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节课功理
本节功法是五节动功的首节功法,因此,它的作用主要是打开穴位,疏通经络,为后四节功做好准备的基础功法。
“六方和合”顾名思义,即是使“百会与天合”,“涌泉与地合”,“劳宫穴与前、后、左、右合”、长期修炼,便会使人与上、下、左、右、前、后自然相通,为进入混元气功之门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在此基础上,身体的各主要穴位打开了,经络疏通了,起到了调动内气,留清排浊、和合阴阳,聚敛真气的作用,进而达到天、地、人三才合一之目的。同时,本节功法通过各部位的调整,还具有了清除自身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贼的作用,达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目的。
首先,本节功法从预备的姿式入手,两脚成小后八字,略宽于肩,这样使尾闾穴尽快地打开,启动真气(此古称为鹿运尾间),将气能顺利上行至大椎穴。尾阊关是小周天运行的第一关,第二关是夹脊关、第三关是玉枕关(此关在第二节的丹顶指锻炼中即可打通)。只有三关通了,才能使小周天之气运行循环无碍。因此,小后八字过小,尾阊穴打不开,过大又使真气散而不行,只有正确做好,才能起到启动真气之作用。
“双目平视”主要是对大脑和小脑的锻炼,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最高级部分,是思维、意识的器官。小脑主管四肢运动的分是脊髓。大脑皮层展开以后面积大约是2000平方厘米,分为6层神经膜。1--4层神经膜是负责接受宇宙信息和辨认贮存信息的;5一6层负责对信息发出指令。
人的大脑神经细胞大约共有140亿个,已经开发利用的约为20,其余80有待我们去开发利用。气功锻炼,特别是混元气功要求双目平视和捧气贯顶、贯天目等的锻炼,是开发利用潜在功能的最好方法。“双目平视”是对脑的最简单的和最基本的锻炼方法之一。因此,预备式中的双目要求平视,要视而不见,清除六贼(即眼、耳、鼻、舌、身、意,如用的不适时即可盗用自身真气为贼)。同时,要注意的是,双目视线若向上了,身体重心就会后移,气就要向上行;双目视线若向下了,身体重心则向前移,气就要下行。故“双目平视”掌握好了,动作就平稳。经过长期修炼,不仅可以提高视力,而且可以开发智慧,使脑功能得到改善。
“心澄目洁”是在“双目平视”的基础上,双目视而不见,心里自然无所思想。心澄即内心清澈无杂念。心,即为君主之官,心藏神,脑为神明之府,心开窍于舌。《灵枢·脉度》记载:“心气通于舌,心和舌能知五味矣”。因此,“心澄目洁”是相关的一对,互为已用,只有心澄,才能排除杂念,神静心松。
“舌抵上腭”中的舌又与心有着密切关系,除此之外,它的作用还可清除舌贼(舌知味,可生贪心也),同时作为接通任、督二脉的关键部位,它是小周天中真气运行的一个重要桥梁。
“舌抵上腭”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口中玉液的形成,玉液为肾之上水,因此,舌抵上腭过紧除无玉液外,还会使面部肌肉不能放松,阳气上升至头引起头痛和泰山压顶的不适。只有使口中玉液增多,才能说明气机升降顺畅,玉液咽下还可以增加胃消化液,增强脾胃的消化功能。当玉液(口水)真正增多田,第二口从左侧划弧送入下丹田,第三口从右侧划弧送入下丹田,此为聚津成精的练法),以返还肾水。这样可以增强肾的功能,延缓衰老。
“似笑非笑”是在正确的“舌抵上腭”之后才形成的一种舒适甜美的发自内心的“笑”,它的要求是两口角向后上方一拉,这样面部肌肉就会放松了,内心自然也就会放松,真气自然会沿中脉沉入下丹田。《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因此,面部表情会反应出人的心理活动状态。“似笑非笑”是从内心发出的笑,笑得要自然,持久,一直笑到生命的最后一分钟,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久笑就可长寿,久笑就可健康,久笑就可气沉丹田,久笑就可产生口水,笑是一种功夫,要引起注意。布袋和尚两侧的对联:
慈颜常笑笑夭笑地笑人间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善容恶容世上难容之事横联:
皆大欢喜
这是我们每个鹤功修炼者的座右铭。
“全身由上而下依次放松,将气沉入下丹田,开始意守”,这就是在其它动作准备好之后,用意念配合姿势将全身每个部位放松,把气沉入到丹田,增加丹田的能量与活力,只有这样,在下一步引丹田气时才能引动真气。不然,由于丹田动力不够,气就不能上达,就会影响练功效果。因此,在其它动作准备好后,我们应该用意念想从头、颈、肩、肘、腕、指、胸、背、腰、腹、胯、膝、踝、足、趾依次放松,要注意的是松而不懈。然后用意念将气沿中脉一从百会至会阴直通的一条气脉(贯穿于整个上、中、下三个丹田)沉入下丹田。下丹田的具体部位在膀胱后,直肠前,指从肚脐内由百会引下来垂线向下到会阴的1/2处,这个地方叫直肠膀胱窝,也叫布格拉斯腔;这个夹室有气则开、无气则合。
