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仍怜故乡水 > 第1章 回家

第1章 回家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我家在祖国西南部的一个山区,每当有地图的时候,我都会留意一下我家的大概位置,但是要找的话,要用放大镜放大好多倍好多倍,当终于看到它的名字的时候,会看看周围是些什么地方,或者回家要经过的路线。

    从大北京到我家,要先坐三个小时的飞机到大省会,再从大省会坐六个小时的班车到县城,在县城找一个二十块钱的酒店住一晚,搭第二天下乡的班车在崎岖的来来回回盘旋的山路上摇晃三个小时,最后在爬两个小时的山路,趁着还有些天光,能看清人之前大喊一声“妈”,这趟行程就算完成了。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情况,现在,我们县城通了高铁。是的,高铁,虽然还没有通火车,虽然高速几年前才通,但是现在高铁通了。现在回家只要大约十个小时了。发展的春风吹进了深山。

    离家十多年了,要是在古代,而我又是一个文人墨客的话,我估计已经写了很多思乡的诗词了。现在呢,思乡对我这种很长时间才能回家一次的人倒也情真意切,只可惜我不会写诗。

    虽然我也和很多背井离乡的人一样,有一个衣锦还乡的梦,只不过每个人的梦多少有些诧异,有的是丽锦华服,有的是宝马香车,有的是功成名就。更多的人则想着在外面挣更多的钱,让家里的父母满意,让孩子能上好学,考出好成绩,将来找一份体面的工作。这本来是上一代的梦,却没想到延续到了我们这一代,可能还会延续到下一代。

    值得欣慰的是,很多人用他们的青春和勤劳,已经换回了他们所求的东西,也算“荣归故里”了。能够用勤奋和时间换取自己想要的,可能是镇上或县里的一套房子,或者一辆十万左右的车,或者一个外地的媳妇,算不算这个时代的宏利呢?

    而我,被我的衣锦还乡的梦远远地丢弃了。这个梦,好像电视里的富家小姐一样,她美丽、活泼、知性、温柔、还富有文采,但同时又高傲、无情,可望不可即,而我不过是她众多追求中的她连名字都没有记住的一个,为了她,我撕心裂肺过,被蹂躏过,被践踏过,在一声声的假笑中将自己出卖过,但都没有得到她的垂顾。

    现实中的爱情也是如此。但这次不合时宜的回家,谁能想到,却是参加一场婚礼呢?我表弟结婚了,因为我和他的关系很好,这样的事情自然不能错过。一到故乡的山水间,便感觉好像被上帝给换了一双眸子,看着如此清晰透明。露水精灵在树叶上跳跃,在玉米叶上跳跃,在禾尖上跳跃,在溪流的水花上跳跃。盘绕山间的公路上也有精灵跳跃,跳动的音符仿佛是高山诉说的前奏,千千万万故事的缩影,梦里的牵牵绊绊,在山间的雾散去的时候,便显露出来。熟悉的风景,熟悉的乡音。当我用手机拍车窗外的风景的时候,坐我旁边的乘客问我是不是来旅游的。

    我想他这么问是因为现在这个时间,是没有年轻人回家的。听他这么问,我是有些失落的,因为这只能说明我被一环一环的马路圈得太久了,所以连那些原本习以为常的风景也会拍照。我当然想去旅游,但其实我根本没时间也没钱去旅游。

    这个时间回来,也不用给我的后辈发红包了。我爸的兄弟姐妹多,我妈的弟兄姐妹也多,这样,我就有好几十个堂、表兄弟姐妹,就会有很多的晚辈,如果每个人都发一个红包,可能要我一个季度的工资,说来惭愧,听到“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我从开始的高兴到后来的头皮发麻,再到后来心里就瑟瑟发抖了。

    两分钟,这是这条高铁线给这个县城的时间,也是给我们上下车的时间,但这是足以改变很多人生活方式的两分钟。对于乘客来说,似乎是在提醒,这一路的旅程一直很匆忙,来去都匆忙。

    从普通话切回家乡话只要下一句,而在说普通话的时候去掉口音,很大一部分人一辈子也做不到,我就是这样。我见过很多人回到家乡还是要字正腔圆的说一口普通话的,我会觉得比浑身起鸡皮疙瘩还难受,比家乡人说别人根本听不懂的普通话还难受。但这就是家乡,在国家发展的快车下一点一点蜕变的家乡。

