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两败俱伤为何还要战
文明的天性就是无止境的扩张,而扩张所需的资源永远是稀缺的,这就是黑暗森林法则的基本功力。因为扩张的天性和资源的稀缺,战争不可避免。人类历史就是一场争夺资源的战争。事在古代,人们认为战争是必然要发生的,是常态,而和平只是战争的暂时停止,是偶然。所谓国之大事再次再融,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只有单纯的丛林法则。而到了现代,国之大事只有经济发展,融则换来一种形式,就是军备竞赛,是经济发展结果的比拼。国与国之间的丛林法则被打破,带这一合作和贸易。虽然现在仍有偶然出现的局部战争,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所生活的时代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和平的时代,而且目前看来,这样的和平会一直持续下去,人类社会突然不约而同的结束了暴力,选择了和平,不是因为人类更文明,更爱好和平了,而是因为和平比战争来的更划算。不管是渴望权力的政体,还是贪得无厌的资本,都希望和平能够持续下去,他们也都在为此努力着。在农业时代,战争的目的无外乎土地和人口,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人口是最重要的生产力所。
侵占他国土地,奴役他国人民是战争的基本动力。就算打着传播神的福音的宗教,战争,根本目的也在于此。而到了现代,经济已经从物质经济变成了知识经济,资源不再是生产粮食、开采金矿和石油的土地,生产力也不再是只能提供体力劳动的人口。与其大动改革,浪费钱粮、抢夺土地,不如提高粮食产量,研究开采技术,或者借着贸易网络购买所需资源来得简单高效,与其用暴力强制别人提供简单低效的劳动力,不如用金钱购买他人的智慧,用科技提高生产力来得方便快捷。发动战争的占领硅谷,但抢不来硅谷的科技,能霸占千里良田的千里良田,收获的粮食却买不来一颗导弹。随着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经济资源,战争已经无利可图。当然,一些以物质经济为主的地方,比如以矿产经济为主的中东和中非,可能暂时还会有战火,但这也可能是战争的最后一次火星了。战争的消失,除了因为无利可图,还因为风险巨大。第一种是经济风险。人类近几十年的经济飞跃,靠的是全球化的贸易网络,每一个国家都是重要的产业节点,有的出产原材料,有的承担科学。
纽约的负责设计生产,而全世界人民则肩负着消费的重任,各个国家相互依赖的程度已经深入记忆。任何战争都会破坏这种协作网络,牵一发而动全身,造成杀对方1000,损大家1亿的严重后果,谁都没有冒犯众怒的勇气和理由。第二种风险是末日风险。古巴导弹危机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但美苏双方的核岸纽旁徘徊的那13天,是人类文明刻骨铭心的13天,全人类深刻的体会到身处核大战前夕,身处世界末日边缘,身处人类存亡的最危险时刻,是一种怎样的恐怖感受。最后,美苏两国默契的相互妥协,代表着核武器成了人类战争的定海神针且人类社会的战争彻底结束,意义远不止当下的和平这么简单。首先,国家、政党、企业在制定战略计划的时候,再也不用考虑战争的影响,他们的目光会放的更长远,会更倾向于更长期更伟大的事业,而不会昧着良心争捞一把就走的快遣。然后,每一个个体对人生的规划更乐观,对未来更向往,人们更愿意克制自己,但行好事,积累更好的社会关系,打造更受欢迎的人设,而不是。
用坑蒙拐骗赌明天,也不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混日子,父母更愿意花句子,花十几年的时间让孩子专注学习,而不是让孩子尽早参加劳动生产。这一切都是因为大家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就是未来不会有太大的变数,我愿意投资未来,为未来做准备。可以说,战争是人类生前记和平,让众生长良心。