由以上看来,预备式中的每个要求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只有按要求去做,才能清除六贼即眼、耳、鼻、舌、身、意。贼者窃也,意即人的六种感官接受外界之引诱和刺激后则易牵动心神,产生各种邪念与妄想。因此,练功必须排除,否则就入不了静,也放不了松。
“六方和合”从广义上讲,天地四方,人在其中,与六方和合,即六位空间和合。人体五脏与六腑之间,通过经络相连,表里相合,为内六合;肩、肘、腕、胯、膝、踝为外六合。“六方和合”就是人与六方贯通和合之意。
练功面南而站,两臂向前扬起,掌指上翘,柔力收推三次,打开劳宫穴,使体内外之气贯通和合,为一合(即与南方相合。南方在五行中属火,五脏中属心,使心与火合,以增强心脏的功能)。
两臂左右分开成“一”字形,掌指上翘,柔力收推三次,为
二、三合(与东西两方相合。东方在五行中属木,五脏中属肝,肝与木和合对肝脏有益;西方在五行中属金,五脏中属肺,肺与金和合对肺脏有益)。
两臂从体侧下落,转掌心向后推出(使体内外之气通过劳宫穴贯通),为四合(与北方相合、北方在五行中属水,在五脏中属肾,肾与水和合对肾脏有益)。
捧气贯顶,十指交叉,翻掌心向上,通天合阳(使体内外之气通过劳宫穴,百会穴与天阳贯通),为五合(与天阳相合。上为天,天为阳,与天阳相合,调整补充人体之阳气)。
以腰为轴,头、臂同时向下俯落,通地合阴(使体内外之气通过劳宫穴、涌泉穴与地阴贯通),为六合(与地阴相合。下为地,地为阴,与地阴相合,调整人体之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合,万物生长)。
在“六合”里,人在中(中在五行中属土,五脏中属脾。与土和合对脾胃有益,脾为后天之本,脾胃受纳的水谷精微输布五脏六腑,荣养全身,以维持人的生命活动。人在中,即练功中的人是主要的,要想受益必须先调动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只有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才能与六方和合,才能创造出奇迹来)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向前收推,为南为火为心;向左收推,为东为木为肝;向右收推,为西为金为肺;向后收推,为北为水为肾;向上通天,为阳;向下通地,为阴;中间为土,为脾。以上的动作与六方和合,正是反应了人体气机的圆运动,也是对五脏六腑进行有序化调整的正确循行路线,心在上,肾在下,脾胃为中枢,肝在右,其气先行于左,肺在左其气先行于右,因此,练功面南而站,对脏腑的调节更有力。劳宫穴,百会穴,涌泉穴开合的好与坏,是直接影响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根本,只有把这些穴位练通,才能进行气机升降出入的调节。
穴位的开阖与口鼻呼吸的机理相似,主要是留清排浊,吐故(浊气、病气,中医称之为邪气)纳新(宇宙之浩然正气,即真气,亦即多种高能物质)其主要作用是促进气血循环,提高新陈代谢功能(祛病强身,延年益寿),增强人体的生命活力(开发智慧,触发人体先天潜在功能)。
“左右回气”是在人体与六方和合以后,进一步纳入宇宙间浩然之气,由百会穴贯入至下丹田与体内经气相合,完成人体气机出入功能。
本节功几个主要动作的作用:
提翅和展翅的柔力收推是练通劳宫穴(收为吸进清气,推为呼出浊气,病气)。就这样,一收一推、一吸一呼,内外贯通之后,真气便可循经运行。一收一推,对于手三阴经和手三阳能出入。
合翅是方位的变化。其作用是将气运向十指,使聚敛之气在运行中逐渐析出清浊。也就是使肺、大肠、心、心包、小肠,三焦经的“井”穴打开,使脏腑之气进行调整,将病气、浊气由“井”穴析出。
折翅转腕,双手从背后经腋下甩出,则是在上一动作的基础上,将病气、浊气从“井”穴甩出体外,起到留清(真气)排浊(病气)的作用;脚跟柱地则是震撼内气升腾,也就是使肾水上升,心火下降,使督脉之阳气升腾进一步洁净,彻底地将浊气由肺、大肠、小肠、心、三焦、心包的“井”穴逼出。
“通天合阳”与“通地合阴”的作用:宇宙间天为阳,地为阴;人体上为阳,下为阴;外为阳,内为阴。捧气贯顶,将气由百会穴贯入体内,使体内外阴阳相通、阴平阳秘,翻掌向上,掌心朝天承接宇宙之气,使体阳与天阳相接,以阳(天阳)补阳(体阳)。左右松动双肩,上拔颈椎、胸椎与上、下抻腰柱,则是运动肩胛关节与椎体,将脊柱上的各个关节拉动放松,调整督脉。上拔可使阳气上升、即督脉之气上冲出于顶,即打开百会穴,也就是促进了人体阳气的活力和运行,通天合阳;放松可使阴气下降。通过阳升阴降,(亦即升清降浊),使体内阴阳平衡,头臂同时向下俯落触地三次,此时掌心由向上接阳变为向下通阴,涌泉为阴,地亦为阴,两阴(体阴、地阴)相接,以阴(地阴)补阴(体阴)。总之,第一节六方和合是打开穴位,疏通经络,活跃气血,使体内真气升降出入自如,为下一节柱地通天功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