全面推广归田于国吗?
朕任凭国师吩咐,必然倾尽全力支持。”
“陛下!国师!不可啊!”
长孙无忌依旧佝偻着身子,痛声哀嚎道,引得世家众人都垂泪呜咽。
这时程咬金看明了风头,跳出来喝骂道:“老匹夫,哭哭啼啼做甚?!
陛下既然拿定了主意,我等做臣子的听命就是!
这天下有谁不服,俺老程亲自带兵一处一处地清扫过去!”
“是啊!是啊!怕什么祸事,如果有反叛俺尉迟敬德一人一马就荡平了他们!”
文臣里十有九哭,勋贵们却摩拳擦掌,恨不得立马领军出击,他们正想着田亩被收回了,家里该怎么开销呢,这有了战事、得了功劳,皇上多少也得赏赐点吧?
可玄奘立马给他们泼了一瓢冷水,接着道:“我也懒得争了,今日是我力不如人,先按长孙无忌的法子来吧,能救一个是一个。”
其他的待我学艺归来,哼哼,到时候就是由我不由你们了,再有那死不悔改的人,通通关进掌中世界改造。
“国师圣明啊!”x n
世家中大部分人喜极而泣地大呼道,都有些慌不择言了。
唯有长孙无忌和几个保持清醒的老人对视一眼,收敛起了担心,齐声道:“国师贤明。”
皇座上的李世民见玄奘松了口,心里也是高兴的,虽然他想一劳永逸,但是也知道长孙无忌说的不无道理。
真要是天下全面推广归田于国,一定会烽烟四起,就算有国师这尊在世仙人相助,要想平叛,然后再建立好秩序,也不是容易的事。
毕竟国师只有一个,大唐却有十道之地,道内也是土地宽广,想要收拾好破碎山河所费的功夫,没有人能比他们君臣更清楚了,毕竟大唐大半天下就是他们打下来的。
于是李世民和朝堂上的文武百官相互看了看,今天的争论似乎已经结束了?
虽然只能说暂时安抚住了国师,但是接下来就是另外一个棋局的博弈了,以京兆府为棋盘,以这府内的公侯百姓为棋子,试一试到底是皇上和国师能赢得胜利,进而继续推进归田于国,还是世家以及一切可能是他们同伴的地主更胜一筹,从而终止这场较量。
所以刀锋血雨、血淋淋的戏份结束了,到了大家都穿上礼服,做回文明人的时候了。
李世民突然爽朗地大笑道:“诶,今日明明是朕重生以来第一次上朝的大喜之日,先不要谈这些杂事俗务。
之前幸得国师相助,朕才脱离苦难,国师于我有救命之恩,不可不赏。
朕意愿加封国师为一字并肩王,称号陈王,封地陈郡,并与国师结拜为异姓兄弟,各位爱卿觉得如何?”
“陛下圣明!国师有救驾之功,与陛下共历生死,正该有此殊荣啊!”
其余诸位自无不可,皆拱手赞颂唐王贤德。
玄奘听了加封,本想着让李世民再换些实际的柴米油盐、金钱货物,没曾想居然还有封地,所以又咕噜着把话吞了回去。
就像玄奘之前所说,能先多救一个便多救一个,有了自己的封地,也许他能先打造一个模范出来?
整个天下他看不过来,一个陈郡他还是能掌控的住的吧?
抱着纷杂繁复的思绪,玄奘双手合十拜谢道:“谢陛下厚赐。”
见玄奘没有拒绝,君臣各自都喜笑颜开,有了封地好啊,有了封地就有了羁绊,所谓天下,所谓苍生,太过笼统,太过虚无缥缈了,皇上怕仙人跑了,大臣怕和尚掀桌子,心里总是不踏实。
未免夜长梦多,长孙无忌又拱手禀告道:“陛下,既然决定依照臣的方案进行,宜早不宜迟,就先从长安县开始清查田亩,逐步收归国有如何?
微臣上早朝的时候已经将长安县令带来了,此时正在宫外等候召见,不如唤他来了解一二?”
李世民不悦地呵斥道:“长孙无忌!朕刚刚已经说了,今日是大喜之日,不谈这些。
你现在又故意提起,是想要抗旨不遵吗?”
已经达成目的的长孙无忌,知道玄奘肯定会忍不住的,他们这个国师就是这样风风火火的性子。
不过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皇帝收拾不了所有的世家,收拾一个长孙家那是再简单不过了,于是长孙无忌连忙作揖答道:“是微臣失言了,微臣有罪,扰了陛下、国师以及诸位臣公的雅兴。”
“哼,再有下次,定斩不赦!”
李世民确实是觉得不急于一时,他打算先为玄奘暗地里扫清一些障碍,否则玄奘下去遇到困难重重退缩了,或者伤了锐气,岂不是如了这些世家大族的心意。
但是君臣相知,李世民了解玄奘,更了解长孙无忌,知道这一次是他慢了。
果不其然,刚刚神游天外的玄奘听了长孙无忌的话,也不想继续在这太极殿陪众人浪费时间了,他宁愿到田间地头去做些实事。
所以玄奘紧接着出声道:“陛下,既然长孙无忌早有安排,那就将长安令唤上来吧。
早些吩咐清楚,我好随他去清理田亩,归田于国。”
见玄奘着急,李世民只好叹息道:“国师,实行国策都是长久之道,你我今日好好细谈,明日再去如何?”
玄奘执意答道:“陛下,今日能做完的事何必明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岁月成蹉跎啊!”
闻言,李世民也不再坚持,只是暗暗瞪了长孙无忌一眼,无力地摆了摆手道:“那就宣长安令上来吧!”
于是左右有大太监领命小跑出殿,不一会儿,太极殿外就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叫喊声:“宣长安令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