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四和第五节和睦友善!往者不谏,来着可追
四、和睦与友善
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练功者的着眼点主要应是维护团结,使太和之气充斥人际之间,自己能常处于友善和睦的氛围之中。
处理人际关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里并不打算全面论述,而只从练功的需要出发,谈谈如何尽量避免来自这个方面的干扰。
所谓干扰,不外乎是一些矛盾、是非和纠纷,其中有原则性的,也有非原则性的;对原则问题上的分歧,应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态度,是不能退让的;但对人际关系中的大量非原则性的矛盾,则宜采取宽宏大度与息事宁人的态度去处理。
要想不受这方面的干扰,练功者首先应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因为只有“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才能远离嗔怨,不起是非。其次,还要既不听信闲言,也不传递闲言,使怨火自灭。若遇与人矛盾,则应宽宏大度,要提倡谦让、礼让和忍让的精神。如果大家都能做到这一点,则可减少许多无端的争执,也有利于社会风尚的改善。
我曾亲见公共汽车上两个青年无意相碰,一个发出嗔怨,另个不肯道歉,反出秽言,两人相争不下,只为了一口气,最后竟危及了生命。这是多么无谓与令人痛心的事!所以难怪有见识的人常很推崇“终身让路,不失尺寸”这句古话了。
对于气盛、容易与人争执的练功者,我们送给他两句座右铭:
忍一时,风平浪静;
退一步,海阔天空。
解劝争执双方时,要让他们懂得:
各自责,则天清地宁;各相责,则天翻地覆。
做为一个襟怀坦白的练功者,对别人有意见,可以开诚布公,直言相告,切不可背后议论,做摇唇鼓舌、拨弄是非的戚戚小人!
只要能够做到上述几点,便一定可以与周围的人彼此相安,,而不致为一些人际关系中的烦恼而干扰自己练功入静了。
五、往者不谏,来者可追
由于我们强调功德修养,故凡曾犯有错误的人,对于练功常常望而生畏,不敢涉足;还有些学员,曾有些陈年旧事,原来早已忘怀,但练功日久,在入静很深之后反照自己时,又忆起往事,发生了内心的深省,有的甚至痛苦、内疚而不能自拔。我每到各地教功讲课,常有学员向我倾吐内心的悔恨,我很为他们的诚恳所感动,又总想应有“救心”之术,以帮助弥补他们心灵之创伤。论及修养,才感救心之术已至。
我们认为,现代人类在继承了历代文明精华的同时,也沿袭着社会糟粕之影响。人生活在五颜六色的社会染缸之中,由于教育或修养不够,难免会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缺点、错误。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了过失,就像前进中迷失了方向,这在生活中是常有的事,只要迷途知返,而不执迷不悟,就可以继续前进。
《论语·子张》有云: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练功修养就是帮助迷途的人或曾经迷途的人自觉地反躬自省,滤思除尘,改正错误,弥补损失。
我们主张这样的练功者要自救,希望他们能以这两句话自勉:
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懂得“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的道理,能够认识到过去虽有错误,只要能坚定不移地改正过来,使自己的言行均符合法制与社会文明之要求,这就已经是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已经符合练功的要求,也就不必仍旧沉湎于悔恨之中不能自拔,使自己又受到七情的另种形式的干扰。
我们谈论这个问题,只是希图帮助部分练功者自省时能够跃过内心的障碍,使心灵得到解脱,以便更好地进行气功锻炼,而不是要进行对存留于记忆之中的陈年旧事进行什么“忏悔”,一般也无须去向无关的人或教功老师复述,招来一些意料不到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