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淮右布衣朱元璋 > 第83章 监生就业

第83章 监生就业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从洪武二年到三十一年这一时期监生任官的情形来看,监生的就业形势一年不如一年,担任的官职越来越小,为官的数量越来越少。具体来说,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监生没有固定的任官资序,最高的有做到地方从二品的布政使,最低的做正九品的县主簿,以至于还有无品级的教谕。

    第二,监生没有固定的任官归属,朝廷的部院官、监察官,地方的民政官、财政官、司法官,以至于无所不管的府州县官和学校官,几乎无官不可做。

    第三,除做官以外,在学的监生有奉命出使的,有奉命巡行列郡的,有稽查百司案牍的,有到地方督修水利的,有丈量、记录土地面积的,有做定粮任务的,有清查黄册的,有写本的,有在各衙门办事的,有在各衙门历事(实习)的,几乎无事不能做。

    第四,三十年来监生的任官,以洪武二年和二十六年为最高(最高任行省左右参政),十九年为最多(有千余人),“故其时布列中外者,太学生最盛”。

    大体来说,从洪武十五年以后,监生的出路便大不如前,逐渐从手握权柄的高级官员转变为具体做事的底层官吏,从事履亩定粮、督修水利、清查黄册等基层的技术工作。

    之所以在洪武二年和二十六年大量任命监生为高官,其背后是有深层次的历史原因。

    洪武二年,大明帝国刚刚建立,需要大量的高级官员参与国家治理,但当时国内又没有那么多的人才,朱元璋便只好任命受过专业训练的监生为高官。

    而洪武二十六年,因为蓝玉案牵连广泛,众多的文武百官被抄家杀头,导致很多衙门都缺正官,所以这一年毕业的监生就走了大运,直上青云,位列公卿。

    那为什么洪武十九年,监生为官的有千余人这么多呢?这是因为,在洪武十八年发生了波及范围巨大的郭桓贪污案。

    这一案件发自地方,直通朝廷中枢,使得从中央到地方有几万官员被抄家处死,造成官员尤其是底层官吏十分短缺。所以,朝廷大规模任用监生为官,以缓解朝政压力。

    那为什么洪武十五年之后,监生做官的出路一天不如一天了呢?那是因为从洪武十五年之后,通过科举考试当官的越来越多,使得监生做官的机会越来越少。

    科举的会试定期举行,每三年一次,进士在发榜后即刻做官。由于通过科举得来的官职含金量高,使得朝野上下都明白一个道理——要做官的都要从进士科出身,甚至监生也要从进士科得官。

    从科举出来的进士抢了原本属于监生的官帽,进士日重,监生日轻,只好去做履亩定粮、督修水利、清查黄册等基层的技术工作,或者在各衙门历事(实习),等待做官的机会。

    由此,在科举制度的冲击下,国子监失去了培养官僚的独占地位,监生们也失去了以往快速做官的捷径,不再有往日的光辉。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