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序 太康之治
昔年司马宣王仿效后汉光武帝事,指洛水为誓:“今日起事,只为兵权,别无它意,若将军此时收手,则不失为富家翁。”
后来曹爽投降,宣王夷其三族,曹爽死前怀着愤怒诅咒他:“汝失信于我,必遭报应。将来若篡,则皇帝痴傻,兄弟相残,国不过百年,他日别人篡汝,必也要夷三族,灭司马。”
后来很快宣王薨,景王承继爵位,景王善战,征讨四方叛逆,奈何早死。
时年宣王无子,文王将其子司马攸过继于景王,奈何司马攸年幼,于是文王承袭父兄之业,受封大将军。
高贵乡公为魏皇帝,常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后来成济弑君(懂的都懂),文王诛其三族,又立新帝。
四年后,令钟会伐蜀,于同年杀吕安、嵇康。一时威望无以复加,于是受天子册封,封十郡之地,文王进爵晋公,加封相国,赐九锡。
钟会叛乱后,又平钟会之乱。
于是晋位晋王,封相国,总百揆,加九锡,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又追封父兄为宣王、景王。
文王两年后薨,却未立聪慧过人的司马攸,而立司马炎。
司马炎即晋王后,天子欲禅位于晋,晋王不受,然而天子执意要让位,晋王无奈,受禅称帝,改元泰始。追封司马懿为宣帝,司马师为景帝,司马昭为文帝。
于是晋朝建立,司马炎励精图治。泰始共十年,十年间立皇后,立太子司马衷,治理黄河,赈济灾民。
泰始十年改元咸宁,追尊宣帝司马懿庙号为高祖,景帝司马师为世宗,文帝司马昭为太祖。
并着手伐吴事务。
当时晋朝尚初立,又有司马炎辛勤治理十几年,在外平定外夷,厚待各少数民族,在内改革田制,赈济灾民,以宽容拉拢世族,国家一派生机勃勃,万物竞发的景象。
而东吴内部混乱不堪,暴君孙皓横征暴敛,虐待世族,金陵王气黯然。
在晋吴对抗的前沿,羊沽水陆并进,一战摧毁东吴整个防御体系,后来接任他的,是被吴人亲切称之为“老阴比”的杜预,杜预一到任上就常奇袭东吴,并使计离间东吴将领,气的吴军大呼:“走了君子,来了小人。”
如此过了几月,杜预眼见时机成熟,上表伐吴。
可朝中反对派趁扬州前线吴军异动,以为东吴要倾举国之力伐晋,上书劝阻司马炎。
司马炎竟犹豫了。
杜预眼见司马炎同意了推迟伐吴日期,几番上表,痛陈利害。
(大意是:我的,你们这些反对派,平常没见你们出力,如今吴国疲惫不堪,一击即溃,你们却的又想收兵了,倘若真的暂缓伐吴,给吴国喘息,恐怕华夏一统遥遥无期,唉,和你们这群虫豸在一起怎么能搞好国家,我……)
于是司马炎被打动,不再犹豫,命六路大军并进,一路过长江,一路伐荆州。
当时孙皓以为有长江天险,且吴晋兵力相差不多,自觉优势在我。
杜预以破竹比喻伐吴,大振士气,于西线大破吴军,留下一个典故——势如破竹。
北路王浑大破长江,几月后,孙皓归降。
昔年后主刘禅入洛阳见晋文帝司马昭时,曰:“此间乐,不思蜀也。”司马昭笑其憨态可憎,封为安乐公。
二十几年后,孙皓入洛阳见武帝司马炎时,说:“我在南边也给你留了位置。”司马炎笑其狂妄自大,封为归命侯。
至此终于灭吴,华夏遂归于一统。司马炎改元太康,那时的人们觉得终于饿不死人了,司马炎大封群臣,大宴天下,开始了他的太康之治。
自黄巾起义至太康年间,已经过去96年了。
所有人都觉得不会再打仗了,晋会像汉一样至少有二百年,那是所有生于乱世之中的世家的狂欢,洛阳繁华天下无二。
史书记载太康之治那十年:“牛马被野,余粮委亩,行旅草舍,外闾不闭,民相遇者如亲。其匮乏者,取资于道路。故于时有‘天下无穷人’之谚。”
那时人们以为这只是晋朝辉煌的开始,日子往后会越来越甜,却不知道,这样的情景,直到四百多年后隋朝统一的“开皇之治”才再次显现。
自从天下平定,沉醉于盛世之下的美梦,世家大族们迅速腐化堕落。
他们不知道这么一个道理:
所有命运的馈赠,都已在暗中标下价码。
而我们这一卷的一个重要人物石崇,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回到了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