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秋分
暮色霭霭,不见此湖岸几方宽,苇草纤纤,风动而未有多曳。未几,皎月昭昭起云纱,照见岸边尽是皑皑白骨,或人或兽,盖莫能辨。
如此阴森之地,传说生一仙草,闻之可疏骨活筋,食之可寿与天齐。此草三千年一出芽,三千年一开花,花开一夜,日出则花谢草枯,枯之则泯然杂草,功效尽失。
亦传说,此草生于潭州,曾从此处献往燕幽州。
燕幽州,是九州都城。时开国二十三年,太祖励精图治,终于使四海为臣,七方来朝,唯独那西北方的胡虏不服,经常来犯边境。某日,前线又来战事,当时太宗已经继位,便专为此事升朝,会文武百官,商讨国事。
七步阶下,满朝文武分列两道,文道之首为丞相,在位者名曰“许申青”,他肤色煞白,十指枯如败枝,两眼似睁未睁,一副垂垂老矣貌,见他举牌说道:“昔唐宗国强,威名吓天下,是军强兵勇之由也,今天下之势顺,当举兵反击,震慑胡蛮,教他万世称臣,莫敢再犯。”
武道之首为副丞相,在位者名曰“卫子谦”,相貌堂堂,体态铅直,两眼炯炯有神,一副奕奕神采相,随后举牌道:“昔宋祖国富,财重盖四方,是商同海利之由也,今万民之意归,当差使协商,两国友好,让他腹饱兴珊,莫有贼念。”
丞相闻之,驳斥道:“满口痴心妄想言,斯蛮夷鄙陋之劣族,如狼豺虎豹,怎知厌?与虎谋皮,自讨苦吃!宋朝之羸弱,有目共睹!”
副丞相亦驳斥道:“正丞目光太寸寸,此仁义温和之大民,如山川河洋,何惧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唐代之安史,有口皆论。”
朝论一整日,却没有什么结果,于是各自散之。
翌日,太宗突然大病,卧床不起,太子遂暂替协政。所有来诊察的御医都没有找出病根所在,好在皇上宅心仁厚,只是传令将他们都革了职,发配到其他各州。
这时正丞相来望,献一药方,说潭州生有一仙草,三千年一出芽,三千年一开花,服之可祛百病
潭州,地处长江以南,支流湘水从此州贯穿,内设有七县,中心县为潭州城。潭州向北通湖北,向东通江西,往西两千里至川渝,南下一千五百里至广州。
自从战国时期楚国的国都离潭州近以后,其他朝代的政治中心便再未离潭州近过。
百姓官员们都向来喜欢向中心地带转移,导致这里的土木水利都相对较落后。这里的地理条件是不差的,丘陵为主,地势较平坦,雨水充足,种的水稻能两年三收。只是人们都更愿意留在发展程度更好的地方,这种开荒,如无必要,留给子孙辈去做即可。
潭州的知府率先拿到了这封御旨,看了一眼之后只是眉头一皱,一脸不愿,赶忙将这块烫手山芋丢给了副知府。副知府也不乐意,加了点东西,又往下面传去。层层传递,添油加醋的圣旨最终落到了潭州城的县令手上。
这个潭州城的县令叫乌长叶,是个八品官。一般情况下,县令也分设正副,正的是七品,副的才是八品,但这潭州城不大,人也不多,便让他既是正县令也是副县令,最终定为八品。
乌长叶善文书辞辨,是前年考个进士出身被分配到这里的。他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是很不乐意,但已经不能再往下传了,好在他们上面派了个“代理县令”过来,接替他的事务,让他只管专心去寻找这株花。
乌长叶只得尽早动身,免遭杀身之祸。
就这样寻寻觅觅了一个月,乌长叶进展全无,他为此彻夜难眠,终于在翻找古典时找到了一点线索——三十年前,这潭州城附近的一个村子里,出现过这株花。乌长叶喜出望外,抓紧时间就开始找这个村子。
可是他亲自问遍了这城里的老少妇孺,都无人知晓这个村子的位置,大多数人甚至闻所未闻。
正当乌长叶一筹莫展之际,一个靠坐在酒馆门口的乞丐向乌长叶远远喊到:“大人,我知道那个村子。”
乌长叶便欣喜地快步走了过去。
那个乞丐全身斑驳地黑着,看不清脸面,身上还隐隐发出食糜的臭味,让人不想靠近。但找花要紧。
乌长叶正欲开口询问,那乞丐抢答道:“大人,我知道那个村子在哪里,但是我也不能白白告诉你啊。”
接着那乞丐拿起地上的破空碗,摇了摇道:“大人给我一百文钱,可否?”
乌长叶听后摸了摸自己的钱袋,里面只有约三十文,又在衣服里抖了抖,掏出了几两银子。乌长叶于是把银子扔到他碗里,说道:“都给你,你快点说吧。”
那乞丐全程没有看向自己的碗,而是盯着乌长叶,他笑道:“大人,你先别急,告诉你位置之前,我先跟你讲个故事,这个故事不仅和那个村子有关,还和你要找的东西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