    其实就跟我自己一样,努力的改变,努力的使自己变得美好,但总会有一个农村人脱不去的影子,就像泥水流进了血液一样。所以,我能闻出泥土的味道来,喜欢泥土里长出东西来。有时候我也想不通,为什么我在留恋同时又在逃离。

    县城的天空,留在了我上高中的那三年,如今拔地而起的高层住宅,写字楼,酒店让我觉得有些陌生。很难想象,你会在很大的金融机构看到县城的上亿的地产融资项目,大城市的商务区的半透明的全玻璃外墙的酒店和写字楼、别墅、音乐厅、体育场,柏油马路干净、平整,将很多去过了沿海、去过了大城市却不能留在那些地方的打工人吸引了过来,也将在乡村创业,终于发家致富的大小老板吸引了过来。

    我是有些害怕的,害怕那些卖出去的地,承载不了这一个县的几代人的安身立命的根本。但愿新建的高速,新建的高铁能有持续的托住他们的力量。

    但是很快我就发现,这个县城和过年时候回家时看到的县城不一样,好像变了装,或者说,过年时候看到的县城向所有回家过年的人做了一个鬼脸。过年的时候,大街上热热闹闹的,人群攒动,随着洋溢着节日氛围的音乐声起起伏伏,各种店里面生意很火爆。很多的穿着时髦的年轻人使得城市看起来和世界是有很大联系的。而在勉强的微笑过后,留下的是一张干瘪蜡黄的脸,是一条条只为稀疏的路人而铺的街,一家家好像没什么心思做生意的店铺,除了中小学生,几乎没有年轻人。

    就像一片失去了营养的土地,如果要和此时的眼前的县城有亲切感,恐怕只能认为,所有的落寞都只为等游子归来了。

    我像一个窥探者,一不小心,发现了它不是故意隐藏的秘密。

    看到曾经就读过的学校,我才发现,高考过后,除了偶尔会关注高考的作文,再也没有关注过县里的高考成绩了。也不知道那些学生是否也跟我学生时代一样,都想着要努力逃离这个地方呢?也许随着经济的发展,网络的发展,哪怕这小小的山区县城,也能更多的满足大家获取外面的信息,同时满足自己的欲望,所以那种想要走出去的心没有那么强烈也不一定。我看见有不少学生从书店出来,也有不少学生从电影院和ktv出来。

    一个还没摘去贫困帽子的我回到一个几年前已经摘去贫困帽子的县里,才发现,早有人开了s600,我可能需要开s800才够拉风。我其实也嫉妒不起来,毕竟坐班车要十几块钱,打车要一百多,如果情非得已,我还是会选择坐班车的。

    毕竟上学的时候也是坐班车,那时的路更绕更远都能接受,现在为什么不能接受呢?现在靠自己是能改变一些事情,难道就只为追求这些了吗?我常常在想,作为一个从山里出来的人,被形形色色的霓虹灯晃花了眼之后,便将那个原来的朴实和勤劳都丢掉了,却也只能被淹没在茫茫人海。其实坐班车其他都好,只要别在路上遇见熟人。

    我不知道五元一份的盖饭还在不在,但车站周围的店面好像从来都没有变过;挑着卖豆花的人看不见了,那碗又甜又咸又辣的豆花吃不着了,但挑着卖水果的和蔬菜的嬢嬢卖的东西依旧那么贵。客运站的座椅应该是换过了又老旧了,但厕所还是那么臭,除了上学时上个厕所要收五毛钱外,十多年过去,依旧没有什么变化。

    我上完厕所赶紧出来,就怕行李箱被人顺走,结果在门口,差点撞上一个人,看着那人有些眼熟,顿时心里一怔,无数名字、外号在我脑海中闪过:飞鸡母、坦克、大牛、知了、小幺妹……我认出他来了,虽然他也有了些变化,但上一次见是初中毕业的时候,变能变到哪里去呢?

    我心里默默想着,我也有了些变化,他认不出我了,认不出我了,结果他叫出了我的名字。

    “牛哥,不认识啦?”

    要是我没有见他,我一定会走掉的,但当时我正和他四目相对。一时激动,我差点没说出话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