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俄国问题
如果大家了解一战时期的俄国的话,会发现一件很诡异的:一战是德国率先对沙俄进行的宣战,但沙俄却率先首先进攻了德国。
德国宣战的逻辑其实和大家想的不太一样,参考美国戴尔·科普兰的《战争起源》,大家如果读这本书就会发现,德军在1900前后就开始流行一种观点:在尼古拉二世支持的斯托雷平改革中,俄国的工业实力和军事实力在急速膨胀,依托日益完善的铁路网,1917年后德国会失去对俄国的一切优势……
当时的犹太资本财团的老巢就在德国的法兰克福(嗨,大家可以自己去查,一半的犹太血统企业家祖上都是从那里出来的),为了阻止坚定反犹的俄国崛起,这帮跨国资本家资助日本发动了日俄战争……
这一仗虽然暴露沙皇的无能,打击了沙俄斯罗曼诺夫皇室统治,但倭寇没有进一步扩大战果,毕竟倭寇自己也清楚没有犹太干爹自己在沙俄这头巨熊面前毛也不是(从钢产量上说,日本直到1932年钢产量才有239万吨,还不如1904年的俄国的276万吨……)
随着西伯利亚铁路的贯通,俄国的工业和农业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即使战局最糜烂的1916年俄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也是1895年的43倍(大学经济史书常识)
而且大家其实还有一个常识错误:俄国亡于横征暴敛。
小陈其实刚开始也是这么认为的,但作者在查找资料后,发现自己错的离谱……
每个居民分摊的总税额全部换算成卢布,俄国不到法德奥三国的二分之一,甚至都不到英国的四分之一。
那就有意思了,为什么经济欣欣向荣,实际赋税较轻,俄国却社会动荡不断呢?
小陈认为还是可以和明末放到一块讲:统治者的极度无能以及士绅官僚的日益庞大
读明史的都知道一个铁律,清朝修的明史吹谁谁绝对是昏君庸主,清史抹黑的那不说是雄才大略也绝对是治国贤君。
是个人都有爱好,把个人癖好拿来抹黑,辫子们也是人才。
这里不细说明朝,就说尼古拉二世,他作为一名统治者能把自己作死,首要责任绝对是他自己。
我们不否认他有智慧有思想,但他性格懦弱这一条就绝对是一名君王的取死之道,钢铁如果不杀伐果断,那么他看重的继承人基洛夫前天进的棺材,后脚他也得跟着进去……
尼古拉二世干了什么呢?斯托雷平在前面艰难改革,后脚这个懦弱的皇帝就迫于压力罢免了他,这下可好,俄国的地方士绅立马就借着白手套傀儡政党俄国社会革命党把斯托雷平给杀了,这下谁还敢跟这个懦弱的君王混?
于是皇室基本失去了对社会的控制,地方势力开始对民众横征暴敛,沙俄中央的政策再好也会变成民众眼中的恶政。
一战开打后,尼古拉二世的叔叔尼古拉大公在前线竭尽全力的支撑,这位的皇帝竟在乡村骗子的忽悠下认为自己真成了微操大师,尼古拉大公被稀里糊涂的撤掉了军队总司令的职务,社会已经无法掌控……
失去了将军们和进步军官的支持,军队也离心离德,权力被皇帝自己亲自架空掉了,就算没有组织,尼古拉二世的横死也是一种必然……
而士绅官僚作为权力实体在近百年的俄罗斯历史中就从来没有消失过。
这群人在尼古拉二世的懦弱下长成了帝国的肿瘤,到最后不满仅仅是一个肿瘤,直接用二月革命推翻了本体,要不是导师和钢铁这一批人的存在,这帮士绅官僚和跨国犹太资本结合,俄国现在的主体民族都会换一个……
我们不得不感叹,犹太这个神奇的群体,除了哈迪斯犹太人,他们不要求什么血缘人种,信犹太,你就算是他们的一员。
当然如果你要真信了上面这句话,小陈就笑了,只有有权有势的资本家和独裁者才会成为自己人啦,二战的肥皂运动告诉我们,底层犹太人根本就是消耗品……
联盟之所以没有消灭掉这群士绅官僚,原因相当简单,革命后组织的力量还是太小了,为了控制住局面,托派都能混进来,这些官僚乡绅混进来也不稀奇,自己的父亲钢铁发现问题后很快就不明不白的死了,后续的领导人基本上就全是权力的傀儡……
当然大家也不要畏惧士绅官僚这个群体,我们的教员就成功了,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血战,战争总会有牺牲,这些事但凡世界观齐全、价值观正常都会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