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第章 买房
已经回到家的谢俞并不知道隔壁已经加载到“疑儿战死亲悲痛,忠义战友送抚恤”了,也更不知道李清和已经被热情邀请在谢棍棒家住下,连骏马疾驰都有了一个宽敞的马厩。
饿得受不了的她正忙着给自己弄早饭。
陶炉还是太小了些,没法弄很多东西。
谢俞只得先把洗干净的青菜叶子丢进烧得沸腾的水里滚了两滚,看起来不是生的,就捞起来放在了碗里。
她又丢了一个鸡蛋进去,静静的等待着鸡蛋煮熟。
外边的雨声“滴滴答答”的打在屋顶上,有点催眠,谢俞昏昏欲睡的看着外头的雨雾蒙蒙。
终于,水“咕噜咕噜”沸腾的不行了,她把盖子揭开,捞出鸡蛋。
嘴里被烫的“斯哈斯哈”的,手里剥着鸡蛋的动作却没停下来,剥完壳,没有刀,用手把鸡蛋掰开,放在金叶婶子给的还有些余温的饼子上,把凉透的青菜也包在了里头,吃着谢俞牌自制卷饼,满足的喟叹。
这时候,要是有把躺椅就好了。
谢俞默默在心里的购置清单上又添上“躺椅”一项。
吃过简陋的早饭,谢俞把靠在墙边的四方桌挪向大厅中间,正对着大门。
大门离院门约摸还有个三张四方桌的距离,这屋子的位置不错,前边都没有屋子遮挡,正好是个巷子大小的泥路,远远望去,就能看见夏收完光秃秃的田埂,更远处是绿的像画卷的山林。
从卧房里拿出纸、笔、墨条、镇纸,还有那方宫里带出来的,用了许多年的白玉砚,谢俞坐下来开始静心练字。
她的字小时练时是大气中带着粗犷的,阿爹常说就像她静不下来的性子,总是不能专注在写字上。
刚当上女史时,她的字还是透露着本性。
可后来每每文书交上去,都被丢回来,上官冷漠的看着她写的东西,只说“重写”。
后来她借来其他三人的文书看,虽说写的都粗糙,但是都是端正、小巧的字体,像是宫里头千篇一律的脸色。
那时候她渐渐明白,这宫里能人许多,但容不下有个性的东西,不管这个性是人的本性,还是人身上的本事。
于是她开始学着写端正、规矩的字,写了这么多年,早已习惯,偶尔,笔锋间露出的桀骜不驯也会被她自己狠狠摁回去。
如今鸟归故林,从前的习惯还刻在她影子里,再想练回儿时的字,却再也不能了。
约摸两刻钟后,有个披着蓑衣的身影从院门进来,谢俞余光瞥见,但没停笔,直到写完最后一字,她才抬眼,是村长正跨进大门。
“村长爷爷”
“嗯,练字呐?”
“雨天没什么事,打发打发时间。”
“嗯,族长说,房子卖你,三十两,还要给你分三亩地。”村长把浸满水的斗笠搁在墙角,搬了把椅子坐在了外头的廊下。
“地?”谢俞倒了碗水拿给村长,村长摆摆手示意不用,“对,你爹走了之后,那地按理来说是给你的,咱村里没有说闺女不让分地的。”
“但是”,他话音一转,“你在宫里这么些年,谁也不知道能不能回来。那地按规矩,荒了三年就是无主的,所以第四年的时候,村里做主就分了出去。”
村长见谢俞没有什么不忿的表情,心下满意,继续说道,“所以这回你回来,老宅塌了,地也没有,族长就说,房子卖给你,地也得分你三亩。将来你嫁人也好招赘也好,地都是你的。”
谢俞不知道该说些什么,阿爹活着的时候,秀才名下的地是免税的,自然族里大多数地都挂在了阿爹名下。
阿爹走了,自己回来了,村里给自己分地,怎么说呢,说不出的滋味。
所以谢俞什么也没说,只道了个“好”。
“行,那等你啥时候银子凑手了,啥时候再拿房契。至于分的地,天气好了带你去认。”说罢村长正要走。
“爷爷,要不,就今天买吧。我出宫时,宫里发了一笔银子当辛苦费,放在身边也是不安全,倒不如拿出来买屋子,也省的我总想着坐吃山空咧。”
村长敲敲斗笠上的水,戴上,“嗯,好,那下午去我家交银子签字据,办好后让他们加紧把红契给你送来。”
送走村长,谢俞又画了几张绣花样子,倒是有些别致,画的是京城院墙角落开出墙外的花、回程路上看见的山中鸟雀,还有门外的山村一景。
宫里头彩色画笔倒是常有,颜料虽然价贵,女官们也有份例。
出了宫,谢俞也没再置办,只用水墨作画,至于怎么着色绣图,她心中还是有分工的。
拿着纸笔预算着明天要买些什么,细细规划,不知不觉,外头雨雾中已经有炊烟升起。
就着早上剩的那个饼子吃过中饭,外头雨已经停了,天色稍霁,谢俞取出三十两银子出了门。
到村长家时,正好看见个佝偻着背的老头也拄着拐杖要进门。
“族长爷爷”
老头眯着眼睛看向说话的女娃,这孩子,跟青山真像啊。
“诶!是谢俞吧?”
谢俞点了点头,族长嗯了声,继续往里走。
在村长的见证下,谢俞签下契约,给了银子,村长说明日让人去县衙兑下红契就给她送过来。
房子买下,谢俞的心安了一半,只等明日红契到手,就彻底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