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2章 文宁到来
听牛头马面这样说,明晏心中有数放弃查问关于在这里死去的巡察官儿。
“这人已死,你们将他们带下去吧。”
牛头马面锁着怪人离开,只有锁链碰撞声出现在明晏的耳旁。
这洞穴中藏着大量金银,明晏并没惊动其他人,和山狸合作运回县衙,仔细检查下六箱子全都是金条。
真是想不通这巡察官儿守着这么多金条还过着野人生活也不知图的什么。
这巡察官儿是前朝人,朝代已过也无法上报朝廷,就算送到朝廷也是进了国库。
他打算将这些金条留下用来给天平县进行基础建设。
也算是弥补几代野人骚扰沿海村民的因果。
“大人,海崖子村村长带着几位村民过来了。”张堂巡街回来正好看到崖子村村民朝县衙这边来。
明晏和桃花闲着晒太阳,听张堂这么说,起身朝前堂走去。
海崖子村村民见明晏出来,赶忙跪下行礼“见过县令大人。”
“快起快起。”明晏在人群中看到嘎子的身影就关切问了声,“你的身体如何?怎么不在家休息?”
嘎子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皮糙肉厚的没什么大事儿,再说就是被关了两天没什么大事儿。”
“嘎子你差点儿被那怪人抓走做小媳妇,多亏大人救你小狗命,不然你就跟林阳县那些被抓走的女人似得有去无回。”
“这事儿我记在心里,以后逢年过节我会来看大人的。”嘎子笑起来憨憨的。
明晏可受不住,“为你们办事儿是我应该做的,不用这般讲究。”
上次来报官的老者不同意道,“大人我们可不会忘了你的大恩,这怪人在我们那片闹腾多少年。
林阳县令从来不管,你不光相信我们还帮我们抓住那怪人,拖大人的福气以后能过安稳日子。”
村长拉出旁边放着的鱼筐子,“这是我们今天一早出海打的鱼,挑了些好的给大人送来。”
明晏瞧着筐中还鲜活的各种海货,赶忙拒绝道,“我不能收,你们赶紧带回去卖了。”
这些鱼估计都是他们特意挑出来的,这筐海货少说卖几十个铜板。
村长见他拒绝,连忙解释,“大人,咱们这县城穷得很,这鱼货最是不值钱,往外面卖也卖不出去只能贱卖值不了多少钱。”
说到这卖海货上,明晏又想进行民生调研,“那我就收下了,下回可不要再来送了。到后堂坐坐。”
明宴喊着桃花上茶水,喝着问起他们收成如何。
“收成一直这样,咱们县城穷大家也都吃海货吃够了,大一筐还得到隔壁淮阳县城去卖,人家还挑三拣四剩些回来也都不鲜活,只能贱卖。”老者捧着茶杯面带愁容道。
其他壮劳力没有说话,但面色也都带着愁容。
“咱们这里没有过来收的?”
村长拍了下大腿,叹道,“好多年前有过客商来收过,外海上有海盗,来回还不够他们打劫的,渐渐也就不过来了。”
“这海盗怎么回事儿?”
“海盗有些年头了,是外面流窜来的悍匪。知州派人清剿过一次,结果反被悍匪们给抢了炮船。
那伙人一直霸占着外海,谁要敢靠近他们的领域就被杀了扔进海中喂鱼,尸骨都捡不回来。靠近海边县城都苦不堪言,外面的客商也不敢来,县城里往外运东西要交保护费,这费用要多少全看他们想法,吓得许多客商不敢走海运,我们往外运也都走陆运这一来回鱼还能鲜活。”
明宴心中对海匪有所了解。
海崖子村村民没坐多久,很快离开。
这一筐海货他们也没法处理,只能让张堂妻子过来处理。
不知不觉到了三月,少娘惦记文宁考的成绩如何。
他们来到这里还没给商文郜他们写信,写了两封信送到京都。
信送走没多久,明晏就全身心投入盐碱地的改造中,倒是也没有留意有没有送信。
这一忙就到了秋收之际。
陈怀仁第一次见到长势喜人的水稻和粟米棵,“大人咱们这次收成肯定赢了。”
这片地明晏首块试验田,但负责打理的还是地的主人。
“大人,我昨晚做了个梦我怀里抱了盗米可大了。”在明晏不远处的汉子望着自家地第一次结这么大的穗子高兴地见牙不见眼。
“我就嫁过来那年吃过一回新米现在孩子都七八岁了,今年托大人的福总算是能吃上顿新米了。”
瞧着周围百姓脸上笑容真切又充满希望,明宴不由自主的跟着笑了起来。
和明宴对赌的村长们处境有些不太好,地里的庄稼形成鲜明的对比,谁不希望自家地里能长出好庄稼来。偏偏这庄稼长在别人家地里,谁心里都不平衡。
几个村长实在是有些遭不住指责,这还没秋收就连连说,“我们村下次进行改造,怎么做全听大人的。”
“等秋收过后再说吧。”明晏背着双手打量着周遭土地,这边按照这块试验田改造的话,来年城北的收成会翻一番。
这算是完成心中一件儿大事儿。
“明宴!”
“明宴!”
明宴听到熟悉的声音,朝身后看去,远远瞧着桃花身边跟着个男子正朝他不停地挥手。
太阳有些耀眼,明宴用手遮住眼睛才瞧清楚来人。
少娘一眼就认出来人,惊喜的朝那边奔去,“文宁!”
表姐弟许久未见,再次见面难免的有些激动。
文宁走到明晏跟前,毫不掩饰道,“你这地界怎么这般穷?瞧瞧这地里的庄稼又荒又瘦的”
“你怎么来了?”
“我到京城才听说你被放任了,这不考完试就赶来看你了。”
明宴才不相信文宁这话,现在距离院试早就过去四五个月,说考完试来看他,他是不相信一点儿的。
“你不会是又没考上吧?”
文宁一笑“考上了考上了,就是名次靠后,留在京城有些丢人。”
“回老家还不够用。”文爷爷多想家里能出个当官的,要是给文宁活动捐个官儿还不都是手拿把掐的事儿。
瞧着文宁面带红光,夫妻宫红润,“莫不是在家成亲了吧?”
文宁略有些不好意思,“结婚了,我岳父大人给我活动了个官儿留在知州身边做个长史,我觉得寄人篱下不怎么好意思就来投奔你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