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会笑着的彩礼
第二天,天还没有亮,大约是凌晨三点半的样子,丁晓霏就被院子里的响声吵醒。几个婆姨在大锅里下长面,她们一边聊天,一边干活,大声地喊着,旁若无人地开着黄色玩笑。
仿佛这儿就是她们的天地,无话不说,像一个憋久了的独居老人,遇到了一个可以说话的人,叽叽喳喳,嘻嘻哈哈,说个不停。
农村结婚当天早上,一般吃长面。长面是水川人特有的地方面食,现在已是舌尖上的美食。每一道工序都不容忽视。长面的好坏主要在汤汁上。
长面的制作方法最初来源于手工面,用擀杖擀面。一是和面。用上好的白面加适量的碱和面,揉至光滑; 二是醒面。面和好后,扣在盆子下面或装在干净的塑料袋里醒面半小时,使其面充分发酵;三是擀面。把醒好的面再次揉光成一个圆形的面陀,两手拿擀面杖用劲擀开,擀开的面光滑、地道,不粘手; 四是晾面。把擀好的面放在案板上晾半个小时,使面不粘连,切起来更顺手;五是切面。在擀好的面上撒一层面粉,边撒边折叠起来,然后用菜刀均匀地切成细细的长条,切好后晾成案板上,自然晾干后装起来,吃得时候,随下随取,很方便; 六是下面。水开后下面,面熟后,必须要在冷水里过晾,再装碗。浇汤前一定要记得在热水里过一次;七是调汤。这也是长面的灵魂,也是最重要的步骤之一,如果长面汤调不好,整个制作就是一个失败。
要想长面色、香、味、形一应俱佳,煮面调汤是关键。
面不能煮太长时间,刚熟就要捞出来过凉水,下面一般是水多面少,水不能浑浊。
汤的用料颇为讲究。正确的做法是:搭一锅水,水开之后,然后调入各种调料,首选加入鸡汤,鸡汤是用老母鸡汤熬成,现在用鸡汁代替,但还是不如老母鸡汤调的香。用料有盐、鸡蛋,十三香,姜粉、草果、鸡精、味极鲜酱油、醋,等,其中臊子必须是手工切的,切成大小均匀的小丁,看上去美观、大气;醋必须是农村自制的香醋,市场卖的醋,吃起来直酸,没有香味;鸡蛋必须先摊成饼状,再切成小方块或是炒成小丁,这也是一本技术,想要掌握好,得多练习才行。
长面汤的调制肥而不腻,色香味儿俱全。一般农村妇女调制时都要注意汤的鲜与色泽,调料先预估,再尝,差什么调什么。不然醋多就酸,盐多就咸,酱多就黑,肉少就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压面机代替了手工制作,出现了长面的买卖交易,走上了市场经济。如今,只要学会下面和调汤即可。
吃长面的配菜一般是沙葱、野韭、咸菜等,现在大多都是四凉四热,有荤有素,营养搭配。如今娶亲,暖房,走学,招待来客,全用长面,既高端又大气。
长面,表示人们之间的交往,有“常来常往”之意,一直被人们代代相传,有朋来,长面款待。
长面,舌尖的美食,吃起来余味无穷,吃了一回还想吃。若是你来这个地方旅游,一定不要错过当地的长面,否则,白来一场。
六点半的时候,院子里人声沸腾,长面已上桌,开始吃早饭。
早饭后,新娘子补妆,穿衣,准备结婚。结婚前要开箱,男方要给新娘压箱底,也就是压红包,图个吉利,红包现金必须是吉祥数字,不然衣服没办法换,其实,衣服是早就穿好的,新娘妆头一天化好,或是早起补妆,只不过走一个流程。
穿衣之后就是洁面,洁面用的毛巾,香皂必须是未开的,没用过的,崭新的。洁面也只是个形式,洗个手而已。
结婚仪式开始前,鸣炮,新郎牵新娘的手,把新娘带到婚礼现场,一般是上房子中间。根据司仪的要求进行拜天地,交换结婚信物,改口叫爸妈等。而后鸣炮开席,招待四方来客。
现在许多农村条件好了,开始请婚庆公司包装,与城里人一样,走红地毯,穿婚纱,爱情宣言,才艺展示等,可以说是节目琳琅满目,类别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