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2010年危机2
126 2010年危机2
制造恐慌,诱导消费者“买现房”“防范被骗风险”,可想而知,有天量现房的金秋集团自然成了最赚的那一家。
虽然卑鄙,但为了真金白银。
也怪不得金秋集团。从09年9月,金秋集团股价破50元开始,他们就开始一路拉升一路减持。最赚半年时间,累计套现5300多亿。
算是把08年投入进去的现金流,大多数都拿回来了。
自然,为了防止股价快速下跌,陈全智贤收益已经高位获利的金秋资本,开始“回购自家股票”。
简单的就是全志贤执掌的长房信托旗下的投资公司在卖。
从股市获利巨大的金秋资本,进行承接。
两方配合默契。才能让全志贤建立的凛冬资本,成功拿到了这套现后的5300多亿现金。
自然。实际上到手,是没有这么多的,在国内按照08年1月1日执行的《新所得税》规定,原来2000年确定的10,提升到了20,税收由买方承担,卖方代扣缴。
按照这个逻辑,5300多亿,要交近一千亿的税收,哪怕是长房信托注册在香江,或者海外加曼群岛也得交。
陈添昇了解到,整个控股结构极其五花八门,复杂无比。
哪怕是香江港交所减持的只要缴纳17的所得税。
也还是让他们最终只留下4400多亿,老老实实缴纳了900多亿套利所得。
陈添昇等人也没办法,就现在金秋集团的规模。
很难不被税务局盯着。不老老实实纳税的后果,他是承受不起的。这牵扯到国家“最高利益”问题。
谁敢趟红线,都得吃大亏。
自然,由于他的慈善公益“扶贫”上千亿美金的行为。
最终相关部门,又给长房信托“退税”了200多亿。
按照逻辑可以更多,但为避免其他企业“羡慕嫉妒恨”,所以他的家族慈善捐助获得的“免税额”,实际上由金秋集团,天星控股,天羽福克斯,魅影控股等十多家公司“平分”。
这个时候,国家还是极力扶持,刺激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原本投资国内五百亿的凛冬资本,最终套现上千亿,扣税一百多亿(本金500亿不用扣,主要是500多亿赚的,扣20)最终规模恒定在900亿rmb。
加上退税的200亿,最终套现获利4600亿,两者相加5500亿。按照2010年年初的68的汇率计算,就是八百亿美金规模。这些钱,被萘乃春委托给万蚁资本的廖仲华,买入了“长盛16股”和万蚁十三股。
实际上,长房信托基本上都把钱“撤离到了”香江。
然后通过港股市场和美股市场,投资了这29只,陈添昇“确定性”很强的股票。
可以说,前脚套现,搞不好后脚,就通过万蚁资本的团队,换股了。
让几千亿资本“空置”这种可能性,廖仲华等人压根不可能会做。
长房信托没有万蚁资本数以千计的,遍布全球金融城市的团队和渠道,所以只能委托给发展到了500亿股本,上一轮融资后内部认购估值500亿美金的万蚁资本。但实际上,此时这家公司的规模,早已经超过1500亿美金。
赚的盆满钵满。
那么他到底忙什么。
陈添昇要做的,就是2010年4月,国家宣布“房地产调控”政策。实际上本年一月,国家就出台了“国十一条”政策。
但是直到三个月后的四月。市场才反应过来。
因为三月十日,国土局,又对加强房地产用地供应和监管,进行明确规定。
那种杠杆反复拿地的疯狂行为,被限制。明确规定开发商拿地保证金最低20,一个月内拍卖拿地,必须支付总金额的50。
这导致很多“囤地”开发商“被冻结十九条”的加码。
直接导致被爆炒的地产地皮,开始冷却。
紧接着月底,由于大量国企参与到了09年“炒房炒地”的行为,有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跨界”国企,被勒令退出“暴利”的房地产市场。
更要命的是4月2日,国家财政部又通知对两个人或以上的人购买90平米及其以下普通房,其中一人已有购房记录,该新购入房屋不符合首套房契税优惠政策。
这直接打击了类似“温州炒房团”之类的团体炒房组织。
最要命的还是4月11日,银监会宣布二套房首付款从原来的40,上调到了60,后来补充最低不低于50。
一连串打击。
直接到了“股价承压”的金秋集团的股价,首当其冲。
没有涨跌停限制的港股市场,金秋集团股价从614港币(也就是54rmb)直接来个了43元的跌幅,跌幅高达71。
一天跌掉了1120多亿市值,最关键后面没完没了,喋喋不休了。
你以为只有金秋,其他保利随后跌幅高达27,万科跌幅25,整个地产股一片绿油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