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阶层流动
“英语是一门语言,需要日复一日的积累,不是短时间内能见效的,你不要着急,跟着大部队的节奏就行了。”
张扬看着她青涩纯真的脸庞,有些违心地说道。
英语其实也可以突击的,上一世网上就流传着“两个月攻克托福8000单词”的学习方法,很多人都亲测有效。
但在世纪之初,教学理念落后,信息不发达,这种逆天的学习方法,却是人们闻所未闻,想不敢想的。
陈雪对他十分信服,乖巧地点头:
“好的。”
“那你去吧,有什么困难随时来找我。”
“好的,那我去了。”
“嗯。”
陈雪离开后,张扬伏在办公桌上,开始起草下一阶段的复习计划。
马上就是三模了,这是高考前最后一次全省统一模拟考试,对于高考分数和排名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老师和家长的信心。
所以三模的题目都比较简单,就是要让学生们考高分,以提振他们的信心。
很多学生三模考的很好,但高考却考的很差,认为是发挥失常,其实就是他们的正常水平。
晚上,张扬再一次来到宁小婉的宿舍,想向她解释和道歉。
然而门紧锁着,她还没有回来。
张扬只好悻悻而归,他本来还幻想让再宁小婉犒劳自己一次呢。
虽然今天没去见丈母娘,没脸要求她兑现承诺,但之前做过的事,再来一次总没关系吧。
第二天上午,宁小婉还是没来。
接下来一个星期,她都没来。
张扬去打听,得到的消息是“有事请假了”。
马上就高考了,她却突然请假,一请这么长时间,而且还不通知自己,摆明了是在生自己的气。
张扬终于意识到,自己这次的祸闯得有点大。
但三模已经来了,他忙得焦头烂额,也没工夫去处理这件事。
三模的结果很鼓舞人心。
刘敏,520分,刚好够去年的本科线。
赵军,498分,体育特长加20分,也逼近本科线了。
除此之外,还有8人超过了去年的专科线。
9人在去年的专科线下10分以内。
理论上,这些人今年都有可能考上。
虽然三模题目简单,但还有一个多月,再努力一把,完全可以把这个差距给弥补上。
大沟乡国有林场场长商震的女儿商雅玲,455分,县广播电视台副台长王洁茹的儿子成运杰,451分,也都超过了去年的专科线。
不出意外,两人再次提着礼物登门道谢,并拜托张扬在最后一个月多照顾下自家孩子。
因为这个分数很尴尬,有可能考上,有可能考不上,生死一多半就掌握在老师手里。
老师多照顾一下,可能就考上了,老师少照顾一些,可能就落榜了。
其他家长也是一样的心思,把办公室的门槛踏破了。
礼物和现金,张扬收了一大堆。
高考考的不仅是学生,更是家长。
你不考家长,家长们也会自动考自己,想尽一切手段来为孩子增加胜算。
高考的本质,是一个个家庭为了实现阶层跃迁或阻止阶层下滑而进行的旷日持久的全面战争。
而现在,就是决战的前夕。
成败在此一举。
为什么在这个世界,高考录取名额这么少?而且官场上限和大学档次严格挂钩?
答曰:为了保持正常的阶层流动。
穷人孩子只要有天赋,肯努力,考上了大学,将来就可以有个好前途。
权贵的孩子如果没考上好大学,哪怕父母再有本事,也没法把他推上去。
如果像原来那个世界,大幅扩招,人人都能上大学,大学生遍地都是,随便一个普通的工作,一堆硕士博士抢破头,最后还是要拼血统,拼关系,拼金钱,那穷人孩子耗尽家财寒窗苦读的意义又何在?
还不如早点去打工赚钱呢。
科举制度自古以来就是调节阶层流动的重要手段,它给人人以公平竞争的机会(虽然只是相对而言),从而维持人心的稳定。
如果大官的儿子是大官,有钱人的儿子是有钱人,快递员辛辛苦苦供儿子念大学,但儿子毕业后却只能和他一起送快递,社会完全固化,上下阶层不流通,那就只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了。
所以在这个世界,高考尤为重要,家长和孩子们也就尤为疯狂了。
有一个人的成绩,张扬没有公布。
陈雪。
得益于张扬的辅导,她考了575分,超了本科线55分,好过上一世的超线40分。
再努力一个多月,还可以再提升一些。
如果到了590分,就是211的分数线了。
从211开始,才叫重点大学。
从985开始,才叫著名大学。
从top8开始,才叫名牌大学。
而低于211的,全部叫普通大学。
张扬没有公布她的成绩,是怕其他学生太惊讶,打扰了她的正常学习。
但她是个聪明的人,主动跑过来问:
“张老师,我没有达线吗?”
张扬把成绩表递给她,然后问道:
“没有达我心中的线,就是不知道有没有达你心中的线?”
陈雪咬着嘴唇说:“没有。”
然后就回去了。
这是个外表看似柔弱,内心极其刚强的人,否则也不会辍学之后一边打工,一边也要坚持自学。
忙完三模后,消失了十多天的宁小婉,也终于出现了。
张扬在走廊里看见她,笑着走上去打招呼:
“小婉,你终于来了。”
宁小婉却视而不见,从他身边走了过去。
他追进办公室,把门关好,从后面抱住了宁小婉。
宁小婉却身体绷直,冷冷道:
“张老师,请你自重!”
“我知道你在生我的气,但你听我解释……”
“你再不放手,我喊人了。”
张扬无奈,只好松开了手,讪讪道:
“我知道是我做的不对,你要打要骂随便,叔叔阿姨那里,我也会去登门谢罪的。”
宁小婉面无表情,斩钉截铁地说:
“不必了!你这尊大佛,我们宁家高攀不起,以后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大家互不相欠,再无瓜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