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土著宫女:天选打工人回乡记 > 十七第章 赶集

十七第章 赶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晨起,麻雀的影子透过窗柩若隐若现,叽叽喳喳的迎来了新的一天。

    “咯吱”,麻雀扑棱着翅膀飞走。

    木门半开,谢俞把昨日搬进屋里的竹竿和木架拖了出来,因着下雨放在屋内吹晾的衣服还有些湿,且泛着一股奇怪的臭味(南方下雨天晒的衣服真的有味!),谢俞又都扯了下来,丢进木盆,打算再洗一遍。

    抱着木盆走到水井旁,谢俞撩起裙摆半系到腰间,挽起袖子,打了半桶井水,倒进了木盆里,又起身走到灶房的窗台旁,捡了几个皂角,回到水井旁开始清洗衣物。

    棒槌声接连响起,这个时辰,各家的妇人已经煮好朝食,趁着日头还未升起,抓紧在后头河岸青石板旁锤洗家中的换洗衣物,白日还有其他事要忙呢。

    忙活了一刻钟,谢俞的衣服已经挂在竹竿上晾晒了。

    看看天色,估摸着刚到辰时,谢俞抓紧去灶房把煮着的鸡蛋捞出来,用不知道哪一块丑帕子缝的布袋装好。

    又去杂物间拿上昨天下午去隔壁栓子家里买的背篓,这还是村长媳妇王大花讲的,说栓子媳妇是做编织活的好手,什么竹篮、背篓、竹席,都弄的可好了。

    于是谢俞一气在隔壁买了两张竹席、三个竹篮和两个大背篓,就花了十文钱。

    太划算了,感谢栓子媳妇,不然她又得把那些丑料子缝起来充当布袋跟包袱。

    背上背篓,拎上竹篮,谢俞出发了,到村口时,村长媳妇王大花跟村长三儿媳罗春花正在牛车上坐着等谢俞。

    王大花老远就冲谢俞招手,等谢俞把背篓抱在胸前,王大花挪开占位置的空竹篮,“快坐!等下来人了!”

    谢俞忙一屁股坐上去,在王大花旁边的罗春花瘪了瘪嘴,对婆婆照顾谢俞的举动有些不满。

    又过了几息,来了几个结伴的妇人,倒是巧了,打头的正是前日被谢俞拿笤帚揍了的李如娘。

    她眼神也好,老远就看见谢俞半张脸,一眼认出是她。

    走到跟前,牛车上还有几个位置,谢俞旁边有些小缝隙,也就够半个人坐的,李如娘就往这儿挤,挤不进去就要用手肘把谢俞怼下来,嘴里还喊着“妹子,给我挪个位呗,你一个人别占这么宽地方啊”

    王大花正要骂她,却见谢俞身子一偏,顶着背篓把李如娘拱下了牛车。

    正巧赶车的老汉谢铁牛问了声,“都坐好了吧?”

    谢俞:“都坐好了!人齐了叔!”

    牛车发动了。

    从还没干透的泥坑里爬出来的李如娘看着牛车远去,还有几声猖狂的笑声随着牛粪味传来,啊啊啊啊啊!该死的狐狸精!谢俞!她记住她了!

    王大花笑的声音最大,还夸奖谢俞,“干得好!”

    昨儿个下雨,无事可干的妇人上午来她家唠嗑,可跟她讲了黄胖子媳妇王铁花、李如娘欺负谢俞的事,哼,谢俞回来第一天就欺负她,这是不把他们谢氏放在眼里呢。

    牛车稀稀拉拉走了半个时辰,谢俞终于看见了淮河镇的牌坊。

    今儿个是大集,镇上人很多,跟赶车的铁牛约好散了集来接,王大花带着罗春花与谢俞开始勇闯菜市场。

    人是真的多,王大花瞅着空子就要往里钻,谢俞感觉自己要被挤扁了,艰难的跟王大花打了声招呼,谢俞又挤了出去。

    她掏出事先写好的清单,过了一遍,决定自己还是从可能人少的摊子先买起,于是决定先去铁匠铺定铁锅。

    照着王大花在牛车上的指示,谢俞在回春堂的左手边拐进了巷子,又在春记糕饼铺的右手边七拐八拐,终于看见“谢家铁匠铺”随风飘扬的幡子。

    大清早的,外头还有些寒意,铁匠铺里却是热火朝天。

    谢俞进门时,老板娘正在门口喝豆腐脑,看见有客进门,端着碗热情招呼,“姑娘,要买什么呀?咱们铺子器具可齐全了,锄头、铁锹、镰刀、菜刀都有的!”

