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 金秋改组
127 金秋改组
而和地产股息息相关的银行股也跟着倒霉,宇宙行跌了25全年,建行更高,27。(珍爱慈善基金和va公益基金因此大规模利润回撤,虽然做了套,但不足以覆盖如此巨大的回撤,导致两大基金完成160天的大礼包项目后,资产表只剩下区区3000亿美金规模,va基金1000亿美金,珍爱基金2000亿美金,又回到了2008年,陈添昇捐赠的原始水平。)
但有意思的是这些银行的业绩却全年增长了30,
地产股公司也是如此。业绩和股价脱离,就是2010年的特点。
这一年,被称之为“大盘蓝筹股被抛弃”,中小盘火爆热炒。但和十年前一样,小盘股的轮动,大多数散户追不上啊。
陈添昇,陈全智贤,廖仲华,薛岩舜等人面对纷纷扰扰的市场。
也只能求助陈添昇。
陈添昇实际上也不记得2010年后的走势了。
但他知道一点,2009年到2018年,华夏投资回报率最稳定,风险最小的只有三个行业:房地产,能源和科技股。
这里科技股可不仅仅只有互联网的谷歌,脸书,阿里,腾讯等,还有苹果,小米,微软等。
“不多想,我们按照我们的节奏来,就抱团在长盛十六股和万蚁十三太保这29只股票。越跌我们越买。”。
说实话,他很同情那些普通散户,因为国家挑开,他们半年前,甚至更早以前,就已经得到消息,早早的开始了“做套”,也就是高抛低吸。
其中他们操作金秋集团就很有特点。
2010年6月,陈添昇亲自主持金秋集团的“应对委员会”。
决定:将回购的34亿股,占总股本300亿股的113。
全部转给长房信托在海外成立的“报国资产管理公司”“思乡资本投资集团”,套现1130亿rmb现金。
这意味着陈全智贤持股在跌到51持股后,再次通过大宗交易,扩大到了623。
对于还手握两千亿流动资本的凛冬资本而言,小意思。
随后,陈全智贤以董事长身份,宣布“套现的1130亿现金,全部用于回购市场股份,而且我强调,接盘金秋资本的34亿股的报国资管和思乡资本,未来禁售12个月到18个月不等。这是他们按照市值1万亿,股价34rmb承接的代价和条件”,这意味着全流通的金秋集团,多了34亿“禁售股”限售股。
之后,金秋集团开始和做空的“散户”对战。
可以说,财雄势大的金秋集团,六七月调动了2600多亿现金流,对股市的流通股,采取了一次“大屠杀”。
并且这一次,他们回购的70亿股,全部被陈全智贤下令“注销”,这导致原本拥有300亿股本的金秋集团在七月底,总股本迅速下降到了230亿股。
这也导致,原先持有51,也就是153亿股,再加上购买的34亿股,也就是187亿股。持股比例在总股本只有230亿股后,再次回到了81的持股。
甚至还更高了。也导致流通股只剩下剩下19的金秋集团,在八月,基本上又回到了15万亿市值的规模。
也就是股价被拉升到了65元以上。
陈添昇一通骚操作。
导致金秋集团再次成为最先摆脱“政策利空”的上市集团。不过由于没有太多08年存留接受的现房。
这一年,金秋集团的房屋销售数量,只剩下09年77万套的一半。
但由于价格更贵,也还有接近5000亿的总销售额。位居全国乃至全球之首。
是的,房地产公司面临股价暴跌的时候,国内炒房热情不仅仅没有冷却,反而反弹的越狠,这就是“越调控,涨得越狠”,哪怕是6月份国家调节了土地增值税,从无关紧要的04,调节到6月的2。翻了五倍。
但是市场热情还在,相比起2019年以后因为疫情,把人搞崩溃,彻底不买房的情况,截然不同。
巅峰27万亿资产的金秋集团,由于地价下跌等原因,再加上大量储备地皮被建成房子卖掉,竞拍拿到的地皮不足以弥补消耗。金秋集团的总资产,实际上呈现下降趋势。
对了,原来投资赚的盆满钵满的金秋资本,一度被陈添昇下令“解散”,就是因为大量资金都在发展围绕“房地产”的行业。解散后的金秋资本,并入到了金融投资部。
金秋集团拆借金秋地产集团,
陈添昇拍板,陈全智贤执行,金秋集团趁着股灾,股民被吸引了注意力,极力要求集团进行调整,拯救集团。
陈添昇于是把金秋集团,分拆成八大事业群(含特殊地位的金融部),上百个一级独立子公司。
陈添昇批准下,金秋集团成立龙头老大的:金秋资产集团,为第一事业群,为啥这是第一事业群,因为房地产开发的第一步:拿地,而金秋资产集团的整个流程,就是细分“拿地”行为,和管理现有的储备土地。
也就是他是一个土地资源持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