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七零随军:海岛日常美滋滋 > 第98章 大户人家

第98章 大户人家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12月底,徐雨溪终于再次进城。

    这一次进城的队伍格外庞大,感觉半数以上的军属都出来了。最后出动了两辆军卡,依然坐得满满当当。

    “人多很正常的。再过几天就是新历年的元旦,1月底又是春节,大家都想趁这个机会出来看看买买。”

    宋稼知道她没经历过这个场景,颇为淡定地提醒道。

    “进城以后你就会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人多了。从百货到书店,再到饭店和电影院,到处都会挤满人。”

    与其说是出来买东西,对于更多人来说,这趟出行纯粹就是为了感受下节日的氛围。

    天天待在驻地里,周围不是山就是海,人来来回回就那些。

    再加上部队气氛本来就比较严肃,要是不偶尔出来打点热乎的人气的话,天长日久下去,人都会变得呆板无趣。

    徐雨溪无奈叹气,话是这么说没有错,但她实在不想过去被挤成鱼干。

    “我们其实也没什么特别急着要买的,要不今天就不在城里待了,直接去老赵家,待到差不多就回来集合。”

    苏云谷见她苦着脸看向自己,立刻反应过来提出了新的出行建议。

    他们这趟进城,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送海鲜干到赵延桐家。

    等到他妻弟林中庆再次从琼岛返回五禾市的时候,帮忙捎回去。

    “你们这两大袋全是干海货?是打算送给多少人啊!买的还是自己晒的?”

    赵延桐瞪着眼前两个塞得鼓鼓囊囊的大麻袋,佩服得五体投地。

    “大部分都是我自己晒的。这可是用了我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才一点点积攒下来。

    看着好像挺多,实则有十几家人要分,最后每家估计也拿不了多少。”

    徐雨溪也觉得自己特别能干,满脸的骄傲。

    之前都是零散地晒、零散地收,前两天进行清点的时候,才发现不知不觉已经攒下来这么多,顿时被自己给厉害坏了。

    “赵大哥,你回头跟中庆说一声,东西多不方便一次拿的话,就拆开来分几趟带。反正我们不着急,就是要辛苦他多做点工作。”

    虽说乘客坐船行李不限重,船员帮忙捎带东西更是常态,可一次性带这么多同品类的东西,要是不小心让人误会了,那就麻烦了。

    红卫轮本来就会不定时有稽查员进行抽检,尤其是现在靠近新年,估计会检查得更频繁,可不能有任何差错。

    “放心,他会看着安排的。这里面的道道,他们这些内行人绝对比我们这些外行人清楚。

    就按之前说的,到了之后托人给你娘家带个口信,让你哥哥们去阿莹家运,回头再分送出去?”

    “对。就去邮电局,让跑我们那条线的邮递员带个口信就可以。他平时经常帮忙干这事。”

    为了把东西顺利地塞进两个袋子里,所有干货她都是直接按品种打包的,到时还要让家里人帮忙分好,并且送过去。

    她在其中一个袋子里也附了信,列明了要送的人家有哪些、住址在哪里、要给哪些东西、给多少份量等。

    结了婚以后才知道,走礼也是很讲究门道的。送得好皆大欢喜,送不好反倒落了一身腥,徒惹埋怨。

    两个人都是头次做这种走礼的事情,难免有些地方会安排得不是很好。

    幸亏有爸爸妈妈可以帮忙兜底,倒是不用担心什么。

    见她安排得井井有条,赵延桐也不再多问,冲苏云谷给了个赞许的眼神,一人拎起一个袋子,带着他们进了杂物间。

    将海鲜干放下之后,他也没立刻出去,反倒是领着人到了墙角的架子边上。

    “糖和相框都在这里,过来看看满不满意?”

    徐雨溪满脸兴奋地凑过去,“这糖的颜色真好。白砂细细嫩嫩,红砖是很漂亮的浅褐色,味道也好闻,是很浓的甘蔗香甜味。”

    “红糖砖在空气里放久之后,颜色会慢慢变成红褐色或棕褐色。这是正常现象,不是坏了。”

    赵延桐转业之后,在公社的糖厂上班。

    每年的春节前后,糖厂就会分糖,职工可以按两角钱一斤红糖、三角钱一斤白糖的价格,购买拢共十斤的量。

    他是干部,可以买十五斤,和家里人商量之后,买了十斤的白糖、五斤的红糖。

    除了糖厂有购糖份额之外,他们生产队也种了些糖蔗。

    到了年底,同样会给家家户户分糖,因而家里是不怎么缺糖的,多余的都是分送给身边的亲戚朋友。

    早些年苏云谷孤家寡人,回老家的机会少且时间往往凑不上,糖的事情向来跟他搭不上关系。

    如今结了婚,情况自然不一样。

    “太好了。省着点吃的话,明年就不用为糖的事情发愁啦。”

    足足便宜了一半的价钱,而且还不要票,这种大好事谁遇上了能不乐啊!

    当然,她知道赵家也要留些糖给别人,自然不会狮子大开口咬掉一半。

    只要加起来能有个两三斤,就够她偷笑了。

    结果下一秒,赵延桐的大手笔就让她有种天上掉馅饼,正好砸进了自己嘴里的感觉。

    “两斤红糖,四斤白糖,够吗?还要分些给阿莹娘家和其他人。”

    徐雨溪点头如捣蒜,这就是不缺糖的大户人家的气魄,“够够够,绝对够!”

    糖的事情说定以后,三个人又齐齐转过头来看相框。

    他们最开始的想法,其实是去百货商店买。

    后来苏云谷突然想起,赵延桐有个亲戚在当木匠,还有个亲戚在玻璃厂工作。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就找人帮忙传了话。结果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幸运地又省下了不少钱。

    “相框的做工很好,玻璃也完全看不出来是有瑕疵的。”

    相框有大有小,做了好几个不同尺寸的。

    她试着用手摸了摸,木板光滑笔直,还特地上了油漆。

    前面镶着玻璃,后面则用木板护着。木板四周用鞋钉紧贴着板面,别在了相框的里框边上,和前层的玻璃卡得紧紧的,看起来很结实牢固。

    于是这天下午回去的时候,他们带的东西,反倒比那些在城里逛百货的人还多。

    包裹里面,是严严实实收好的,无比珍贵的糖。

    手里提的,是从大到小叠成一摞,用装水泥的纸板隔开包好的相框。

    不过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背上那两条又粗又长,外皮黑紫发亮的甘蔗,出产地是赵家的自留地。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