    “我要买铁锅、菜刀!”里头打铁的声音“叮呤咣啷”的,谢俞不得不放大音量。

    老板娘一口干掉手里的豆腐脑,把碗随手一放,就带着谢俞走到铁匠炉旁边的隔间。

    隔间两面都开了窗户,明净亮堂,各式的铁具有在墙上挂着的,也有在木架上头摆着的,虽然都一个色,但看起来是真舒适。

    铁锅在类似面架的三脚木架上架着,也不多,就两三个,价格是一两银子。

    当下土灶的样式都是一样的,尺寸基本大差不差,所以铁锅没有各异的尺寸大小,都是一样的,反正合不合适的,能架上灶,能做饭就行。

    所以谢俞也没挑铁锅,而是先看向其他器具。

    菜刀倒是有薄有厚,厚的更多,薄的看起来是铁匠新创的样式,砸出来的凹痕都参差不平的,不是很好看。

    刀柄也各有不同,有木头柄的,也有跟刀片一体的铁柄。

    谢俞有些抉择不了。

    铁柄的自然结实,但上手还有些滑,就怕自己剁东西时握不住会脱手,那可吓人呢。

    木柄的倒是握着不错,谢俞看中一把木柄做的菜刀,刀柄处是把圆木头削出六个面与刀片嵌在一起的,拿着毫不费力。

    谢俞问了问价格,铁柄的40文一把,木柄的30文一把,那还是买木柄的吧。

    谢俞把隔间里的锄头铁锹什么的都看了一遍,贵,太贵了,都能买三把菜刀了。

    转念一想,自己就算有田地也干不来那么多活啊,果断决定不买大锄头跟铁锹了,回头再说。

    谢俞的土灶是有两个灶洞的,一般都是这么盖的,前锅做菜煮饭后锅烧水,做好菜水也热好了,吃过饭就可以用热水洗碗、洗澡,方便的很。

    所以谢俞最终买了两个铁锅一把菜刀,铁锅配了两个木锅盖,还是崭新的。菜刀就随手放在了手上的竹篮里,这三样共花了二两银子并三十个铜板。

    铁匠铺子倒是会做生意,还送了谢俞一把锅铲,老板娘还告诉谢俞,要是需要蒸笼、木瓢什么的,出门左拐往前走过两家铺子,“西记粮铺”的对面支着个小摊子,什么都有卖,比杂货铺里的便宜好多呢。

    谢俞道过谢,跟老板娘讲好了铁锅今日要送去小潭村谢俞家,正要出门,瞧见了门口地下摆着的磨刀石,形状各异,随即想起自己家里头好像确实没有可以磨刀的东西,家徒四壁的,连个石头也没有。

    “老板娘,这磨刀石怎么卖啊?”

    “哦这个啊,磨刀石我们不卖的,都是送的,铺子买两把菜刀送一块磨刀石,买一块不送,石头随便挑。”

    谢俞又掏出自己的清单看了看,喔,差点忘了,她还需要把柴刀,冬日里会格外冷,现在就得储备起柴火来,手捡也就只能捡些树枝或者还没手腕粗的木头,一点都不经烧。

    “这样,我再买把柴刀,能送我个磨刀石不?”

    “可以的可以的,柴刀也三十文!”

    “行。”谢俞爽快的付了钱,挑了块有些方正的磨刀石,真的很沉,老板娘说给她一起送回村,柴刀也可以一起。

    谢俞拒绝了,柴刀跟菜刀都不算大,她都往竹篮里放,也不是很沉。

    约定好下午一定将东西送去村里,谢俞开始找老板娘说的那个摊子,确实显眼,乌泱泱的都是人挤在摊子前,谢俞刚看见个缝,还没挤进去,就被人扒拉开了。

    唉,战斗力还是太弱啊。

    谢俞转身,进了人也不算少的西记粮铺,家里真是一粒米也没有,得买些粮食了。

    平江府以稻米为主食,所以米的价格不算太昂贵,至于口感嘛,没什么差别,吃习惯了都一样。

    二十文一斗的精米跟十文钱一斗的糙米在这里的区别只在于入口能不能下咽,能下咽,糙米也能吃,饿不死嘛。不能下咽,那就买精米,反正也不算很贵。

    谢俞表示不行,都退休了,都养老了,吃食上面,她绝不能亏待自己的嘴巴。

    她每次吃糙米,都有一种在嚼干絮的感觉,很难想象米饭这种东西居然也会煮出来那么难吃,难以形容,反正不会再吃。

    花了二百文买了十斗米,麻布袋子装的满满当当,谢俞给了两文钱给粮铺的伙计,让他帮忙送到镇门口牌坊处的谢家牛车处。

    粮铺里较为干燥,粉面倒是也不少,谢俞买了一布袋子米粉,一袋子白面,一共三十五文,都丢进了背上的背篓里。

    出了粮铺,杂货摊子前边的人看起来少了一些,也只少了一些,谢俞费了老大劲,终于挤了进去。

    好家伙,东西是真多啊,谢俞挑了一个蒸笼、一把火折子、两件蓑衣带斗笠、一个砧板,还有把油纸伞,实在手里头拿不下了,才付了钱,这么些东西,一共花了五十文。

    心满意足的又挤出来,谢俞把砧板、油纸伞、蓑衣斗笠之类的塞进了背篓,还好带的是大背篓,要是拿了家里放着的那个小的,估计回村都费劲。

    蒸笼倒是个大件,横着放不进竖着不好放,只得拆开来拎在手上。

    买了这些物件,还是得去买些吃的喝的,还有驱虫蛇的药粉。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